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小花
靜推硫代硫酸鈉與葡萄糖酸鈣不良反應的比較研究
付小花
目的 對比靜脈推注硫代硫酸鈉與葡萄糖酸鈣的不良反應,比較2者的嚴重性。方法 選取126例過敏性疾病患者,將所有患者隨機均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n=63)。靜脈推注硫代硫酸鈉的患者作為觀察組,靜脈推注葡萄糖酸鈣的患者作為對照組。結果 在2組患者靜脈推注過程中,不良反應包括惡心嘔吐、面色蒼白、全身發熱、輸液部位刺痛以及頭痛頭暈等,觀察組均顯著好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分別為12.7%、31.5%,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靜脈推注硫代硫酸鈉不良反應少,值得臨床應用及推廣。
葡萄糖酸鈣;靜脈推注;硫代硫酸鈉;不良反應
藥品不良反應是指在治療過程中出現的所有非期望且與藥品有因果關系的反應,其中包括生理和心理2方面[1]。常見的不良反應有腹瀉、腸胃功能失調、食欲不振、惡心等。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評定的標準,將藥物不良反應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2]。不良反應可小可大,如不注意,容易引發嚴重的后果,甚至威脅患者生命安全。本文對硫代硫酸鈉和葡萄糖酸鈣靜脈推注所引起的不良反應進行對比,研究2種藥物在治療過敏性疾病時靜脈推注的不良反應情況,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126例研究對象均為江西省進賢縣人民醫院2010年7月~2013年7月期間靜脈推注硫代硫酸鈉和葡萄糖酸鈣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經檢查和診斷符合過敏性疾病診斷標準[3]。所有患者均自愿參加研究并簽字同意,并上報醫學倫理會審核通過。觀察組(n=63)中有男37例,女26例,年齡21~44歲,平均年齡(31.6±4.7)歲。對照組(n=63)中有男35例,女28例,年齡20~45歲,平均年齡(32.1±5.1)歲。排除標準:(1)對藥物過敏的患者;(2)肝腎功能嚴重受損者;(3)心功能不全者;(4)其他疾病對研究結果有影響者等。2組患者一般資料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觀察組患者靜脈推注硫代硫酸鈉,使用無菌注射用水20mL將1.28g硫代硫酸鈉粉劑溶解,溶解后靜脈推注,1次/d,5~10mL/min,治療1周。對照組患者靜脈推注葡萄糖酸鈣,將10%葡萄糖酸鈣10mL溶解進50%葡萄糖10mL溶液中得到溶劑,靜脈推注溶劑,1次/d,5~10mL/min,治療1周。
1.3 觀察指標 觀察2組患者在靜脈推注過程中和靜脈推注過后,2組患者靜脈推注的平均時間、不良反應發生率及不良反應發生的具體情況等。
1.4 不良反應分級標準[4]輕度:輕微的癥狀,無需治療也可痊愈;中度:不良反應較明顯,重要器官受中度損傷;重度:重要器官嚴重受損,會致殘致死,需緊急停藥及時處理治療。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不良反應程度 2組患者靜脈推注過程中,觀察組、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分別為12.7%和31.75%,觀察組發生率明顯較低(P<0.05);且輕度、中度、重度的發病例數,觀察組明顯更少(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不良反應程度對比(n=63)
2.2 不良反應具體情況 具體不良反應情況包括惡心嘔吐、面色蒼白、頭痛頭暈、全身發熱、輸液部位刺痛等,觀察組發生不良反應情況明顯較少(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不良反應具體情況對比[(n=63),n(%)]
過敏性疾病是臨床上常見的疾病種類之一,從新生兒到老年人均會發生過敏性疾病。而使用藥物治療過敏性疾病是臨床上常用的治療方法,但所有藥物都會產生不良反應,區別在于癥狀的程度。據統計發現[5],全世界住院患者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0%左右,每年將近20萬患者死于藥物不良反應,其嚴重性及危害性以被人們逐漸重視起來。
目前臨床上使用葡萄糖酸鈣治療過敏性疾病較為普遍,而隨著大量的應用于臨床,人們發現其不良反應發生率較高,在21世紀初,美國安全用藥協會將其列為高風險藥物[6]。本文中對照組患者使用葡萄糖酸鈣進行靜脈推注治療,不良反應發生率高達31.75%,與觀察組患者相比(P<0.05),也證明了其不良反應發生率較高。
葡萄糖酸鈣中的鈣離子可增加毛細血管的密度,降低滲透壓,起到抗過敏、抗感染的功效,從而達到治療過敏性疾病的作用。但大量研究表明其靜脈給藥時容易發生全身發熱、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本文對照組患者中發生的不良反應情況也與研究相印證。其對于治療各種中毒、過敏等癥狀較為有效。硫代硫酸鈉治療中毒的作用機制是通過硫離子與CN-相結合,使其變為毒性較小的硫氰酸鹽,硫氰酸鹽可隨著尿液排出體外,有效的清理毒性。對于治療過敏反應的機制主要是中和分解變態反應所產生的酸性物質,將分解的物質隨著尿液等排出,起到抗過敏的效果。在李助林等人[7]的研究中發現,硫代硫酸鈉靜脈推注時,雖然會產生不良反應,但其發生率遠小于葡萄糖酸鈣靜脈推注時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且程度較輕。本文通過對本院過敏性疾病患者靜脈推注硫代硫酸鈉和葡萄糖酸鈣作對比,發現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及嚴重程度均小于對照組患者(P<0.05),本文結果與李助林等人[7]研究相一致。
綜上所述,對過敏性疾病患者靜脈推注硫代硫酸鈉不良反應發生率更少,比靜推葡萄糖酸鈣更為安全有效,值得臨床推廣及應用。
[1] 姚玲玲.葡萄糖酸鈣注射液不同用法的不良反應觀察與護理[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20(2):246.
[2] 熊賢兵,張增珠,陳集志,等.38例葡萄糖酸鈣注射液致不良反應文獻分析[J].中國藥業,2014,23(1):66-67.
[3] 鄧潔金.葡萄糖酸鈣注射液不良反應對策[J].北方藥學,2012,9(1):97.
[4] 楊柳.靜脈推注葡萄糖酸鈣過敏一例搶救護理[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1,4(24):89.
[5] 李義會,李春紅,李俊一,等.葡萄糖酸鈣快速靜脈注射后反應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09,4(11):139-140.
[6] 秦向斐,李慧穎.靜脈速注葡萄糖酸鈣后的反應觀察[J].中國中醫藥咨訊,2011,3(16):271.
[7] 李助林,伍斌,吳紅英,等.靜脈推注硫代硫酸鈉與葡萄糖酸鈣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的比較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13):64-66.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5.077
江西 331700 江西省進賢縣人民醫院 (付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