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翠萍,張巧梅,林 盈
(青田縣人民醫院,浙江青田 323900)
壓瘡又稱為壓力性潰瘍,是指壓力、摩擦力或剪切力所致的皮膚和皮下組織的局限性損害[1]。現患率是指在一定時期內處于一定危險人群中實際患病病例(包括以往發病至調查時尚未治愈的舊病例)的百分率。近年來,壓瘡現患率被用作評價護理質量和壓瘡預防措施是否有效的指標,并且也被用來評估預防資源的需求量,作為制定預防計劃和分配預防資源的依據[2]。在許多國家壓瘡現患率調查已作為一種促進壓瘡預防的常規策略[3-4],我國自2010年以來在某些三級甲等醫院已經建立了壓瘡預警管理理念和小組式團隊管理的模式[5-6],但除了2011年我國首個12 所醫院的多中心調研數據[7-9]外,還缺乏壓瘡流行病學的跟蹤和監控資料。為了解基層縣級綜合醫院住院患者壓瘡現患率及醫院內獲得性壓瘡(HAPU)發生率,壓瘡存在現狀及流行病學特點,麗水市青田縣人民醫院開展了住院患者壓瘡現患率和HAPU發生率的調查,現報告如下。
1.1 對象 選擇2015年1月1日至3月31日在麗水市青田縣人民醫院(包括內科、外科、骨科、ICU 共計10個護理單元,不包括產科、兒科)住院治療、年齡≥18歲的所有患者為研究對象。
1.2 調查方法 根據JCI(I-NSC-2)[10]和NDNQI[11]中壓瘡事件數據收集工具,制定壓瘡事件發生率調查表及調查流程。調查前由護理部對所有參加調查的人員(主要為壓瘡質控員、護士長)統一組織培訓,培訓內容為調查重要性及意義、壓瘡分期標準、調查方法、調查表項目填寫說明等。壓瘡分期根據2007年美國壓瘡咨詢小組(NPUAP)的定義分為可疑的深部組織損傷、Ⅰ~Ⅳ期和不可分期。壓瘡高危評分采用Braden 量表,≤12分為高危,13~14分為中危,15~18分為低危。由各科室壓瘡質控員和護士長2人組成一組負責調查所在科室所有住院患者,利用科室每日查房時段采取床旁調查和查閱病歷相結合的方法,一經發現即予以拍照并24h內上傳傷口圖片至壓瘡微信平臺。
1.3 質量控制 采取交叉質控方法指定另一科壓瘡質控員,每月隨機抽取10例患者進行質量校正,防止漏報,24h內上傳的傷口圖片經壓瘡小組核心人員確認,必要時現場確認。所有數據最后由護理部人員逐一核查調查人員填寫的個案調查表、傷口圖片及各科應查人數。調查過程中如對壓瘡分期有疑問,立即請經浙江省造口傷口失禁專科護士到現場確認。
1.4 數據分析 統計壓瘡現患率(某一時刻醫療機構中患有壓瘡的患者數占總患者數的百分比)和HAPU 發生率(某一時刻醫療機構中新發壓瘡的患者數占總患者數的百分比[12]),使用SPSS 16.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采用率和構成比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
2.1 壓瘡患者一般情況 2015年1月至3月壓瘡患病例數為50例,其中男34例、女16例;年齡51~92歲,平均年齡(78.44±10.69)歲;Braden評分8~21 分,平均(11.93±2.41)分;合并糖尿病14例,合并腦血管意外28例,合并腫瘤12例,合并骨折、截癱11例。不同科室壓瘡發生情況見表1。

