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鐵柱 閆文 朱一寧
胃癌患者不同部位腫瘤手術治療的術式選擇
梁鐵柱 閆文 朱一寧
目的 探討胃癌患者不同部位腫瘤手術治療的術式選擇。方法 選取胃癌患者46例,觀察腫瘤位于胃上1/3、中1/3和下1/3部位的胃癌患者1年生存率和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與腫瘤位于中1/3和下1/3部位的胃癌患者相比,腫瘤位于上1/3部位的胃癌患者平均預期生存時間更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腫瘤位于胃上1/3部位的患者預后更差,在胃癌治療中應更根據腫瘤部位選擇適宜的手術方式。
胃癌;腫瘤部位;術式
胃癌是臨床最為常見的惡性腫瘤,在我國各種惡性腫瘤發病率中居首位?;颊哳A后通常較差[1],手術是該病的主要治療方案,具體方式較多。本研究對46例胃癌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以探討不同部位腫瘤的最佳手術方式,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廣西玉林市第一人民醫院收治的胃癌患者46例(男34例,女12例),年齡24~82歲,平均(58.3±4.2)歲,均經手術標本證實為胃癌。腫瘤位于胃上1/3部位11例,位于中1/3部位20例,15例位于下1/3部位;TNM分期:Ⅰ期5例,Ⅱ期3例,ⅢA期32例,Ⅳ期6例;病理類型:腺癌40例,粘液癌3例,印戒細胞癌2例,其他1例。
1.2 治療方法 患者均給予手術治療,包括全胃切除術、捷徑切除術、聯合臟器切除術、姑息切除術等。所有患者術后均隨訪1年,對不同部位腫瘤胃癌患者的生存和死亡情況及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進行統計分析。
1.3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正態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2組正態計量數據的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患者手術情況 本組46例患者中行全胃切除術20例、捷徑切除術14例、聯合臟器切除術8例、姑息切除術4例,其中全胃切除術較多,操作為將切口做在上腹正中、上段和下段分別越過劍突和臍下。
2.2 不同部位胃癌患者術后1年生存率及預期生存時間術后隨訪1年,腫瘤位于上1/3部位胃癌患者的平均預期生存時間明顯比中1/3、下1/3部位胃癌患者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部位胃癌患者術后生存情況[n(%)]
2.3 不同部位胃癌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腫瘤位于上1/3部位的11例胃癌患者2例發生肺部感染,1例發生粘連性梗阻,術后并發癥發生率27.27%(3/11);腫瘤位于中1/3部位的20例胃癌患者1例發生肺部感染,1例發生胸腔積液,術后并發癥發生率10.0%(2/20);腫瘤位于下1/3部位的15例胃癌患者1例發生肺部感染,術后并發癥發生率6.67%(1/15)。腫瘤位于上1/3部位的胃癌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高于腫瘤位于中1/3和下1/3部位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胃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可發生在胃的任何部位,且發展過程較長,通常預后效果較差[2]。幽門竇部是胃癌最常見的好發部位,其次為小彎部、大彎部、全胃等。腫瘤發生部位不同,進行胃癌手術時所選擇的術式也應該不同。本研究結果表明,腫瘤位于上1/3部位胃癌患者的平均預期生存時間明顯比中1/3、下1/3部位胃癌患者短,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比中1/3、下1/3部位胃癌患者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提升,不同部位胃癌患者術后的生存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胃上1/3中腺癌的具有較突出的臨床病例特征,胃上1/3上極易發生粘液癌、印戒細胞癌等,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胃癌的發病部位呈現逐漸上移的趨勢。隨著手術技術飛速發展和圍術期處理技術的不斷進步,和部分胃切除術相比,全胃切除的手術風險并沒有顯著增加,一些國家已經在近端1/3胃癌的治療中廣泛應用了全胃切除術作為標準術式。
在手術方式具體選擇方面,若患者進展期革袋狀胃癌、息肉或潰瘍等病變累及全胃,因食管和十二指腸疾病行胃部分切除術后發生殘胃癌、殘胃復發癌需再次擴展切除,胃竇癌侵犯到高位胃體及浸潤型胃體癌,則給予患者全胃切除術。處于Ⅲ期、Ⅳ期的胃癌患者,由于腫瘤具有較高的惡性程度,同時手術過程中很難對淋巴結的轉移情況進行判斷,全胃切除能夠將區域淋巴結較為徹底地清除掉,因此通常情況下應該接受全胃切除術治療[3-4];若患者具有廣泛固定的癌腫,無法切除,同時伴有胃遠端梗阻,給予該類患者胃空腸吻合術[5];對于全胃癌伴梗阻或晚期胃上部癌的患者,則應該給予患者空腸造瘺或胃造瘺術,以有效解決患者的飲食問題,改善其營養狀況;若患者的胃癌直接浸潤食管下段、肝胰等鄰近臟器,但是并沒有遠處轉移的征象,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積極合并切除受累臟器;對于病灶直接入侵胰上淋巴結、脾胰實質等,融合胰實質,有團狀物合成,無法徹底清除的患者,則應該給予患者全胃合并脾、胰體尾切除術[6-7];若患者為晚期胃癌,已經出現了遠處轉移等癌細胞廣泛轉移現象,在全身情況允許的情況下,給予患者胃姑息切除術治療,盡可能地將近胃淋巴結清除掉,將癌組織殘留減少到最低限度[8]。采用手術+放化療+生物細胞免疫治療的聯合輔助治療方法,該方法在老年或高?;颊叩闹委熤杏葹檫m用,在切除了原發腫瘤之后,一方面能夠對患者的征象進行有效的緩解,另一方面還能夠使患者的壽命得到一定程度的延長。
綜上所述,依據腫瘤發生部位對術式進行正確的選擇能夠促進患者術后生存率的顯著提升和并發癥發生率的有效降低,臨床應給予充分重視。
[1] 黃凱,吳偉,王芳,等.手術治療46例老年胃癌的臨床分析[J].當代醫學,2012,18(8):119.
[2] 陸浩,龍仁平,李啟榮,等.手術治療老年胃癌的臨床分析[J].當代醫學,2012,18(13):61-62.
[3] 駱曦圖.全胃切除術治療胃癌27例臨床探討[J].當代醫學,2011,17(9):64.
[4] 王永琦,劉麗杰,韓向君,等.老年人胃癌全胃切除術臨床觀察[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8):4602-4603.
[5] 何宇輝,吳儀,陳勇,等.捷徑性手術治療胃癌34例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1,49(18):188-189.
[6] 蔡明志,梁寒,王曉娜,等.聯合臟器切除治療T4b期胃癌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2,15(5):502-504.
[7] 何裕隆.胃癌聯合臟器切除[J].醫學與哲學,2011,32(20):11-14.
[8] 李節平.晚期胃癌姑息性非切除術和姑息性胃切除術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2,6(18):30-31.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053
廣西 537000 廣西玉林市第一人民醫院胃腸腺體肛腸外科(梁鐵柱 閆文 朱一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