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麗華,沈麒云,黃柳燕,李黎梅,李麗萍
(1.浙江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浙江杭州 310053;2.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上海 200032;3.上海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上海 201203)
創傷后成長(post-traumatic growth,PTG)是指個體在經歷挑戰性生活危機事件后體驗到的一種積極正向改變,包括個體心靈成長、自我意識提升、與他人和社會關系的改善、生命價值觀改變、人生目標的重設[1]。PTG 的提出使得研究者開始關注患者心理研究的積極方面,為臨床研究開辟新思路,彌補了以往消極心理為主導的科學研究。作為以腹膜透析方式進行腎臟替代療法的腹膜透析患者,其本身疾病的嚴重性及腹膜透析的終身性,使得患者易產生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社會支持是指發生于個體間的一種社會資源的互換過程,可幫助個體獲得其社會需要的滿足,從性質上分為客觀支持和主觀支持。應對方式是人們對內外環境要求以及由此產生的情緒而采取的應付方法、手段和策略,包括面對、回避和屈服。社會支持和應對方式與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密切相關,進而影響其生活質量[2-4]。也有研究顯示[5],終末期腎病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PTG。為了探討腹膜透析患者社會支持、應對方式與PTG的關系,筆者對135例腹膜透析患者進行調研。現報告如下。
1.1 對象 納入標準:年齡≥18歲;因疾病行腹膜透析且透析齡≥3個月;無精神疾病,意識清晰,病情穩定;知情同意,自愿參加本研究。排除標準:無法進行語言交流者。2015年3月至7月上海某三級甲等醫院符合納入標準的門診隨訪腹膜透析患者135 例,男71 例,女64 例;年齡26~81歲,平均(52.39±12.17)歲;透析時間3~112月,平均(25.23±22.13)月;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16例,初中39例,高中(中專)37例,大專及以上43 例;婚姻狀況:未婚/離異/喪偶10 例,已婚/再婚125例;無子女12例,有子女123例;居住情況:獨居7例,非獨居128例;工作情況:在職51例,退休/無業84 例;家庭人均月收入:≤3 000 元26例,3 001~5 000 元47 例,5 001~8 000 元45例,8 000 元以上17 例;醫保類型:大病醫保119例,部分醫保16例。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1.2.1.1 領悟社會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PSSS)[6]由Zimetl等編制,是強調個體自我理解和自我感受的社會支持量表。該量表共12條目,每條目采用7級評分,依次記0~6分,總分0~72分,國內專家經過因素分析將其分為家庭內支持(4 條目)、家庭外支持(8 條目),以領悟社會支持總分反映個體感受的社會支持總程度,得分越高,表明個體感受到的支持程度越高。
1.2.1.2 醫 學 應對方式問卷(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MCMQ)[7]MCMQ 是Feifel等編制,適用于各類疾病患者,尤其適應于病情較嚴重的慢性病患者。MCMQ 包括3 維度20條目,分別為面對(8條目)、回避(7條目)、屈服(5條目),采用4 級評分,依次記1~4 分,總分20~8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采用此種應對方式越多。
1.2.1.3 簡體中文版創傷后成長量表(Posttraumatic Growth Inventory,PTGI) 美國學者Tedeschi等[8]于1996年研制出PTGI,且被多國翻譯修訂,被證實具有良好的信效度。2011年汪際等[9]學者針對意外創傷患者進行了量表修訂及信效度分析,修訂后共5個維度20條目,分別為與他人關系(3條目)、新的可能性(4 條目)、個人力量(3條目)、自我轉變(4條目)和人生哲學(6條目),每條目采用6 級評分,依次記0~5 分,總分0~100分,分值越高預示創傷發生后的成長越多。5個維度Cronbach’sα 系數為0.874。經本研究預實驗測得Cronbach’sα 系數為0.941。由于量表各維度所含的條目不同,為使各維度得分情況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在分析時采用得分指標,即量表維度的實際得分/維度可能最高得分×100%[10]。
