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濤
摘 要:太和縣關北村是中央在安徽省的17個全國農村固定觀察點之一,它是國家了解農業農村經濟政策貫徹落實情況,觀察當前三農工作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的重要窗口。為進一步分析總結農村固定觀察點的近30a來的變遷變化以及經濟發展情況,近期,組織有關人員對太和縣農村固定觀察點進行了調研、總結、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農村;家庭收支;分析;太和縣
中圖分類號 F323.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5)09-32-03
農村固定觀察點是1984年國家建立的一個在全國范圍內,按類型和抽樣相結合選定村莊和農戶進行連續跟蹤調查的系統。它的建立是為了向黨和國家提供中國農村微觀經濟運行的重要信息和基本數據,為制定農村政策提供重要參考。
太和縣關北村(現關北社區)是中央在安徽省的17個全國農村固定觀察點之一,近期,我們組織有關人員對太和縣農村固定觀察點進行了調研。
1 家庭收支總體情況對比分析
1.1 家庭經濟總收入大幅增加 1986年底,關北村觀察點農戶全年實現經濟收入119 488元,戶均1 810元;2013年底,觀察點農戶全年實現經濟收入1 753 832元,戶均26 573.2元。較1986年同期增長164 344元,增幅1 367.79%。
1.2 家庭經營收入增長較快 1986年底,關北村觀察點農戶全年實現家庭經營收入119 488元,戶均1 810元;2013年底,觀察點農戶全年實現家庭經營收入1 115 548元,戶均16 902.2元。較1986年同期增長996 060元,增幅833.61%。家庭收入渠道由1986年的家庭承包的單一經濟形式,轉變為家庭、個體等多種經營方式。
1.3 家庭經營費用增幅較快 1986年底,關北村觀察點66個農戶全年用于家庭經營費用23 694元,戶均359元;2013年底,觀察點農戶用于家庭經營費用357 371元,戶均5 414.7元。較1986年同期增加333 677元,增幅
1 408.28%。
1.4 生產性固定資產購置停滯 1986年底,關北村觀察點66個農戶全年用于生產性固定資產購置1 583元,戶均24元;2013年底,觀察點農戶全年用于生產性固定資產購置為0元。較1986年同期減少1 583元,減幅100%。
1.5 家庭經營外投資從無到有 1986年底,觀察點農戶全年用于家庭經營外投資為零元;2013年底,觀察點農戶全年用于家庭經營外投資414 500元,戶均6 280.3元。較1986年同期增加414 500元。由于農戶手頭資金充裕,有充足的資金投資其他渠道經營,從無到有,實現了零的突破。
1.6 上交村集體減幅較大 1986年底,關北村觀察點農戶全年上交村集體2 523元,戶均38.2元;2013年底,觀察點農戶全年上交村集體980元,戶均14.8元。較1986年同期減少1 543元,減幅66.16%。
1.7 用于生活消費支出增加6.5倍 1986年底,關北村觀察點農戶全年用于生活消費76 509元,戶均1 159.2元;2013年底,觀察點農戶全年生活消費578 305元,戶均8 762.2元。較1986年同期增加501 796元,增幅655.87%。
1.8 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增幅4.97倍 1986年底,關北村66個觀察點戶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42 561元,戶均644.9元;2013年底,觀察點農戶全年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254 430元,戶均3 855元。較1986年同期增加211 869元,增幅497.8%。
1.9 用于衣著方面的支出增幅9.07倍 1986年底,關北村66個觀察點戶用于衣著方面的支出4 551元,戶均69元;2013年底,觀察點農戶全年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45 850元,戶均694.7元。較1986年同期增加41 299元,增幅907.47%。
1.10 用于住房方面的支出增幅較大 1986年底,關北村66個觀察點戶用于住房方面的支出7 877元,戶均119.3元;2013年底,觀察點農戶全年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31 800元,戶均481.8元。較1986年同期增加23 923元,增幅303.71%。
