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愛萍
子宮肌瘤子宮動脈栓塞與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療效對比
丁愛萍
目的 比較子宮肌瘤采取子宮肌瘤剔除術與子宮動脈栓塞術治療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 選擇92例子宮肌瘤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A組和B組(n=46)。A組實施子宮動脈栓塞術,B組進行子宮肌瘤剔除術,對2組患者癥狀緩解、治療效果情況進行分析。結果 2組患者手術時間、恢復腸胃蠕動及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等指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A組月經量增多(65.22%)、下腹疼痛緩解(54.35%)明顯優于B組(36.96%、32.61%),B組壓迫癥狀(60.87%)改善優于A組(43.4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子宮肌瘤患者采取子宮動脈栓塞術及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子宮動脈栓塞術可針對月經量多、下腹疼痛癥狀進行有效改善,子宮肌瘤剔除術可顯著作用于壓迫癥狀子宮肌瘤,能快速緩解壓迫癥狀。
子宮肌瘤;子宮動脈栓塞術;子宮肌瘤剔除術;療效
子宮肌瘤為高發性婦科良性腫瘤,其具有發病率高、病程較長等特點,有資料顯示[1],我國育齡婦女該癥發生率可達20%~25%,且近年來隨著環境及人們生活方式改變,其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已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健康問題。目前,其病理機制尚未明確,可能與性激素、肌層細胞突變、局部生長因子相互作用呈密切相關性[2]。臨床主要表現為腹痛、白帶增加、經期延長、月經量增加、貧血等,對患者健康及生活質量具有較大影響,需及時治療。子宮肌瘤主要采取手術治療,子宮肌瘤剔除術是一種常用的手術方式,同時,也有學者建議對子宮肌瘤患者采取子宮動脈栓塞術治療。本研究對92例患者手術方法進行對比分析,比較子宮肌瘤采取子宮肌瘤剔除術與子宮動脈栓塞術治療的臨床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9月~2014年12月江蘇省常州市婦幼保健院收治的92例子宮肌瘤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且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已獲得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均經超聲及影像學檢查,符合WHO制定的子宮肌瘤診斷標準而確診[3]。納入標準:符合子宮肌瘤診斷標準者;同意參與本組研究者;排除標準:精神障礙、意識障礙者;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凝血功能障礙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92例患者分為A組與B組,A組46例,年齡29~49歲,平均(36.4±5.3)歲;病程3個月~5年,平均(1.2±0.5)年。B組46例,年齡28~47歲,平均(35.7±5.1)歲;病程5個月~4年,平均(1.5±0.3)年。2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組:經Seldinger技術插管完成后,經右側股動脈進行穿刺插管。使用5F導管,經左右髂總動脈分叉處插入。選擇性置入雙側髂內動脈造影,采取雙側子宮動脈數字減影行血管造影。對子宮動脈的供血、腫瘤周圍血管情況進行觀察。導管插入動脈4cm后,將明膠海綿顆粒緩慢推注,直至腫瘤染色消失。
B組采取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在經期后5d左右開始實施手術。全身麻醉下使用腹腔鏡,對腫瘤位置、數量及大小情況進行觀察。采取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術式,針對腫瘤所處位置實施操作。經包膜剝離肌瘤,切開后直接剔除。
1.3 觀察指標 對2組患者手術時間及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及恢復腸胃蠕動時間進行詳細記錄,并對2組患者治療后下腹疼痛、壓迫癥狀及月經量多等癥狀改善情況進行觀察。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9.0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組患者手術時間、恢復腸胃蠕動及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等指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A組月經量增多、下腹疼痛緩解明顯優于B組,B組壓迫癥狀改善優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2組子宮肌瘤患者手術相關情況比較(x±s)

