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明春 潘海芳 胡艷紅
集束干預策略在預防ICU多重耐藥菌感染中的應用分析
游明春 潘海芳 胡艷紅
目的 探討集束干預策略在預防ICU多重耐藥菌感染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520例患者,隨機均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n=260)。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實驗組采用集束干預護理。比較2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感染率、感染發生時間、治療費用等。結果 對照組的多藥菌感染顯著高于實驗組(P<0.05),實驗組的住院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重癥病房護理人員的手衛生考試合格率、手衛生的依從率、無菌化手術穿衣率、穿刺當天的導管維護率和無菌敷料吸收液1天的更換率均為100%。結論 集束干預策略在預防ICU多重耐藥菌感染的效果良好,值得臨床應用推廣。
集束干預策略;預防ICU多重耐藥菌感染;應用分析
多重耐藥菌(MDRO)感染率逐漸升高,給治療造成非常大的難度,對患者的治療有不良的影響,使得患者的住院時間延長、病死率提高。目前,多重耐藥菌感染已經被醫療行業的專業人士廣泛地重視[1]。集束干預屬于護理干預策略的綜合,其所有的策略均通過臨床方面的實踐證明,能夠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治療質量和治療效果。為研究集束干預策略對ICU多重耐藥菌感染是否具有良好的預防效果,本研究選取52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2013年2月~2014年6月收治的520例患者,將其隨機均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n=260)。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年齡16~88歲,平均年齡(52.3±5.89)歲;男132例,女128例。實驗組患者采用集束護理策略,年齡18~60歲,平均年齡(39.5±4.67)歲;男205例,女55例。2組患者基本資料進行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策略。實驗組采用集束干預護理,主要的策略為:
(1)建立預防感染小組,小組的醫護人員應進行專業的培訓。(2)提高手衛生意識。(3)患者通過標準化的預防策略,需與多耐藥菌感染患者進行隔離,避免過多接觸,患者需要利用密閉的吸痰管。(4)盡可能地實行最大的保護。(5)針對患者的皮膚進行消毒,于插管前,對使用過的氯對皮膚加以消毒工作。(6)采用抗菌導管,以乙醇的棉片對導管的接口位置進行擦拭,同時加以3%左右的氯粘貼于導管位置,進行固定工作。穿刺的當天,1天需要進行維護1次,穿刺點可通過沒有菌的敷料吸收深夜,1天內需要更換1次。(7)患者監測的體溫、血象及降鈣素原、CRP等多方面的感染指標,若觀察其溫度有一定的變化,需要考慮到導管感染的情況。通過血標本進行培養,并抽取外周靜脈血、導管內的血,分別作為需氧厭氧進行培養,同時應留取導管尖端進行培養。若能夠確定其為導管的原因所造成感染,對于病癥的治療,需要及時上報于感染科室或醫護人員。(8)提高對患者多重耐藥菌感染的監測,對于存在潛在多重耐藥菌感染的患者或其他科室轉到抗菌藥物的患者,需提高對這些患者的監測工作。2天前需要持續地對其進行藥敏方面的試驗工作,在第一時間能夠找到其多重藥耐藥菌實際感染的狀況,結合監測的結果制定相關的措施,有效地對其進行治療。
1.3 統計學方法 數據通過統計學軟件SPSS13.0進行統計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多重耐藥菌感染和轉歸對比 對照組中有60例多重耐藥菌感染的患者,占23.08%。實驗組中有45例多重耐藥菌感染的患者,占17.31%。通過集束干預策略,感染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因感染死亡的患者有12例,痊愈患者48例。實驗組因感染造成死亡的患者有4例,痊愈患者41例,實驗組轉歸結果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的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多藥耐藥感染率和轉歸的對比[n(%)]