1.10.1 用于燃料、用品方面的支出有較大幅度增加 1986年底,關北村66個觀察點戶用于燃料、用品方面的支出分別是9 601元、5 449元,戶均分別是145.5元、82.6元;2013年底,觀察點農戶全年用于燃料、用品方面的支出分別是46 060元、24 730元,戶均分別是697.9元、374.7元。較1986年同期分別增加36 459元、19 281元,增幅分別是379.74%、353.84%。
1.10.2 用于生活文化服務方面的支出增幅12倍 1986年底,關北村66個觀察點戶用于生活文化服務方面的支出6 470元,戶均98元;2013年底,觀察點農戶全年用于生活文化服務方面的支出84 630元,戶均1 282.3元。較1986年同期增加78 160元,增幅1 208.04%。
1.10.3 用于保險、旅游、交通通訊、其他等方面的支出實現零的突破 2013年底,觀察點農戶全年用于保險、旅游、交通通訊、其他等方面的支出分別是13 005元、2 900元、58 900元、19 580元,戶均分別是197元、43.9元、892.4元、296.7元(見表1)。
表1 1986-2013年關北村觀察點農戶家庭收支情況對比
[ 項目\& 1986年 \& 2013年 \&增減(元)\&增減率(%)\&金額(元)\&戶均(元)\&金額(元)\&戶均(元)\&全年家庭總收入\&119488\&1810.0 \&1753832\&26573.2 \&1634344\&1367.79 \&其中家庭經營收入\&119488\&1810.0 \&1115548\&16902.2 \&996060\&833.61 \&家庭全年總支出\&104309\&1580.4 \&1436176\&21760.2 \&1331867\&1276.85 \&家庭經營費用支出\&23694\&359.0 \&357371\&5414.7 \&333677\&1408.28 \&購置生產性固定資產\&1583\&24.0 \&0\& \&-1583\&-100.00 \&家庭經營外投資\&0\&0.0 \&414500\&6280.3 \&414500\& \&向國家繳納稅金\&1690\&25.6 \&26500\&401.5 \&24810\&1468.05 \&上交村、集體\&2523\&38.2 \&980\&14.8 \&-1543\&-61.16 \&生活消費支出\&76509\&1159.2 \&578305\&8762.2 \&501796\&655.87 \&食品\&42561\&644.9 \&254430\&3855.0 \&211869\&497.80 \&衣著\&4551\&69.0 \&45850\&694.7 \&41299\&907.47 \&住房\&7877\&119.3 \&31800\&481.8 \&23923\&303.71 \&燃料\&9601\&145.5 \&46060\&697.9 \&36459\&379.74 \&用品\&5449\&82.6 \&24730\&374.7 \&19281\&353.84 \&保險支出\& \& \&13005\&197.0 \&13005\& \&生活文化服務支出\&6470\&98.0 \&84630\&1282.3 \&78160\&1208.04 \&旅游支出\& \& \&2900\&43.9 \&2900\& \&交通通訊支出\& \& \&58900\&892.4 \&58900\& \&其他支出\& \& \&19580\&296.7 \&19580\& \&]
2 農戶支出結構變化情況對比分析
2.1 總支出占總收入比例較大,純盈余不多 1986年關北村66個觀察點戶,全年總支出104 309元,占全年家庭總收入的87.3%;2013年關北村觀察點戶,全年總支出1 436 176元,占全年家庭總收入的81.9%。1986、2013年相比,總支出占總收入所占比例減少5.4%。說明兩個問題,一是支出占收入比例較大,純盈余不多。二是純盈余不多的問題得到改善。
2.2 家庭收入方式單一,一家為大的形勢得到進一步改善 1986年關北村66個觀察點戶,全年實現家庭經營收入119 488元,占全年家庭總收入100%;2013年觀察點戶全年實現家庭經營收入1 115 548元,占全年家庭總收入63.6%。減幅30%以上。這些情況表明:家庭經營收入占收入比例一家為大的情況被徹底改變,農戶收入方式正在由單一的方式轉向多種方式。
2.3 生活消費支出過大的現象得到進一步改變 1986年關北村66個觀察點戶,全年用于生活消費支出76 509元,占全年家庭總收入64%;2013年觀察點戶,全年用于生活消費支出578 305元,占全年家庭總收入33%。總量雖然在增加,但所占家庭總收入的比例在減少,減幅30%以上。20世紀80年代人們所獲得的收入,大部分要用在維持日常生活上;同時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生活消費支出比例過大的現象得到進一步改變,人們手頭的資金更加寬裕,有更多的資金可以用于發展經濟。
