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青
臍帶繞頸自然分娩的臨床觀察
胡春青
目的 探討分析臍帶繞頸自然分娩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選取接受陰道自然分娩的200例臍帶繞頸新生兒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試驗組100例采用自然分娩,對照組100例新生兒則采用側切加腹壓、側切產鉗、急診剖宮產等非自然分娩方式。結果 試驗組新生兒的并發癥發生率(4.00%)顯著低于對照組的側切加腹壓(41.18%)和側切產鉗(39.4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新生兒并發癥發生率(4.00%)和急診剖宮產新生兒的并發癥發生率(9.10%)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驗組新生兒的窒息率(10.00%)和死亡率(0.00%)也顯著低于對照組的側切加腹壓(38.23%、5.89%)和側切產鉗(36.36%、3.0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急診剖宮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結論 對于臍帶繞頸的新生兒來說,自然分娩的輕重度窒息及吸入性肺炎和缺血缺氧性腦病等并發癥的發生率和死亡率與其他分娩方式差異不大,自然分娩對于臍帶繞頸胎兒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安全可靠,值得臨床推廣。
臍帶繞頸;自然分娩;可行性;安全性
在產科中,臍帶繞頸是比較常見的情況,是造成胎兒宮內窘迫的重要原因。隨著剖宮產在臍帶繞頸中的應用,許多產婦由于害怕陰道分娩過程中會出現胎兒宮內窘迫及產程異常等情況而要求剖宮產,且產科醫生也擔心萬一在產程中出現意外而擔風險,因此臍帶繞頸也成了剖宮產的指征之一[1]。如何降低剖宮產率并減少或避免臍帶繞頸給母嬰帶來的不良后果,以探究選擇合適的分娩方式,對于臍帶繞頸的新生兒有重大的意義[2]。為了分析臍帶繞頸自然分娩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對200例新生兒的臨床資料進行整理分析,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11月~2012年12月在南方醫科大學附屬深圳恒生醫院接受護理治療的200例患有臍帶繞頸新生兒為研究對象,將200例新生兒隨機均分成2組(n=100)。對照組女48例,男52例,孕產婦孕周38~40周,平均孕周(39.2±9.8)周,無妊娠合并癥及并發癥,無頭盆不稱,無產道及產力異常,新生兒出生體質量2600~3800g,平均體質量(3400±850)g,其中臍帶繞頸1周25例,繞頸2周36例,繞頸3周31例,繞頸4周8例;破膜時羊水無糞染82例,I~Ⅱ度糞染10例,Ⅲ度糞染8例;破膜后羊水無糞染24例,I~Ⅱ度糞染56例,Ⅲ度糞染20例。試驗組女45例,男55例,孕產婦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40.2±10.05)周,無妊娠合并癥及并發癥,無頭盆不稱,無產道及產力異常,新生兒出生體質量
2600~3800g,平均體質量(3400±850)g,其中臍帶繞頸1周10例,繞頸2周40例,繞頸3周33例,繞頸4周17例;破膜時羊水無糞染72例,I~Ⅱ度糞染18例,Ⅲ度糞染10例;破膜后羊水糞染40例,I~Ⅱ度糞染48例,Ⅲ度糞染12例。2組新生兒在性別、孕周、體質量、臍帶繞頸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2組孕婦住院時采用彩超檢查,確診所有胎兒均為臍帶繞頸,檢測并比較臍動脈收縮期(S)、舒張期(D)與血流速度比值等指標值,應用胎心監護儀做全程監護,待孕婦宮口開大3cm時,為孕婦采取常規破膜,觀察羊水和胎頭下降程度。S/D<3,繼續動態觀察S/D值同時行宮縮應激試驗,宮口開大3cm,檢測CST試驗為陰性,S/D<3,羊水無污染,胎頭下降順利,先露達+2,即可實施自然分娩,其他指標值則實行自然分娩以外的分娩方式。
1.3 觀察指標 觀察2組新生兒吸入性肺炎和缺血缺氧性腦病等并發癥的發生率和新生兒輕中度窒息及其死亡人數。
1.4 統計學方法 統計分析時采用SPSS17.0軟件分析,用“x±s”表示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新生兒并發癥發生情況 試驗組新生兒的并發癥發生率(4.00%)顯著低于對照組的側切加腹壓(41.18%)和側切產鉗(39.4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和急診剖宮產新生兒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2組新生兒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2.2 2組窒息和死亡率比較 試驗組新生兒的窒息率(10.00%)和死亡率(0.00%)也顯著低于對照組的側切加腹壓(38.23%、5.89%)和側切產鉗(36.36%、3.0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與急診剖宮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2組新生兒的窒息率和死亡率比較[n(%)]
由于臍帶繞頸胎兒的增多,越來越多的新生兒采用剖宮產的方式,剖宮產大量耗費了醫院的資源且降低了醫院床位的周轉率,且新生兒可能并發吸入性肺炎、缺血缺氧性腦病等并發癥,出現輕度窒息的幾率較大,為新生兒和醫護人員帶來新的挑戰[3]。2組新生兒經不同的分娩方式分娩后,試驗組新生兒的并發癥發生率(4.00%)顯著低于對照組的側切加腹壓(41.18%)和側切產鉗(39.4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和急診剖宮產新生兒的并發癥發生率(9.10%)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可見,自然分娩與剖宮產等其他方式相比,減少了醫院資源的消耗,并有效降低了新生兒并發癥的發生率,在同等條件下,醫院應優先采取自然分娩[4-5]。
2組新生兒經過不同的分娩方式后,試驗組新生兒的窒息率(10.00%)和死亡率(0.00%)也顯著低于對照組的側切加腹壓(38.23%、5.89%)和側切產鉗(36.36%、3.0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急診剖宮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可見,臍帶繞頸者正常分娩,仍然是主要的分娩方式,它并不增加剖宮產率[6]。只要做好產時監護,結合臨床綜合判斷評估胎兒宮內缺氧情況,果斷做出相應處理,經陰道分娩是安全的[7]。
綜上所述,對于臍帶繞頸的新生兒來說,自然分娩的輕重度窒息及吸入性肺炎和缺血缺氧性腦病等并發癥的發生率和死亡率與其他分娩方式差異不大,自然分娩對于臍帶繞頸胎兒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安全可靠,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推廣和應用[8]。
[1] 劉春玲.單胎頭位臍帶繞頸經陰道分娩的可行性研究[J].現代醫藥衛生,2013,29(2):187-188.
[2] 劉向春.臍帶繞頸對胎兒及分娩方式的影響和處理[J].中國傷殘醫學,2013,21(10):159-160.
[3] 粟桂香.臍帶繞頸經陰道分娩150例臨床回顧分析[J].中國計劃生育和婦產科,2010,2(4):33-35.
[4] 黃開榮.臍帶繞頸分娩方式的比較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27):119-120.
[5] 徐從燕.聯合監護下500例臍帶繞頸胎兒經陰道分娩探討[J].吉林醫學,2013,34(27):5571.
[6] 鄭紅玲.頭先露臍帶繞頸對分娩結局的影響探討[J].當代醫學,2012,18(21):100-101.
[7] 欒繼紅.臍帶繞頸的分娩方式與新生兒窒息的關系[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3,24(3):322-323.
[8] 黃秀桃.頭位臍帶繞頸經陰道分娩可行性的臨床觀察及護理[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2,31(5):815-816.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5.013
廣東 518000 南方醫科大學附屬深圳恒生醫院產科 (胡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