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勇

【摘要】目的 探討PBL教學法在中西醫結合心血管內科帶教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2014年1月~2014年10月我院心血管內科40名實習生參與本次研究,隨機分成實驗組20名,對照組20名,分別給予PBL教學法、LBL教學法,比較教學效果。結果 實驗組理論考試得分(46.32±5.68)分,診療報告得分(23.65±4.31)分,操作技能評分為(17.31±3.32)分,均優于對照組,此外,實驗組實習生對教學及教學模式的評價效果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PBL教學法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值得其它科室借鑒、應用。
【關鍵詞】PBL教學法;LBL教學法;心血管內科;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我國傳統的授課式教學法以帶教老師為中心,以授課為手段,忽視了學生的能動性和主體性,也無法適應現代醫學需求。PBL教學模式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它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為基礎,以病例為先導,該教學模式能提高帶教老師教學效果,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科為20名實習生應用PBL教學法,結果滿意,帶教體會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4年1月~2014年10月我院中西醫結合心血管內科40名實習生,均為女實習生,本科學歷23名,大專學歷17名,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成實驗組20名,對照組20名,分別給予PBL教學法、LBL教學法,比較教學效果。
1.2 一般方法
對照組:帶教老師以教學內容為依據,精心備課,逐一向學生介紹中西醫結合心血管內科學的相關概念、病因、診斷、治療等知識后組織學生討論實習內容,最后由帶教老師總結,并將其融入本科最新動態及進展。
實驗組:①分組:將本組實習生分成兩組,每組10名;②實習前1周,帶教老師向學生提出2~3個心血管內科學常見病例,并提出問題,要求學生查閱相關資料。③帶教老師介紹病例,示教病史詢問、專科檢查等內容,兩個小組各自討論預先提供的病例及相關問題,每組選出1人分析病例的發病機制、診斷以及中醫辨證論治方法。④帶教老師對病例進行總結發言,并根據學生的討論情況提出共性問題,補充學生未分析到的相關知識。⑤每月月底進行1次小講課,題目以某疾病診治的新動態新進展為主,授課完畢后,組織學生討論并提出意見。
1.3 效果評定
帶教3個月后,考查實習生所學內容,比較兩組理論考試成績、診療報告成績、操作技能成績。調查實習生對教學方法及教學模式的滿意情況,做好相關記錄。
1.4 數據處理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1.0處理相關資料,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百分數(%)表示,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實習生考試成績比較
實驗組理論考試、診療報告、操作技能評分為(46.32±5.68)分、(23.65±4.31)分、(17.31±3.32)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實習生對教學方法及教學模式的評價統計
實驗組90.0%(18/20)的實習生對教學方法滿意,80.0%(16/20)的實習生認為所用教學模式能廣泛推廣,與對照組的80.0%(16/20)、65.0%(13/20)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LBL教學法是傳統教學方法,該教學方式單調枯燥,缺乏學生的互動性及主動性,且教學效果欠佳。PBL教學法是一種促進知識整合和培養終生學習、深度學習的方法,目前,PBL教學法已被廣大醫學院校采用,并取得了一定效果[1]。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理論考試、診療報告、操作技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此外,實驗組實習生對教學及教學模式的評價效果優于對照組(P<0.05),與相關研究結果一致[2],進一步表明PBL教學法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PBL教學法以學生為主體,以小組討論的形式開展教學,以問題為中心進行研究學習,能將實習生帶入復雜而又有意義的情境中,利于培養實習生的評判性思維;PBL教學法以小組的形式開展教學,可提高學生團隊協作、與人溝通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增強學生自信心;學生利用多種形式調查、學習資料,可擺脫對教師的依賴,提高自主能動性;對臨床實際病例進行分析,能夠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3]。
綜上所述,PBL教學法能激發實習生探索精神,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值得醫院各科室進一步借鑒、應用[4]。
參考文獻
[1] 張德來.PBL與LBL教學法在中西醫結合心血管內科臨床教學中的比較研究[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4,01(03):15-16.
[2] 白永懌,孫 嵐,劉宏斌,等.PBL與傳統教學模式在心血管內科教學中的比較[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4,11(16):317-317.
[3] 薛 浩.PBL與LBL兩種教學方法在心血管內科臨床教學中的比較研究[J].中國醫藥科學,2012,03(12):9-10.
[4] Paul B,Smits,Cathelijn D,de Buisonjé,Jos H, Verbeek,Frank J,van Dijk,Jaap C,Metz,Olle J,ten Cate .Problem-based learning versus lecture-based learning in post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J] .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work,environment & health,2003,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