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誰說女子不如男?花木蘭替父從軍,梁紅玉沖鋒陷陣……歷史長河中從不缺少在“風刀霜劍嚴相逼”中凜然綻放的傲骨梅花。女子,你的名字并不是軟弱,自立自強,仍然能夠寫就巾幗最輝煌的人生篇章!
【與軟弱告別】
再見,林黛玉
□秦珍子
當7歲的我拖著血淋淋的小腿撞進家門時,我那當醫生的老媽一點兒也沒驚訝。她無比淡定地用雙氧水洗去我傷口上的泥土,再涂上一層云南白藥。然后她揮了揮手說:“去,寫作業去!”
我嬉皮笑臉地跑開,一筆一畫地在“小學生日記”上寫道:“今天,我學會騎自行車了。”再帶著一絲豪邁悲壯,數數腿上的傷疤。
“今天,又沒學林黛玉!”我常常忍著屁股上打針的疼痛,舔舔嘴角殘留的苦藥汁,跟自己說。
那會兒,我不知道林黛玉到底是誰,也不知道《紅樓夢》到底是誰做的夢,稚嫩的耳朵聽進去的,都是爸媽給我的教導:林黛玉很愛哭!而愛哭一定是不好的,只要我一哭,我媽就會跟我說:別學林黛玉!
某個溫暖的春日,風吹拂著我和表妹手里的風車。舅媽帶我倆去照相。性情溫婉的表妹端坐于水池邊上,嬌羞地一抬頭,就驚艷了四方群眾。不時有人圍上來指指點點:“看那小女娃,多像林黛玉!”“就是,賊白呢!”我正迷茫四顧,又有一個聲音冒了出來:“旁邊那個小黑妮兒是她姐?”
留著男孩兒頭的“黑妮兒”轉過頭望向表妹,六七歲光景,已生得肌膚勝雪,顧盼生輝。小巧櫻唇微微一抿,籠煙眉一顰,眸子里就蒙上了一層露水。剎那間,一個“美”字,把“黑妮兒”的碉堡打垮了。
不過,在熱鬧的人群把“林黛玉”弄哭之前,還是我拉著她,大大方方頭也不回地跑掉了。那天之后我才知道,“林黛玉”原來也是女兒家美的代名詞。
上高中時,我終于讀到了《紅樓夢》,可黛玉那嬌弱可憐的模樣,那傷春悲秋的情懷,我是學不來了。不僅個子蹭蹭往上躥,還學會了打籃球,見人就咧開嘴大笑著打招呼,有一幫子好兄弟。而比起黛玉“步步留心,時時在意”的七竅玲瓏,我簡直就是個沒開竅的泥人。
如今這世上,遍地皆是同道中人。因為時代早已不同,所以女子必當同男子一樣,扛起重擔。小說里,卓婭扛了;課本中,秋瑾扛了;現實中,我的母親,一位女強人,也扛了。
她們沒時間葬花,她們讓生命之花開在她們的信仰和事業之上。我的女編輯們要是病如西子,就改不了整版的稿子;我的女老師們要是如弱柳扶風,就鎮不住三尺的講臺。而我和我的女同事們,也要爬山溝,走泥路,長途跋涉采訪,徹夜寫稿。孤獨疲憊的時候想哭,就安慰自己:媽媽說了,別學林黛玉。
不久前見到我那位林黛玉式的小表妹,四年前,她一個人打點行囊,去歐洲求學。在經歷了母親去世和獨自生活之后,她的眉眼之間,盡是陽光明媚,舉手投足,更為灑脫健美。她早已不是小時候的林妹妹了。
(選自《視野》2012年第11期)
讀后漣漪
文章以“我”與黛玉似的表妹的成長變化為明暗兩條線索行文,告訴人們:當今社會,女子當同男子一樣堅強,有所擔當。“再見,林黛玉”,揮別的是動不動就哭泣的軟弱與無端傷春悲秋的情懷。
【同堅強共舞】
生命不轉彎
□莫小米
夜晚,列車奔馳,兩節車廂的交接處,轉彎時出現了一個致命空隙,一個人掉了下去。
兩位同伴一回頭,就發現人不見了。
掉下去的是個22歲的智利女孩,醫學院將要畢業的學生。
她從無邊的黑暗中醒來,檢查自己的身體,發現四肢全部被軋斷——左臂的下半截和手掌沒了,右臂的下半截和手掌同樣沒了,左腿在臀部與膝蓋之間被截斷,右腿的膝蓋以下也失蹤了。
她很快得到了救護,保住了一條命。
只是,以后該怎么活?按一般思路想,也許會導致生活無法自理,學業荒廢,愛情遠離,精神崩潰,全靠人照顧與同情活著,成為廢人……是不是會越想越凄涼?
完全相反。她裝上了義腿,學習站立、行走。她裝上了義手,學習捱筆、取物,甚至化妝、編織……每一步都非常難,但每一點進展都非常快樂,仿佛重生。
康復訓練一年后,她回到學校專心讀書,取得驕人的成績。她畢業后實現了自己的理想,成為一名專業醫生,她甚至能用代替手掌的鉤子替病人檢查,準確地察覺病人皮下的腫塊。
現在來說她的男友,她的愛情。當初她剛剛做完手術從麻藥中醒來,曾問過交往了4年的英俊男友:你會陪我渡過難關嗎?回答是“當然會”,但內心深處,男友對自己是懷疑的。后來他坦然承認:要是她一直哭哭啼啼,我將很難跟她相處下去。而當她參加康復訓練回來后,男友到機場接她,看見的是用義腿大步走來,一臉燦爛笑容的女友,他的疑慮一掃而空了。
他們一起下廚燒飯,一起騎自行車郊游,那場不幸的事故過去5年之后,他正式向她求婚。
不是出于憐憫,也不是出于同情,更不是出于責任,他向她求婚,是出于欣賞,出于愛。
我們常常說:一場意外,人生從此改變,命運來了個大轉彎。即使再堅強、再樂觀、再有成績,總是有失,有得,有轉彎。
其實,也可以一直向前,不轉彎,什么也沒變。
(選自《青年博覽》2011年6期,有刪改)
讀后漣漪
女孩,只有你真正站起來,擁有獨立強大的內心,才會受到他人的欣賞與尊重。文章語言精練、筆調簡潔,敘述了一個正值大好年華卻橫遭噩運的女孩堅強奮起,獲得重生并贏得幸福的故事。全文沒有大量情感的渲染,也沒有過多細節的描繪,僅僅客觀平實地敘述,依然具有震撼人心、感人肺腑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