表2 1986-2013年關北村觀察點農戶支出占收入比例變化情況對比
[項目\& 1986年 \& 2013年 \&增減(%)\&金額(元)\&占全年家庭總收入比例(%)\&金額\&占全年家庭總收入比例(%)\&全年家庭總收入\&119488\&100.0\&1753832\&100.0\&0.0\&其中家庭經營收入\&119488\&100.0\&1115548\&63.6\&-36.4\&家庭全年總支出\&104309\&87.3\&1436176\&81.9\&-5.4\&家庭經營費用支出\&23694\&19.8\&357371\&20.4\&0.5\&購置生產性固定資產\&1583\&1.3\&0\&0.0\&-1.3\&家庭經營外投資\&0\&0.0\&414500\&23.6\&23.6\&向國家繳納稅金\&1690\&1.4\&26500\&1.5\&0.1\&上交村、集體\&2523\&2.1\&980\&0.1\&-2.1\&生活消費支出\&76509\&64.0\&578305\&33.0\&-31.1\&]
3 農戶生活消費結構變化情況對比分析
3.1 食品支出占生活消費總支出比例大為減少 1986年,觀察點農戶全年用于食品消費支出42 561元,人均消費126.7元,占生活消費總支出的55.6%。2013年,觀察點農戶全年用于食品消費支出254 430元,人均消費1 091元,占生活消費總支出的44%。1986與2013年相比,人均消費雖然總量增加964.3元,但比率減少11.6%。這個變化說明3個問題:一是人們的生活水平明顯得到改善,幸福指數明顯提升;二是支出比例進一步趨向合理,恩格爾系數進一步降低,觀察點農戶的富裕程度在進一步提高;三是物價水平明顯上漲。
表3 1986-2013年關北村觀察點農戶生活消費比例變化情況對比
[ 項目\& 1986年 \& 2013年 \&占生活消費比總支出增減(%)\&金額
(元)\&占生活消費總支出比例(%)\&金額(元)\&占生活消費比總支出例(%)\&生活消費支出\&76509\&100.0\&578305\&100.0\&0\&食品\&42561\&55.6\&254430\&44.0\&-11.6\&衣著\&4551\&5.9\&45850\&7.9\&2.0\&住房\&7877\&10.3\&31800\&5.5\&-4.8\&燃料\&9601\&12.5\&46060\&8.0\&-4.6\&用品\&5449\&7.1\&24730\&4.3\&-2.8\&保險支出\& \& \&13005\&2.2\&2.2\&生活文化服務支出\&6470\&0.1 \&84630\&14.6\&6.2\&旅游支出\& \& \&2900\&0.5\&0.5\&交通通訊支出\& \& \&58900\&10.2\&10.2\&其他支出\& \& \&19580\&3.4\&3.4\&]
3.2 衣著支出占生活消費總支出比例增加 1986年,觀察點農戶全年用于衣著消費支出4 551元,人均消費13.5元,占生活消費總支出的5.9%。2013年,觀察點農戶全年用于食品消費支出45 850元,人均消費196.8元,占生活消費總支出的7.9%。1986、2013年相比,人均衣著支出增加183.2元,增加2%。說明隨著生活條件的逐漸改善,人們對于衣著、儀表越來越注重了,衣著傳統習慣正得到有效改善。
3.3 生活文化服務支出所占比例越來越突出 1986年,觀察點農戶全年用于生活文化服務消費支出6 470元,人均消費19.3元,占生活消費總支出的0.1%。2013年,觀察點農戶全年用于生活文化服務消費支出84 630元,人均消費363.2元,占生活消費總支出的14.6%。1986與2013年相比,人均生活文化服務支出增加344元,比率增加6.2%。說明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生活品位的提升,生活文化服務在日常生活活動中越來越重要。
3.4 交通通訊支出所占比例上升為第三位 1986年,觀察點農戶全年用于交通通訊消費支出零元。2013年,觀察點農戶全年用于交通通訊消費支出58 900元,人均消費252.8元,占生活消費總支出的10.2%。1986與2013年相比,人均交通通訊支出增加252.8元,比率增加10.2%。說明:由于受當時經濟發展水平所限,20世紀80年代手搖電話只有政府機關才有,農村里根本就沒有,更談不上手機了。因此1986年,觀察點農戶用于交通通訊方面的支出為0元。2013年底,66個觀察點農戶每家每戶都有電話和手機,年輕人基本上每人一部手機。再加上目前交通非常發達,站在家門口就可以乘坐公交車,坐出租車,因此,交通通訊支出所占比例從零直接升到了第三位。
(責編:張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