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云珠
課外閱讀是語文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是語文課堂教學的必要延伸和有力補充。開展課外閱讀不但有利于學生開闊視野、增長見識,而且有助于學生陶冶情操,形成良好閱讀品質。幾年來,筆者在激發學生課外閱讀興趣,培養學生良好閱讀習慣,指導學生掌握科學閱讀方法,促進學生良好閱讀品質的形成等方面做了諸多嘗試,成效初顯。
一、營造氛圍,讓學生樂意閱讀
著名學者朱永新教授認為:“一個沒有閱讀的學校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個沒有閱讀氛圍的班級不是一個好的集體。”筆者認為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課外閱讀條件,營造愉悅的閱讀氛圍是語文教師的義務與職責。
1.編入課程,凸顯閱讀地位。新課標對課外閱讀的闡述已向全體語文教師提出了確定宏觀認識和微觀實施的要求,如何讓新課標精神真正成為我們行動的指南?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筆者決定在語文功課表上做出調整——把課外閱讀編入課程表中,把雙周星期四的一節語文課指定為課外閱讀指導課。筆者以為,唯有編入課程,才能凸顯其重要的地位,方能從思想上、行動上進一步統一全班學生。兩周一節的課外閱讀指導課逐漸成了筆者和學生們學習、交流、展示課外讀物的盛宴。
2.耳濡目染,創設閱讀環境。學校圖書館藏書豐富,筆者鼓勵學生憑個人喜好開心借閱。同時大力倡導圖書進教室,在班級設立圖書柜,積極發動科任教師和學生踴躍捐獻、出借書籍,把教室營造成充滿文化氛圍的重要場所。課間自由活動時間,從學校廣播里傳出來的國文經典誦讀、古詩新唱、兒歌童謠無不讓學生沐浴于書香之中——學生長時間置身于濃厚的閱讀環境中,怎能不激發出閱讀的內動力?
3.提供書目,精選閱讀內容。小學階段的每一年,學生的身心發展都呈現出不同特點。了解閱讀主體的心理認知發展特點,有助于提供相應的支持與幫助。筆者進行班級學生樂讀書目調查,參考權威機構制訂的閱讀書目,如《中國小學生推薦閱讀書目表(2011年版)》《語文網》小學必讀書目、由朱永新教授領銜的新閱讀研究所研制的《中國小學生基礎閱讀書目》等,以新課標要求為導向,結合班級學生實際,制訂出班級閱讀書目。謹慎選擇好適合班級學生閱讀的書籍,不僅解決了學生“讀什么”的問題,還保證了閱讀的質量。
二、方法引領,讓學生學會閱讀
現代認知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教育的宗旨不在于把盡可能多的東西教給學生,而應在于教給學生怎樣學習,學習發展自己,以及離校后繼續發展。”筆者認為,在課外閱讀方面,教師更應重視“授人以漁”。
1.課堂指導,引領閱讀方法。為了讓學生習得正確、科學的閱讀方法,筆者在閱讀課與課外閱讀指導課上下了一番苦工夫。一是加強課內與課外的聯系。學生在課內習得方法,還應及時應用于閱讀實踐,以求“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如每學完一組課文,筆者都會讓學生運用本組重點訓練的閱讀方法自學教材后面的一篇選讀課文和與教材配套的自讀課本,然后交流匯報,不斷訓練和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二是扎實上好課外閱讀指導課。筆者對課外閱讀指導課的類型進行了探討與研究,根據實際需要,分別以讀物推薦課、讀書方法指導課、讀書筆記輔導課、閱讀賞析課、讀寫遷移課等課型進行指導。課上筆者始終以激發學生興趣為前提,以方法引領為主旨,逐步引導學生學會閱讀。
2.讀思記寫,提升閱讀質量。如何提升學生閱讀的質量?筆者教給學生“讀、思、記、寫”四樣法寶,取得不俗的效果。一讀,即“晨誦午讀”:借鑒新教育實驗倡導的閱讀理念,每天早晨課前20分鐘為師生共同誦讀時間,誦讀的內容是古典詩詞、兒歌、兒童詩、現代詩歌等。優美的詞句、富有情感的吟誦,讓學生不僅感受到國學經典的韻味,也傳遞著人類美好的愿望與情愫;中午時間(下午課前一小時)是班級午讀時間,默讀是指定的閱讀方式,師生共讀一本書(班級書目里的書)是統一的閱讀形式。兩年的堅持,讓學生的文化底蘊夯實了不少。二思,即“思考與質疑”:筆者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勇于質疑。通過書名想象情節和內容,透過開頭預設經過與結局;有不理解不明白的提出問題,有懷疑有異議的拋出觀點。讀書——讀、思,引導學生要“讀進去”,又要“出得來”,最終學會思辨。三記四寫,即“記讀書筆記與寫讀書心得”:指導學生學會“圈、點、畫、注”的方法(屬于自己的書籍可以直接用此法,借閱的書籍寫在筆記本上),養成邊閱讀邊記邊寫的好習慣,摘錄、記憶生動優美的詞句、片段,寫寫心得體會,模仿精彩片段進行句子、語段仿寫。
三、搭建平臺,讓學生享受閱讀
閱讀是一種精神交流活動,如何激發和保持學生愉悅的閱讀狀態是筆者經常思索的問題。根據小學生生性好強、樂意表現自己、渴望得到賞識的心理特點,筆者不遺余力創設和搭建展示平臺,讓他們體驗和享受學習成功帶來的喜悅。
1.閱讀交流,碰出智慧火花。“有一百個讀者,就有一百個哈姆雷特”,閱讀主體(讀者)在知識經驗和思維方式上存在著較大差異,因此,開展師生共讀一本書活動就顯得非常必要了。筆者和學生共讀班級必讀書籍,每讀完一本后就開展閱讀交流會。會上,人人表達自己的讀書心得,個個分享讀書的感動和樂趣——師生、生生碰撞出思維、智慧的火花,一同感受閱讀的溫度與深度。
2.讀寫評選,激發成功欲望。心理學家蓋茨說過:“沒有什么東西比成功更能增強滿足的感覺,也沒有什么東西比成功更能鼓起進一步成功的努力。”在學生樂意閱讀、學會閱讀的基礎上,筆者搭建了班級讀寫平臺,努力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一學期兩次的讀書征文活動在筆者班上已進行兩年。期末,筆者會給每個學生布置一項硬性任務——參加暑假(寒假)讀一本好書征文活動;新學期初的第二、三周,組織人員進行評選。征文評選結束后,每個學生又都有一個新的任務——參加本學期讀一本好書征文活動,期末評選,優秀征文匯編成冊。如此循環,樂此不疲。每周我們還會評選出一些優秀的習作和閱讀心得,然后在“閱讀園地”張貼展示,讓學生展示自我的欲望得到充分的激發,而渴望成功、享受成功也成為學生持續閱讀的催化劑。
(作者單位:福建省云霄縣東廈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辛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