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芬
柏揚曾經說過:“小學教師的重要,由于他們在潔白如紙的孩子的心靈上,寫下的是永不磨滅的痕跡,這痕跡影響著孩子們的一生。”作為一名班主任,應該胸懷一顆愛心,用心靈去耕耘心靈,讓每一位孩子都得到應有的愛。做班主任多年,我一直帶著這份執著的愛,了解、感染學生,走進學生的心靈,跟他們做朋友。
一、關愛學生,喚起學生的信心
“教育不能沒有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教育的靈魂。只有熱愛學生,才能正確對待、寬容學生所犯的錯誤,才能耐心地去雕塑每一位學生。剛當班主任時,對那些所謂的“差生”,我經常在放學后將他們請到辦公室對他們進行認真地輔導,總是讓這些學生幫助老師板書,并在其他同學、老師面前表揚他們,幫助他們樹立信心。慢慢地,讓人驚喜的事情發生了:這些學生竟開始主動問老師問題了,遲到現象沒了,上課不再病懨懨了,成績也有一定的提高。看到那些學生的進步,我才發現原來愛學生雖然很難,但它是多么的重要。
二、給予信任,放心讓學生管理
古人言:“盡已之力,乃下策也;盡人之力,乃中策也;盡人之智,乃上策也。”班主任不僅要學會管理學生,還要讓學生積極參與班級管理。放心讓學生管理,盡學生之力,盡學生之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其體驗管理生活,獲得道德情感,提高自我評價能力和鑒別能力。這樣既減輕班主任的負擔,還能提高學生的自主性和管理能力。當然,“放”還需要與“扶”相結合,只有把握好“放”的尺寸,杜絕放縱,并及時進行檢查指導,才能發揮學生管理的積極作用。
三、愛護學生,用愛與學生交心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也就在于如何愛護兒童。”真誠地熱愛學生,我們就能時時在贊美學生、鼓勵學生,適時地警醒學生。我們播撒了愛的種子,就一定會有愛的收獲。作為班主任要更多地與學生交流,與他們對話,讓學生知道他們的成長是有人關注的。在教育中,教師尤其要關心被稱為“被遺忘的角落”的中等生或普通生,他們不是太優秀,也不是太調皮,表揚和批評不會經常降臨到他們頭上。對于這一群體,教師亦需多多關注,用心去愛護他們,用愛去與他們交心,促動他們更好地發展。
宇龍是我執教以來遇到的最安靜、最沉默的男孩子,唯有在我詢問他時,才能聽到從他口中傳出極其輕微的,如蚊子般的話語。課間十分也從不與同學玩耍、交談,臉上總透露出淡淡的憂傷。多次找他談心未果,我約見了他的家人,了解他的家庭境況,才知他從小缺乏父母的疼愛,又要承擔著來自生活上的種種壓力。我唯一能做的便是帶著親切的笑容,用最溫柔的話語與他對話,召來其他同學多與他聊天,盡量邀請他參加各項有趣的活動……一學期過去了,我終于一次見到了他嘴角露出微微的笑意,雖然如曇花一現,我仍然感到無比欣慰。有一次放學路上相遇,我竟然清晰地聽到他的問候:“老師好!”頓時,許久以來的疲憊煙消云散,我笑了,熱情地回應:“宇龍,你好啊!”目送他遠去背影,我在心里默默在為他祝福,愿他早日擁抱快樂。
四、保持童心,當學生知心朋友
小學生有其年齡特點,在思想、行為等方面與教師(成人)有很大不同,要做好學生的工作及班級管理,不能只憑教師的主觀意愿,教師應當懷有學生的天真、活潑等童趣,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去要求,去評價。
班主任要努力營造民主、寬松、和諧、平等的氛圍,建立起新型的師生關系,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變“被動為主動”。就要能當學生的知心朋友,也就是要能蹲下來看學生,真誠地理解、接受學生,而不是把學生當作一無所知的孩子,當作等待填充的容器,隨意訓斥,那么平時就多進行角色換位,尊重學生的選擇,尊重學生的看法,使學生敢于說真話,表真情,善于傾聽學生的“真情告白”,按兒童的思維去思考問題,從而構建平等對話,進行情感交流。如果誤認為只有教師的威嚴,讓學生見了害怕,學生才聽話,那是行不通的。學生怕你只是表面的妥協,常常有“你在一個樣,你不在另一個樣”“敬而遠之”的現象。我們應該以朋友的方式去了解他們、接近他們,以平等的對話與他們商量、約定。特別是在同學有困難時,伸出友愛之手以朋友身份幫助他們,他們會欣然接受。
責任編輯黃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