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輝龍 焦江穩
胸腔鏡輔助與常規開胸肺葉切除治療肺癌的療效對比
何輝龍 焦江穩
目的 比較胸腔鏡輔助與常規開胸肺葉切除對于肺癌的治療效果。方法 選取200例行手術治療的早中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手術方法均分為2組(n=100),觀察組實施電視胸腔鏡輔助手術治療,對照組實施常規開胸肺葉切除手術,觀察2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疼痛程度、引流時間及住院時間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明顯長于對照組(P<0.05);術中出血量、術后疼痛程度、引流時間及住院時間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術后6h、48h及7d的C反應蛋白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胸腔鏡輔助可顯著減少術中出血量,減輕患者術后疼痛,縮短住院時間,促使患者早日康復。
肺癌;胸腔鏡;開胸肺葉切除;療效
肺癌是一種臨床上較為常見的腫瘤疾病,目前臨床上治療手段多為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但過去常規的開胸肺葉切除治療手術對肺癌患者具有較大的創傷性,尤其是年齡較大、肺功能較差者,常因無法耐受手術而最終無法得到救治[1-3]。近幾年,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電視胸腔鏡輔助手術被不斷用于臨床胸外科的治療中,該方法相對于常規開胸手術而言,較為安全、迅速,且手術創傷小、術后恢復快等,可有效提高肺癌患者生存治療。本研究選取行手術治療的200例早中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臨床資料,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2年9月~2014年9月河南靈寶市第一人民醫院行手術治療的200例早中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手術治療方法均分為2組(n=100),2組患者均無術前放、化療史,術后均無并發癥。觀察組:共100例患者,男59例,女41例;年齡38~73歲,平均(52.5±11.2)歲;術前TNM分期:Ⅰ期35例、Ⅱ期65例。平均腫瘤大小(3.2±1.7) cm。對照組:共100例患者,男62例,女38例;年齡36~75歲,平均(53.2±10.9)歲;術前TNM分期:Ⅰ期40例、Ⅱ期60例。平均腫瘤大小(3.1±1.9)cm。2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均實施常規開胸肺葉切除手術。觀察組患者均實施電視胸腔鏡輔助治療。使用雙腔氣管插管進行全身麻醉,使單肺通氣,患者保持側臥位,于腋中線第7~8肋間行1.5cm切口為胸腔鏡觀察孔。肺上葉切除于第4或第5肋間,下肺葉切除于第5或第6肋間腋中線為中心,鄰近病變處行5~8cm輔助切口。經肋間或肋床進入胸腔,單肺通氣確保術側肺萎陷以方面手術探查,通過胸腔鏡和直視進行分離粘連,確診病灶部位。通過胸腔鏡解剖病灶肺葉的動、靜脈血管、支氣管楔形并將病變肺葉切除后通過輔助切口取出,病灶組織送檢冰凍切片。清掃腫大淋巴結并沖洗胸腔,結扎或縫扎血管后縫合切口。
1.3 評價指標[4]比較2組患者手術時長、術中出血量、術后疼痛程度、引流時間及住院時間等,術后第6h、48h及7d的C反應蛋白(CRP)水平。(1)疼痛分級:根據主訴疼痛分級法(VRS)進行0~Ⅲ級評定。(2)CRP檢測:通過免疫透射散射濁度法進行檢測。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9.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各指標情況 觀察組患者出血量、引流時間及住院時間均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明顯長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早中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各指標情況(x±s)
2.2 2組患者CRP水平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后6h、48h及7d后C反應蛋白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早中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各階段CRP水平比較(x±s,mg/L)
2.3 2組患者疼痛分級 觀察組中疼痛分級0~Ⅰ級80例(80.0%),Ⅱ~Ⅲ級20例(20.0%),對照組中疼痛分級0~Ⅰ級
40例(40.0%),Ⅱ~Ⅲ級60例(60.0%),2組患者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21,P<0.05)。
肺癌是一種常見的原發性肺部惡性腫瘤,居世界癌癥死因的首位。近幾年,我國肺癌患者人數呈明顯上升趨勢,嚴重危害到人類的身體健康[5-6]。臨床上常使用傳統常規開胸肺葉切除手術,但該手術方式手術創口較大、對機體損傷較大、術中出血量多、術后切口及肋間神經疼痛等缺點,治療效果并不理想。
電視胸腔鏡輔助手術,手術者通過電視圖像可直觀掌握患者胸腔內部具體情況,且該手術方式具有創口較小、操作簡便、無需切斷肋骨、開關胸腔時間短及術中出血少等特點,可顯著減少術后切口疼痛感并預防各類并發癥[7-8]。CRP是人類機體中一種重要的炎性介質,正常情況下,人體內含量較低,當受到創傷后可在數小時內立即增加,從而間接反應機體受創嚴重程度,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術后6h、48h及7d的CRP值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觀察組患者受創程度小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出血量、引流時間及住院時間均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手術時間明顯長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中疼痛分級0~Ⅰ級80例(80.0%),Ⅱ~Ⅲ級20例(20.0%),對照組中疼痛分級0~Ⅰ級40例(40.0%),Ⅱ~Ⅲ級60例(60.0%),2組患者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上述結果表明,胸腔鏡輔助治療可顯著縮短住院時間,減少術中出血量,減輕術后疼痛感,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綜上所述,胸腔鏡輔助治療肺癌的效果顯著優于常規開胸肺葉切除術,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幫助患者早日回歸社會。
[1] 袁海云.胸腔鏡輔助與傳統手術治療肺癌的療效比較[J].醫學信息,2011,24(5):2959-2960.
[2] 林海.胸腔鏡輔助小切口治療肺癌58例分析[J].當代醫學,2014,20(28):17-18.
[3] 朱加亮,金龍玉.胸腔鏡和開胸肺葉切除術治療非小細胞肺癌近期療效比較的meta分析[J].實用預防醫學,2011,18(11):2148-2149. [4] 彭建成,黃水生,譚光琦,等.腹腔鏡輔助小切口治療肺癌臨床效果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24):98.
[5] 史杰,蘇彥河,張燦宇.32例胸腔鏡輔助小切口肺癌根治體會[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1,18(3):90-91.
[6] 牛彥杰,楊永珠,李文濤,等.全胸腔鏡下肺段切除術的臨床應用[J].當代醫學,2013,19(32):1-4.
[7] 艾合買江,王建國,周星星,等.98例胸腔鏡手術臨床分析[J].當代醫學,2014,20(4):57-58.
[8] 尹貽濤.胸腔鏡輔助小切口治療肺癌伴呼吸衰竭的老年患者的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2,7(13):26-27.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0.057
河南 472500 河南省靈寶市第一人民醫院胸外科 (何輝龍焦江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