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婕
摘 要:桑天牛又名粒肩天牛,是寧國市山核桃產區的重要害蟲。該文對桑天牛的形態特征和生物學特性進行了介紹,并提出了相應的防治措施,為寧國市山核桃生產減少害蟲為害提供技術參考。
關鍵詞:桑天牛;山核桃;生物學特性;防治技術
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5)09-81-02
山核桃為胡桃科、山核桃屬落葉喬木,是中國特有的經濟樹種,也是重要的油料和干果樹種,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和經濟價值。廣泛分布于北緯29°~31°,東經118°~120°之間的天目山區。山核桃在安徽省主要分布于寧國市、績溪縣、歙縣、旌德縣等地,其中寧國市的山核桃久負盛名,素稱“中國山核桃之鄉”。山核桃為寧國特產,全市栽植面積已達2.3萬hm2,年產量約1萬t,產量和面積均接近占全國的40%。寧國山核桃年產值約4億元左右,產業總產值10億,來自山核桃產業收入已經占我市農民人均收入的20%,該產業已經成為舉足輕重的農業支柱性產業。
桑天牛屬鞘翅目,天牛科,溝脛天牛亞科,分布于全國大部分地區。桑天牛在我市山核桃產區普遍發生,其成蟲、幼蟲均可造成危害,嚴重削弱山核桃樹勢,危害嚴重可造成山核桃結果枝條死亡,對山核桃生長及產量提高造成很大影響。當前桑天牛的防治手段主要還是依賴于化學農藥,造成桑天牛對化學農藥已產生較強的抗藥性,也使得山核桃的農藥殘留不斷加重,在這種情況下,以生物防治為主的桑天牛無公害防治策略應受到廣泛重視。
1 山核桃分布
寧國山核桃具有核仁肥厚、含油量高等特點,深受消費者喜愛。其栽培區域主要為我市的天目山北麓廣大區域,其中以南極鄉的栽培面積最大,其次萬家、甲路、胡樂及仙霞等鄉鎮也有很大的栽培面積。寧國山核桃分布于海拔100~700m(高產林多分布于300~700m)。分布區內地形復雜,山區小氣候條件具有溫暖濕潤、直射光照較弱,散射光照較強,夏熱冬寒,晝夜溫差大等特點,有利于山核桃這種耐陰性樹種的生長發育,同時促進果實生長及營養物質的積累。此外,我市為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其雨量豐富、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加上分布區域內優越的土壤環境和植被條件,這些都為寧國山核桃的優良品質奠定了良好基礎。
2 山核桃桑天牛危害特性
桑天牛成蟲、幼蟲均可造成危害,嚴重削弱樹勢,危害嚴重可造成樹木枯死。桑天牛成蟲啃食1~2a生山核桃枝條的皮層,造成枝條木質部裸露和條狀疤痕,同時還會引起樹勢衰弱,葉色變黃,嚴重的造成枝條枯死。幼蟲蛀食果樹的木質部,造成中空風折,樹體殘缺不全,管理粗放的山核桃為害更重,特別是前幾年大面積推廣山核桃種植,桑天牛發生量劇增,山核桃受害面積不斷擴大,受害日趨嚴重。據歷年受害情況調查,蟲株率平均為38%,蟲蛀率平均為15%,受害嚴重的園地,蟲株率高達80%,蟲枝率達52%。
3 桑天牛生物學特性
3.1 形態特性(1)成蟲。體長32~48mm,體寬11~16mm,一般雌蟲的個體較雄蟲大;全身呈黑褐色,密生暗黃色細絨毛;頭頂隆起,中央有1條縱溝。前胸灰褐色或黃褐色,前緣與后緣基本等寬,背面有橫形皺褶,側緣中部稍突,兩側各具有尖銳刺突1個,背部中部有細彎曲皺紋;腹部完全被鞘翅覆蓋,鞘翅基部密生黑瘤突,腹部呈5節。(2)幼蟲。體圓筒形略扁,向后端漸窄,第9腹節背板向后伸,超過尾節。(3)蛹。紡錘形,長約45~55mm,黃白色。觸角后披,末端卷曲。腹部第1至第6節背面兩側各有一剛毛區,尾端較尖削,輪生剛毛。(4)卵。為長橢圓形,長5~7mm,前端較細。