表2 2組患者治療后癥狀改善情況比較[n(%)]
子宮肌瘤為高發于育齡女性的良性腫瘤,因腫瘤體積較大,極易導致患者出現月經量增加、下腹疼痛、不孕等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對子宮肌瘤及時發現和治療是改善患者預后、保護子宮功能的關鍵,目前臨床中尚無有效治療子宮肌瘤的保守療法,一般采用手術治療[4]。
子宮動脈栓塞術為新型治療方案,通過X線透視指導,運用Seldinger技術,完成治療,其治療機制為:阻止子宮動脈向腫瘤供血,促使腫瘤組織因缺血而壞死,在腫瘤壞死后,可自行吸收及排出。因此,行子宮動脈栓塞術僅致使子宮肌瘤壞死,而不會影響周圍組織,主要原因為,腫瘤細胞在缺血及缺氧環境下,難以存活。因子宮血管網及盆腔側支血流為豐富,因此,在實施動脈栓塞術后,不會導致子宮其他組織出現壞死情況。行子宮動脈栓塞術后,可快速改善患者月經量增加情況,從而減少腫瘤體積、緩解下腹疼痛等癥狀。有學者研究發現[5],該治療方法可應用范圍較廣,對于外科手術禁忌證患者、貧血患者及慢性骨盆疼痛患者均可運用該方法,同時子宮動脈栓塞術能有效保留子宮功能。但有研究表明[6],子宮附件具有嚴重疾病患者及重要臟器嚴重功能障礙患者,不適用該手術。
子宮肌瘤剔除術能直接使肌瘤剔除,在腹腔鏡指導下對肌瘤進行清除,為微創手術,有數據顯示[7],該治療肌瘤消除率,可達100%。該治療方法具有療效確切、創傷小、出血量少及安全性高等優勢,同時能對患者子宮及生育功能進行保留,由于采用該手術方式,可將子宮體積縮小,因此可快速起到對壓迫癥狀快速緩解作用。
目前,兩種治療方法的臨床效果,均已得到廣泛認可,且兩種治療方法均具有出血量少、住院時間短、患者恢復快等優點,能有效改善預后。本研究中,2組患者手術時間、恢復腸胃蠕動及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等指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結果同相關文獻報道一致[8]。但臨床觀察發現[9],兩種治療方法對比,具有一定差異,相較于子宮動脈栓塞術,采取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能快速緩解壓迫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而動脈栓塞術則需要較長時間,使子宮肌瘤壞死后被吸收。另一方面,動脈栓塞術對月經異常及下腹疼痛改善情況,較子宮肌瘤剔除術優秀。本研究結果顯示,A組月經量增多(65.22%)及下腹疼痛癥狀緩解率(54.35%)顯著高于B組(36.96%、32.61%)(P<0.05),B組壓迫癥狀緩解率(60.87%)明顯高于A組(43.48%)(P<0.05),結果同相關文獻報道一致[10]。
綜合上述,子宮肌瘤剔除術及動脈栓塞術對子宮肌瘤進行治療均有一定療效,子宮動脈栓塞術傷害小,對下腹疼痛及月經量增多有顯著改善作用;子宮肌瘤剔除術可快速解除壓迫。
[1] 李曉琳,王登科.宮腔鏡電切術、子宮動脈栓塞術治療子宮肌瘤療效對比[J].山東醫藥,2012,52(38):37-38.
[2] 吳清明.子宮肌瘤手術治療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藥科學,2012,2(10):215-218.
[3] 安峰.子宮動脈栓塞術治療子宮肌瘤的療效分析[J].臨床醫藥實踐,2013,22(2):105-107.
[4] 劉曉宇,歐陽振波.卵巢動脈對子宮肌瘤動脈栓塞療效及預后的影響[J].介入放射學雜志,2014,23(10):929-932.
[5] 杜學晴.子宮動脈栓塞治療子宮肌瘤的彩色多普勒療效評價[J].醫藥前沿,2013,23(7):32-36.
[6] 郭鳳琴,游顏杰.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與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應用分析[J].當代醫學,2013,19(9):42-43.
[7] 陳文娟,孫彥君,李斌,等.子宮動脈栓塞與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子宮肌瘤療效觀察[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3,22(8):28-29.
[8] 朱志芳.子宮動脈栓塞與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子宮肌瘤臨床療效對比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3,24(15):193.
[9] 李茂瓊.剖宮產中行子宮肌瘤剔除術35例患者的臨床研究[J].當代醫學,2014,13(25):57-58.
[10] 呂靜.子宮動脈栓塞術治療子宮肌瘤的療效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17):569-570.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2.030
江蘇 213000 江蘇省常州市婦幼保健院 (丁愛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