2.2 2組住院時間和每天費用的比較 對照組的住院時間為(19.02±3.23)d,實驗組的住院時間為(11.09±2.88)d,2組患者住院時間進行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的每天治療費用為(1429.22±41.14)元,實驗組患者的每天治療費用為(1022.10±23.92)元,實驗組患者的治療費用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的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住院時間、每日治療費用的比較(x±s)
2.3 集束干預策略的達標狀況 重癥病房護理人員的手衛生考試合格率、手衛生的依從率、無菌化手術穿衣率、穿刺當天的導管的維護率和無菌敷料吸收液1天的更換率均為100%。
ICU患者的病癥一般情況均會特別嚴重,且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能力降低,會伴有潛在性方面的病癥[2]。同時,患者一般需通過中心靜脈導管侵入的方式,將醫療方面的器械和設備置入其中,這也會造成患者比較容易受到感染[3],使得患者的住院時間更長,使得患者的病死率升高。目前,多數耐藥菌感染的問題非常嚴重,這對于臨床方面的治療來講非常不利。相關研究顯示,集束干預策略能夠顯著使ICU患者的中心多重耐藥菌感染發生率下降,可以使患者實際住院時間減少,并減輕患者醫療治療費用方面的負擔[4]。本研究顯示,集束干預策略的實施效果和護理人員的依從性非常關鍵。但客觀來講,醫護人員對于集束干預的認識還存在一定的偏差,無法有效發揮其最大的作用,促使集束干預的護理效果隨之受到一定影響[5]。手衛生為降低感染的主要手段之一,本院結合洗手的方法,手衛生考試的合格率、依從性均為100%。本研究表明,穿刺點應防止股靜脈,最大限度對其屏障進行保護[6]。同時,通過抗菌導管和乙醇棉片的方式,針對導管的接口進行擦拭,利用3%左右的氯對導管加以固定。氯已定的洗浴相關的策略需要不斷提升其依從性。所以,應加強對醫護人員定期進行培訓、檢查及考核工作,提升其集束護理的依從性。醫院感染較多的科室有血液科、胸外科和ICU,醫院各科的感染率進行比較,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7]。血液科、ICU感染的發生率較高,其與患者病情程度、住院時間、免疫力情況均有一定的聯系。同時,靜脈置管和骨髓穿刺若通過侵入性的操作,也會造成直接的影響。許多集束干預策略不能夠按照常規診斷方面的標準,積極配合相關科室的要求,如檢驗科室等。這些配合僅通過個人或部門,不能夠從體制方面給予支持,對醫院的質控體系來講也不會達到完善的效果,通過集束干預策略作為質控方面的標準,嚴格執行,進而實現系統化和體系化集束管理策略[8]。
綜上所述,集束干預策略可有效的確保MDRO感染,能夠合理控制,且不會提升患者的疼痛感,并降低患者的治療費用。使患者的感染率可以顯著降低,有效的增強患者臨床指南方面的依從性,同時能夠改善患者的預后情況,最終使患者獲得最大的利益,值得臨床應用和推廣。
[1] 陳永強: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及呼吸集束干預策略[J].中華護理雜志,2010(3):197-200.
[2] 張躍暉,黃靖雄.葡萄糖酸鹽洗必泰在預防血管導管相關感染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1(1):77-80.
[3] 熊小玲,勞志剛,趙艷群,等.集束干預策略在預防ICU多重耐藥菌感染的應用效果[J].廣東醫學,2013,34(15):2426-2428.
[4] 王靖,趙應蘭,楊愛芝.重癥監護病房控制多重耐藥菌感染的體會[J].護士進修雜志,2010(9):860-861.
[5] 許瑞寶,葉麗娟.預防多重耐藥菌感染暴發流行的護理探討[J].中國實用醫藥,2010(26):215-216.
[6] 王娟,曹芹,林峰,等.2009-2011年醫院感染現患率調查與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12):2560-2562.
[7] 盧萍,張俊驥,沈清.2009-2011年住院患者意愿感染現患率調查與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18):3959-3961.
[8] 蘇蘭香,蔡智慧,鄭國賢,等.2010年醫院感染現患率調查與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18):3962-3963.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0.063
江西 330006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心臟外科 (游明春 潘海芳 胡艷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