3.2 生物學特性 桑天牛在南方地區1a發生1代;中部地區2a發生1代;北方地區2~3a發生1代。一般中部和北部地區,桑天牛以幼蟲或卵在枝干內越冬,寄主萌動后開始危害。次年4月下旬到5月上中旬開始化蛹,7~8月到達羽化盛期,雌成蟲壽命為42d,雄成蟲28d,成蟲補充10~15d營養后便開始交尾產卵,7~8d卵開始孵化,產卵量約130粒左右,幼蟲危害期較長,直到11月下旬停止危害,進行休眠越冬。
幼蟲期初孵幼蟲,先向上蛀食,再沿木質部一邊向下蛀食,逐漸深入心材,如植株矮小,下蛀可達根際,幼蟲在蛀道內,每隔一定距離即向外咬一圓形排糞孔;幼蟲老熟后,即沿蛀道上移,羽化后于蛹室內停留6d左右,咬羽化孔飛出。成蟲多晚間補充營養,以早晚較盛,約經10~15d開始產卵;成蟲多在2~4a枝條上產卵,產卵部位多選枝條的中部或基部,先將表皮咬成“U”形傷口,然后將卵產于刻槽中,每處大多產1粒卵。成蟲有假死性,用木棍敲打枝干,即驚落地面,此時比較容易捕捉。
4 桑天牛無公害防治技術
4.1 物理防治 桑天牛的物理防治主要是采用人工捕捉成蟲、人工刺殺幼蟲及其輻照不育等方法。一是桑天牛的成蟲期較長,可在其成蟲期在其補充營養植物上進行人工捕殺;二是可在桑樹天牛的羽化期利用黑光燈誘殺成蟲,還可在有新鮮排泄物的排糞孔附近,用鋼絲鉤或其他工具鉤刺幼蟲;三是采用輻照處理對桑天牛造成一定影響,往往造成天牛不育??梢岳?0Co不同劑量(100,150,200,250Gy)對桑天牛雄成蟲進行輻照,輻照后雄成蟲正常進行補充營養、排泄、活動、尋找配偶和交配等活動,各劑量處理后的雄成蟲與未經輻照的正常雌成蟲配對后,雌成蟲均可正常取食、交配、咬產卵刻槽和產卵,但雄成蟲與未輻照雌蟲交配后極少有后代產生。
4.2 生物防治(1)天敵昆蟲防治。在中幼林內設置巢穴招引啄木鳥入林,或遷移啄木鳥防治桑天牛幼蟲。還可利用斑啄木鳥防治桑天牛,當每hm2核桃林內斑啄木鳥種群數量約在0.37~0.55只時,對桑天牛越冬幼蟲的平均啄食量達到24.71%。斑啄木鳥啄食高峰發生在1月份,可使林內有蟲株率下降51.3%~84.8%。此外,天牛卵長尾嚙小蜂對桑天牛卵具有寄生作用,以老熟幼蟲在桑天牛卵內越冬,田間防治卵的平均寄生率24.33%,在桑天牛發生嚴重的老齡林地、老齡果園、老齡桑園內寄生率更高。(2)昆蟲病原微生物防治。從土壤篩選誘集到嗜菌異小桿線蟲,并利用該線蟲對桑天牛進行防治,防治效果達90%以上。利用芫菁夜蛾線蟲防治楊樹桑天牛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在桑天牛幼蟲期注入線蟲的制備液,此時易與桑天牛幼蟲充分接觸,可以有效增加防治效率。
桑樹天牛主要以幼蟲蛀食為害,同時其成蟲還可取食寄主小枝為害,其世代不整齊,生活隱蔽,故常規的農藥防治難以達到預期的防治效果,提倡多種方法協調使用的綜合防治措施。
參考文獻
[1]黎保清,嵇保中,劉曙雯,等.桑天牛成蟲生殖行為觀察[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36(3):33-36
[2]唐燕平,丁玉洲,王同生,等.桑天牛對補充營養寄主的選擇性及誘殺藥劑篩選[J].應用昆蟲學報,2013,50(4)1109-1114.
[3]廖為財,魏洪義,王廣利.桑天牛對不同補充營養材料及環境條件的行為響應[J].生物災害科學,2012,35(1):78-84.
[4]唐燕平,方國飛,蘇遠達,等.應用輻射不育技術防治楊樹蟲害桑天牛[J].林業科學,2014,50(9):180-183.
[5]呂昌仁,毛義成,馮善斌,等.利用芫菁夜蛾線蟲防治意楊桑天牛的林間試驗[J].生物防治通報,1992(2):33-37.
[6]李會平,黃大莊,王志剛.不同基質傳代白僵菌菌株胞外蛋白酶和幾丁質酶產生水平與對桑天牛幼蟲毒力的關系[J].蠶業科學,2008,34(3):521-524. (責編:吳祚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