1.2.2 調研方法 在患者知情同意情況下進行資料收集。采用統一指導語,量表測評填完當場收回并檢查答題完整性,漏填則及時請患者補填。
1.2.3 統計學方法 將數據錄入SPSS 21.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患者PSSS、MCMQ 及PTGI各維度得分采用±s)進行描述;分析社會支持、應對方式與PTG 相關性時,若呈正態分布,則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若是非正態分布,則采用Spearman相關分析;檢驗水準α=0.05。
2.1 腹膜透析患者各量表得分情況 135例患者PSSS得分為(66.36±8.51)分,其中家庭內支持為(25.29±2.71)分,得分指標為90.32%,家庭外支持為(41.07±7.02)分,得分指標為73.34%。MCMQ 面對維度得分為(19.04±3.48)分,得分指標為59.50%;回避維度得分為(16.18±2.28)分,得分指標為57.79%;屈服維度得分為(10.48±2.84)分,得分指標為52.40%。PTGI得分情況,見表1。

表1 腹膜透析患者PTGI得分情況(n=135)
2.2 腹膜透析患者PSSS和MCMQ 與PTGI的相關性分析 見表2。

表2 腹膜透析患者PSSS和MCMQ 與PTGI的相關性分析(r值)
3.1 腹膜透析患者PTG 處于中等水平 大量研究發現,腹膜透析患者普遍存在心理困擾和負性情緒,腹膜透析患者焦慮、抑郁發生率分別為17.8%、52.6%,這與其自我形象改變、透析并發癥以及透析效果有關[11-12]。然而除了負性情緒體驗外,患者也會產生積極心理變化,即PTG。本研究結果顯示,135例腹膜透析患者PTGI測評總分為(62.04±12.26)分,總體得分指標為62.04%,多數患者PTG 處于中等水平,表明腹膜透析患者的PTG 狀況有待進一步提高。進一步分析發現,患者PTGI量表中,與他人關系以及個人力量維度得分指標明顯高于其他3個維度,說明患者PTG主要來自與他人關系及個人力量兩個維度。可能原因為患者透析之后食欲、乏力癥狀、胃腸道癥狀以及個體精神狀況都較之前好轉,促使患者更加珍愛生命,進而有利于促進患者與他人關系的發展。其次,日常透析操作以及家務活動的參與,使得患者重新定義及肯定自身透析后的能力,實現自我價值。新的可能性維度得分指標最低,雖然患者由于透析延長了生命,但是因為疾病以及透析的影響,其在飲食、運動、工作中都受到限制,為此感受因透析而帶來的新的可能性較少。這提示醫護人員及患者家屬今后應該多鼓勵患者參加適當活動,或者參與工作,使其感受到透析也能為其帶來生活、工作中新的可能性。
3.2 社會支持能有效提高腹膜透析患者PTG 水平 有研究[13-14]表明,社會支持水平較低的患者更有可能發生抑郁,且社會支持直接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本研究結果顯示,PSSS總分(66.36±8.51)分,表明患者感受到的支持水平屬中等偏上水平。分析原因,可能與患者婚姻狀況(125例有伴侶支持,占92.59%)、子女支持(123 例育有子女,占91.11%)因素有關,部分在職患者還可從同事、領導處獲得相應支持。研究結果還顯示,腹膜透析患者PSSS總分及各組成維度與PTGI總分及各組成維度呈正相關。這表明患者領悟到的社會支持可促進其PTG 水平的提高,同時高水平的PTG 也會促進患者對社會支持的領悟程度。Yorulmaz等[5]研究表明,社會支持對PTG 具有促進作用,本研究發現領悟到的社會支持具有同樣作用。從維度上看,家庭外支持與PTGI各維度呈顯著性正相關。腹膜透析患者多數具有尿毒癥面容,且腹腔放置的透析管對其自我形象造成一定的影響,加之他人對慢性腎病的誤解,會使其擔心遭到朋友同事的異樣眼光,而家庭外的支持則為患者消除此類疑慮,使其感受到他人的關心,產生積極心理變化。本研究顯示,家庭內支持得分指標為90.32%,家庭外支持得分指標為73.34%。說明研究對象家庭外支持尚顯不足,提示今后可逐步加大社會宣傳力度,提倡社會關愛腹膜透析患者,舉辦形式多樣的腹膜透析病友會,鼓勵患者家屬、朋友多關心患者需求,給予其相應支持。對于中老年患者的透析,其家屬的參與對其生活質量有積極影響[15]。另一方面可引導患者積極感受他人給予的支持,以促進其PTG 水平的提高。
