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華
宮腔鏡治療帶蒂子宮黏膜下肌瘤療效分析
曾華
目的 探討宮腔鏡治療帶蒂子宮黏膜下肌瘤的療效,從而找出合適的子宮肌瘤的治療措施。方法 隨機選取12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配60例為實驗組,剩余60例為對照組,實驗組使用宮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進行治療,對照組則使用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進行治療,對比2組患者的臨床效果和并發癥情況。結果 使用宮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的實驗組在臨床效果上均優于采用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的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通過采用宮腔鏡的方式對帶蒂子宮粘膜下肌瘤進行治療具有安全可靠,療效顯著,在臨床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宮腔鏡;帶蒂子宮黏膜下肌瘤;效果
子宮肌瘤在女性中屬于常見的疾病之一,多年來在中年婦女中的發病率居高不下,當前認為其發病的主要原因與女性性激素有關,通常情況下無癥狀,嚴重時可發生白帶增多,月經不調等癥狀,甚至出現腰酸腰痛等,對女性造成嚴重的影響。同時,子宮肌瘤還會引發卵巢病變等繼而加大惡性腫瘤發生的危險。對子宮肌瘤生長過快或保守治療失敗的患者均需要進行手術治療。而傳統的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由于對患者的創傷較大,對腹腔臟器干擾多,患者在術后恢復緩慢等缺點在臨床上受到很大的限制[1]。而隨著科技的進步,宮腔鏡被廣泛的應用到了帶蒂子宮黏膜下肌瘤的治療中,因此,本研究就隨機選取6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使用宮腔鏡手術,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自2010年1月~2014年5月間收治的12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實驗組患者年齡23~52歲,平均年齡(34.4±8.1)歲;子宮肌瘤平均直徑(3.12±0.56)cm;肌瘤個數2~6個;其中已42婚例,未婚18例;已生育33例,不孕癥13例;單發子宮肌瘤27例,多發子宮肌瘤33例。對照組年齡24~48歲,平均年齡(32.3±7.4)歲;子宮肌瘤平均直徑(4.12±1.6)cm;肌瘤個數2~8個,其中已婚36例,未婚24例;已生育39例,不孕癥15例;單發子宮肌瘤24例,多發子宮肌瘤36例。所有癥狀均已查明,2組患者在年齡、從發病到就診的時間、疾病史、身體狀況方面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2],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月經結束3~7天進行手術,在術前通進行血常規,心電圖等常規檢查,對照組采取傳統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進行治療,給予連硬膜外阻滯麻醉或全麻,取平臥位,常規下腹正中切口開腹,逐層分離,暴露子宮后進行子宮肌瘤剔除術[3]。實驗組患者則在手術當天舌下含服400μg米索前列醇,患者可選擇膀胱截石位,之后對陰道和外陰進行常規消毒,采用丙泊酚靜脈麻醉,在術中進行靜脈滴注縮宮素從而降低子宮收縮的頻率,當麻醉生效后,將宮頸擴張至10cm左右,置入電鏡,使用直接扭轉的方法,將瘤體進行直接切除[4],若肌瘤的表面血管較為豐富,則首先使用電凝,之后進行切除。瘤體取出后送入病理檢查,同時仔細探查是否仍有殘留,基底部有無出血等,若有出血則使用電凝的方法進行徹底的止血。術后在門診觀察2小時,若無太多出血,待病情穩定后即可回家[5]。
1.3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中所出現的一切數據均由Excel及SPSS13.0兩個軟件加以統計、處理以及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顯示,實驗組的出血量、手術時間、術后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得出結論,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在臨床中具有更好的療效。見表1。除術的住院時間,為患者減輕了負擔。(3)保留子宮,傳統的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往往不會保留子宮及器官,而宮腔鏡下的子宮肌瘤剔除術可以最大限度的保留子宮及器官從而增加了在切除子宮肌瘤之后可以懷孕的可能。(4)手術中的出血和手術時間,從研究結果來看,宮腔鏡下的子宮肌瘤剔除術的手術時間和手術中的出血均明顯少于傳統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且在隨訪中所有病例均月經正常,且子宮均恢復正常大小,無子宮穿孔及術后流血。雖然宮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在臨床上取得的療效較為確切,但是也要對手術的禁忌癥和適應癥進行嚴格的掌握以確保手術的安全,在術前明確子宮肌瘤的位置,術中減少出血量和初學時間,術后進行跟中隨訪等,確保手術的成功和患者的健康[3]。在本次的研究中,共有60例患者進行了宮腔鏡的手術,所有手術均順利完成,且在出血量、手術時間、術后排氣時間、住院時間等方面均明顯由于開腹治療,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患者進行全程的B超監測和醫生熟練的技術是保證手術安全的關鍵所在,同時在術前還需要對肌瘤的情況進行詳細的評估,根據每位患者病情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操作方式,若瘤體的體積較大,還需要對其進行預處理。
綜上所述,通過對宮腔鏡治療帶蒂子宮粘膜下肌瘤療效分析中可以得知,采用宮腔鏡手術治療的療效明顯由于傳統的開腹治療,且在并發癥等方面則明顯少于開腹治療,在臨床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向社會推廣。
[1] 冀雪霞.宮腔鏡治療帶蒂子宮黏膜下肌瘤療效分析[J].河北醫藥,2012,34(8):1184-1185.
[2] 郭錦芳.宮腔鏡電切治療黏膜下子宮肌瘤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12,35(6):59-60.
[3] 張國瓊.宮腔鏡電切術治療黏膜下子宮肌瘤的療效及安全性分析[J].河北醫學,2013,19(1):71-74.
[4] 劉筱燕,江壽蓮.20例宮腔鏡聯合腹腔鏡治療子宮肌瘤的臨床療效分析[J].當代醫學,2014(28):80-81.
[5] 康立,高翠嫻,張勤,等.宮腔鏡雙極電切術治療子宮黏膜下肌瘤239例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醫學裝備,2013,10(5):78-80.

表1 2組患者指標比較(x±s)
子宮肌瘤是女性常見的生殖系統疾病,對女性的生活質量有著嚴重的影響。而傳統的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又對患者的損傷較大,不利于患者的恢復,并會對患者產生一定的后遺癥。隨著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患者對手術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隨著科技的進步,宮腔鏡逐步使用到子宮肌瘤剔除術中,目前已成為治療帶蒂子宮粘膜下肌瘤的主要手段,此方法具體優點如下[4]:(1)手術切口,而宮腔鏡下的子宮肌瘤剔除術具有無切口,外觀美,創傷小,恢復快的特點,相比較于傳統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更加容易被患者接受。(2)住院時間,從研究結果來看,宮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的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傳統開腹子宮剔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0.045
江西 337055 江西省萍鄉市人民醫院 (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