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小紅
甲氨蝶呤聯合激素、羥氯喹治療輕、中度活動性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的可行性研究
金小紅
目的 探討甲氨蝶呤聯合激素、羥氯喹治療輕、中度活動性系統性紅斑狼瘡的臨床效果和可行性。方法 選取82例輕、中度活動性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所有患者隨機均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n=41)。研究組患者使用甲氨蝶呤聯合糖皮質激素、羥氯喹治療,對照組患者使用糖皮質激素及羥氯喹治療。綜合比較2組患者治療前后SIEDAI評分、C3、血沉及不良反應發生率的差異。結果 研究組患者治療后SIEDAI評分、C3、血沉均優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9.8%,低于對照組的22.0%(P<0.05)。結論 甲氨蝶呤聯合激素、羥氯喹治療輕、中度活動性系統性紅斑狼瘡效果確切,可有效控制病情的發展及反復,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甲氨蝶呤;羥氯喹;激素;系統性紅斑狼瘡
系統性紅斑狼瘡是一種常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臨床表現多種多樣,可累及多種器官,主要死亡原因為大量、過度應用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劑等引起的感染[1-2]。選取82例輕、中度活動性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甲氨蝶呤聯合激素、羥氯喹治療輕、中度活動性系統性紅斑狼瘡的臨床效果和可行性,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景德鎮市第二人民醫院收治的82例輕、中度活動性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入選標準:(1)符合1982年美國風濕病學會修正的診斷標準[3];(2)取得患者知情同意;(3)排除重疊其他風濕病、心律失常和嚴重的肝腎功能障礙等。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82例患者均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n=41)。研究組包括男7例、女34例,年齡21~55歲,平均(30.3±6.1)歲,病程1~14個月,平均(5.1±1.3)個月;對照組包括男8例、女33例,年齡20~56歲、平均(30.9±6.7)歲,病程1~15個月,平均(5.2±1.4)個月。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臨床可比性。
1.2 方法 2組患者均給予補鈣和護胃治療。
1.2.1 研究組 口服甲氨蝶呤片劑(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32024655):1次/周,第1周10mg,第2周12.5mg,第3周以后15mg,患者出現不良反應時適當減少藥量至每周7.5mg維持;口服潑尼松片劑(北京康蒂尼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8375):根據病情需要,劑量為
0.5~1.0mg/(kg·d)開始,當病情得到穩定控制后,適當減少用藥劑量,直至停止使用激素;口服羥氯喹(上海中西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0263),劑量為200mg/次,2次/d。
1.2.2 對照組 口服潑尼松片劑及羥氯喹,用法、劑量與研究組相同。
1.3 觀察指標 綜合比較2組患者治療前后SIEDAI評分、C3、血沉及不良反應發生率的差異。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數形式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治療前后SIEDAI評分、C3、血沉比較 研究組患者治療后SIEDAI評分、C3、血沉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前后SIEDAI評分、C3、血沉比較(x±s)
2.2 2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研究組出現上呼吸道感染2例,下呼吸道感染1例,泌尿系統感染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9.8%,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2.0%(P<0.05)。見表2。研究組患者不良反應在停藥后1~3d自行消退。

表2 2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n(%),n=41]
系統性紅斑狼瘡是一種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該病臨床表現多樣,發病原因與遺傳因素、環境因素、雌激素水平等有關,其主要死亡原因為感染和疾病活動[4]。系統地歸納不同劑量激素對輕、中度活動性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治療效果,對于防治感染、提高患者生存率至關重要[5]。李群苑[6]等的研究中認為,長期使用大劑量激素治療,可引起感染、顏面虛腫、體質量增加、高血壓、糖尿病、大關節壞死等嚴重不良反應。羥氯喹可保護狼瘡產生的若干臨床表現,盡快控制病情活動,減少激素用量[7]。甲氨蝶呤屬于二氫葉酸還原酶拮抗劑,用藥方便,起效快,患者耐受性好,不良反應小,可有效控制輕、中度活動性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皮損、漿膜炎、發熱及關節炎,且具有明顯的“激素助減劑”作用,減少長期應用激素所引起的血脂異常,可用于治療與狼瘡相關的關節疼痛和腫脹、皮疹、疲倦等[8]。因此,本研究中分別采用糖皮質激素聯合羥氯喹和甲氨蝶呤聯合糖皮質激素、羥氯喹治療,旨在探討甲氨蝶呤聯合激素、羥氯喹治療輕、中度活動性系統性紅斑狼瘡的臨床效果和可行性,結果表明:治療后研究組患者SIEDAI評分、C3、血沉均優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9.8%,低于對照組的22.0%(P<0.05),同張羽等[9]研究結果一致,證明甲氨蝶呤聯合激素、羥氯喹治療輕、中度活動性系統性紅斑狼瘡效果滿意,可更好地控制疾病,減少復發,促進早日康復。
綜上所述,甲氨蝶呤聯合激素、羥氯喹治療輕、中度活動性系統性紅斑狼瘡效果確切,可防止及延緩重要臟器損害,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崔莉,郭紅琴.激素免疫抑制劑聯合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性腎炎的護理[J].當代醫學,2011,17(12):125-126.
[2] 宋春德.甲氨蝶呤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4,17(25):80.
[3] 孫曉瑋.白芍總甙聯合小劑量激素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96例療效評價[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3,17(13):124-125.
[4] 葉麗杰.甲氨蝶呤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4,5(27):210.
[5] 羅成城.甲氨蝶呤和左旋咪唑治療紅斑狼瘡的臨床療效分析[J].海峽藥學,2012,24(12):103-104.
[6] 李群苑,張科,勞敏曦,等.甲氨蝶呤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分析[J].吉林醫學,2014,1(13):2762-2765.
[7] 張科,邱茜,廖兢業,等.甲氨蝶呤聯合環孢素A治療難治性狼瘡腎炎的臨床療效[J].實用醫學雜志,2013,29(13):2192-2194.
[8] 羅文輝.糖皮質激素聯合羥氯喹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皮疹的療效及安全性分析[J].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2013,7(12):86-87.
[9] 張羽,楊靜.小劑量激素聯合甲氨蝶呤、羥氯喹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的臨床觀察[J].西部醫學,2010,22(11):2081-2082.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2.093
江西 333000 景德鎮市第二人民醫院內分泌科(金小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