3.3 積極應對方式能有效促進腹膜透析患者PTG 本研究結果顯示,應對方式中,面對維度各條目平均得分最高,得分指標為59.50%,其次是回避維度,屈服維度得分最低,得分指標為52.40%。與國內學者對腹膜透析患者應對方式同國外常模比較結果一致,面對維度低于常模,回避、屈服維度高于常模[16]。分析原因可能為:上海市已將透析液納入大病醫保范疇,研究對象有119例享有大病醫保,占88.15%,有效減輕患者家庭經濟負擔,促使其就醫依從性好,而依從性正是腹膜透析患者預后的重要影響因素[17];研究對象有80例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59.26%,良好的文化教育使得患者能夠更加理性地面對疾病;透析技術的不斷提高,以及人工電子腎等新產品的研發,增強患者康復希望,促使其應對透析的方式更加積極。從應對方式和PTG 的關系來看,分析結果顯示,應對方式中的面對維度與PTGI總分及各組成維度呈正相關,回避、屈服維度與其則呈負相關。表明積極應對方式可促進患者PTG 水平的提高,消極應對方式則相反。此結果與Lelorain等[18]對乳腺癌患者研究結果一致,積極的應對方式使患者從疾病中發現自身心理積極變化,產生正向的心理成長,進而提高PTG 水平。臨床上,護理人員應引導患者采用積極應對方式對待腹膜透析,以期促進患者心理正向成長。
[1]孔振芳,郭忠毓,王麗萍,等.重度燒傷患者氣管切開期間心理體驗的質性研究[J].護理與康復,2012,11(12):1115-1117.
[2]朱利敏,陳彬,范淑芳,等.136例腹膜透析患者抑郁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護理學報,2012,19(3):1-5.
[3]肖春芳,王瑞玲.連續非臥床腹膜透析患者家庭社會支持與抑郁的相關性研究[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0,29(4):518-520.
[4]李海英.社會支持和應對方式對腹膜透析病人生存質量影響的研究[J].護理研究,2010,24(2):140-141.
[5]Yorulmaz H,Bayraktar S,Ozdilli K.Posttraumatic growth in chronic kidney failure disease[J].Procedia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0,5:2313-2319.
[6]陳素坤,王述彭.臨床心理護理指導[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2:200-202.
[7]張作記.行為醫學量表手冊[M].北京:中華醫學電子音像出版社,2005:253-254.
[8]Tedeschi RG,Calhoun LG.Posttraumatic growth inventory:measuring the positive legacy of trauma[J].J Trauma Stress,1996,9(3):455-471.
[9]汪際,陳瑤,王艷波,等.創傷后成長評定量表的修訂及信效度分析[J].護理學雜志,2011,26(14):26-28.
[10]陳琴,姜小鷹,房曉華,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照顧認知與自我效能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5,50(2):234-238.
[11]陳偉,黃燕林.腹膜透析患者焦慮和抑郁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J].護理學報,2011,18(7):16-19.
[12]田素革,劉瑞琳.腹膜透析患者的心理特征分析與護理對策的研究[J].醫藥論壇雜志,2012,33(1):115-116.
[13]方偉.腹膜透析患者抑郁與社會家庭支持關系的調查[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0,27(13):981-982.
[14]葉和珍,石小姑,李香利,等.年輕乳腺癌患者生存質量與社會支持的相關性研究[J].護理與康復,2013,12(11):1023-1025.
[15]費斐,殷曉紅,張曉輝,等.不同健康教育培訓對象對中老年腹膜透析患者早期透析質量的影響[J].護理與康復,2015,14(4):384-387.
[16]林建雄,黎漸英,易春燕,等.腹膜透析患者應對方式與生存質量狀況及其相關性分析[J].現代臨床護理,2012,11(3):4-7.
[17]張蓓茹,張靜娟,于銳,等.腹膜透析患者門診隨訪依從性及其對腹膜透析質量的影響[J].醫學臨床研究,2013(11):2100-2102,2105.
[18]Lelorain S,Tessier P,Florin A,et al.Posttraumatic growth in long term breast cancer survivors:relation to coping,social support and cognitive processing[J].J Health Psychol,2012,17(5):627-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