童美麗
摘要:探究式學習方式是在新的歷史課程改革下提出的新的教學方法,對于在新時期提高歷史教學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何在初中歷史課堂上開展探究式教學是當前廣大歷史教師所關心的重要問題。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經歷,簡單談一些開展探究式學習的觀點和看法,以供廣大歷史教師參考。
關鍵詞:初中歷史 ? ?探究式教學
方式 ? ?開展
一、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歷史情境,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
學生學習知識需要由淺入深、由表及里、通過感性深化到理性這樣一個過程。而學生要有學習歷史知識的興趣和欲望,才能真正深入到歷史課堂,提高學習效率。在歷史學習的過程中,有許多歷史知識是學生沒有聽說過,學生對此有一定的陌生感和距離感,學生如果單純地學習知識,勢必會產生枯燥情緒。而教師如果能將學生的興趣和歷史知識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創(chuàng)設符合學生學習規(guī)律的情境來引導學生學習,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相對中學生來說,中國古代思想史的內容比較乏味,學生學習起來會感到吃力,不能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為了能夠使學生深刻掌握這些內容,教師可以采用新的教學方式,結合大多數學生的親身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自己的體驗來感知歷史,體味歷史,學習歷史文化的內涵。教師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在生活中注意歷史,發(fā)現歷史,積累歷史,進而將其應用于歷史課堂教學中,這會對激發(fā)學生的歷史學習情趣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在新的課程改革下,歷史教師要通過創(chuàng)設歷史情境來激發(fā)學生探究歷史的情感,通過構建具有濃厚興趣的歷史課堂來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
二、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引導學生探究學習
學貴在有疑,教師教學的過程貴在能夠設置疑問。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的探究活動可能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的積極引導,教師要能通過一些問題的設置來激發(fā)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效的問題是合作探究的基礎和保障,而這些問題的創(chuàng)設對于點燃學生的思維、打開學生的思路具有重要的意義。在這些問題的引導下,學生可以去探究歷史現象、分析歷史本質、探究歷史問題的答案。教師應具備多元的思維,綜合各方面的因素,通過歷史問題的創(chuàng)設激發(fā)學生的共鳴,引導學生去學習更多的歷史知識。教師要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引導學生參與到歷史教學活動中,讓學生積極探究,做歷史課堂的主人,提高歷史教學的效果。
三、讓學生有充分的探究空間,鍛煉學生的探究能力
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探究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足夠寬松的氛圍下學習,自由研究,自由進行合作交流,這樣,學生才能有不同的感受,有不同的觀點和看法。探究性學習注重的是學生獲得知識的經過,而不是結論本身;教師關注的應是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而不僅僅是歷史教學的結果。例如,在教學《民族政權并立的時代》這一內容時,我首先向學生展示遼、北宋、西夏形勢圖,向學生講解澶州之戰(zhàn)和澶淵之盟之后,我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討論、探究澶州之戰(zhàn)的結果等。在此探究的過程中,學生既解決了一些歷史問題,又學會了層層推進,產生了很高的興致。
四、教師要有效指導,提高學生歷史探究的能力
探究式學習的關鍵在于教師的正確引導。因此,歷史教師要有勇氣、有膽量去嘗試、去探究,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推陳出新,提高歷史教學的效果。首先,歷史教師要擺脫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將教師高高在上、不容置疑的理念丟棄,要和學生建立一種平等的朋友式的關系,和學生站在同等的位置去交流,讓學生成為教學活動主角。教師要有能力去指導學生,教給學生探究的方法和能力,對探究過程的每一個細節(jié)都能做到心中有數,讓學生在探究中提升能力。歷史教師要具有充足的歷史專業(yè)知識,只有這樣,在指導學生探究的過程中才能做到心中有數、游刃有余。例如,在教學《新航路開辟》這一歷史內容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當前的海洋問題,使學生懂得:一個海洋大國要想擁有自己的海洋主權,必須要有一支強大的海軍隊伍做支撐,海軍興則海權興、國家強。海洋意識被解讀為一種開拓創(chuàng)新、征服冒險和競爭進取的意識,縱觀古今歷史,海洋是國家發(fā)展的強有力的后盾。歷史教師要教育學生,從現在開始就樹立一種民族海洋意識,提高學生對于海洋權利的爭取意識,提高學生的民族意識。
總之,當前的歷史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以新課程改革的思想為指導,嚴格按照新課程改革的思路開展教學,逐步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合作式學習,使廣大學生在探究學習中培養(yǎng)情感,提升能力和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吳洪洋.初中歷史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J].安徽教育,2007(1).
[2]李炳亭.高效課堂22條[M].山東文藝出版社,2009(5).
[3]張廣利.如何構建高效課堂[J].天津教育,2008(5).
[4]江權貴.淺談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J].南方論刊,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