表1 不同科室壓瘡發生情況
2.2 不同時間壓瘡現患率和HAPU 發生情況 見表2。

表2 某縣級綜合醫院2015年1~3月壓瘡現患率和HAPU 發生情況
2.3 壓瘡發生部位分布 見表3。

表3 壓瘡發生部位分布(n=116)
2.4 壓瘡分期和面積分布 見表4。

表4 壓瘡分期和面積分布(n=116)
2.5 壓瘡與非壓瘡患者一般情況比較 見表5。

表5 壓瘡與非壓瘡患者一般情況比較
3.1 壓瘡現患率調查的重要性 住院患者壓瘡現患率調查是改進壓瘡管理的基礎。現患率是評價壓瘡預防效果的重要指標,特別是HAPU 發生率,很多國家已將此指標作為評價醫護質量的指標之一[13-14]。實施壓瘡基線資料調查,用科學的方法對住院患者壓瘡發生情況進行監控是壓瘡管理的基礎和重點。本調查結果顯示每個月的壓瘡患病率有較大的差異,因此需要在借鑒國外經驗的基礎上持續不斷地進行壓瘡現患率的調查,持續不斷地進行管理改進,最終降低壓瘡現患率。
3.2 壓瘡患病率分析 此次調查3個月的壓瘡現患率為1.95%,低于國外的報道但高于國內三級醫院的調查結果,而HAPU 發生率均低于國內外的報道[14]。其原因可能與老齡化社會的飛速發展,院前壓瘡患病率逐漸增加有關,根據青田縣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本次調研醫院所在地60歲以上老人占17.3%,顯示老齡化水平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但低于國外水平。原因也可能與住院患者病情有關:縣域醫院以老年病、多發病、常見病為主。
3.3 不同科室壓瘡分布情況分析 本調查結果顯示4個內科病房895例患者中發生壓瘡26例,占52%,集中分布在神經內科(13例)和呼吸內分泌老年病科(10例),3個外科病房發生壓瘡11例,并集中在腫瘤綜合病房(7例),2個骨科病房8例,ICU 病房5例,HAPU 占前3位的科室是神經內科病房、腫瘤綜合病房和呼吸內分泌老年病房。因神經內科病房、腫瘤綜合病房和呼吸內分泌老年病房中收治患者以老齡,合并腦血管意外、腫瘤、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為主,而ICU 因收治危重患者的集中性,該4個病區是本院壓瘡及壓瘡高危患者聚集區域,需要重點關注。
3.4 壓瘡發生部位分析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壓瘡發生部位前3位是尾骶部22 處(占18.97%)、左右髂嵴和股骨大轉子21 處(占18.10%)、足跟16處(占13.79%),與蔣琪霞等[7]報告的骶尾部和足跟、髂嵴和股骨大轉子發生率最高的結果一致,提示我國基層醫院住院患者中骶尾部、髂嵴和股骨大轉子、足跟部是壓瘡預防的重點部位。
3.5 壓瘡發生與患者一般情況的相關分析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壓瘡組患者首次及末次Braden評分只有1 例在壓瘡發生風險得分以外(Braden評分>18 分),其余均在18 分以內,其中Braden評分結果≤12分的壓瘡高危患者共占64%,表明有效的預警管理能夠減少壓瘡的發生。壓瘡患者年齡集中在70歲以上,占86%,其中80歲以上占52%,表明年齡越大壓瘡發生的可能性越大,此結果與國外多個國家調研報告[15-16]顯示的70歲以上人群壓瘡占60%以上的結果基本一致,提示70歲以上者為壓瘡預防的重點對象。壓瘡患者合并的慢性病以腦血管意外、腫瘤、糖尿病及骨折截癱等為主,32%的患者合并上述2種以上慢性病,本組腫瘤患者以晚期伴有嚴重疼痛致強迫體位后發生壓瘡為主,因此對腫瘤晚期患者加強癌痛規范化治療也是預防壓瘡的一項重要措施。
[1]National Pressure Ulcer Advisory Panel.2007national pressure ulcer staging definition[J].Would Council of Enterostomal Therapists Journal,2007,27(3):30-31.
[2]Baharestani MM,Black JM,Carville K,et al.Dilemmas in measuring and using pressure ulcer prevalence and incidence:an international consensus[J].Int Wound J,2009,6(2):97-104.
[3]Bennett G,Dealey C,Posnett J.The cost of pressure ulcers in the UK[J].Ageand Ageing,2004,33(3):230-235.
[4]Vangilder CA,Amlung S,Harrson P,et al.Results of the 2008-2009international pressure ulcer prevalenceTM survey and a 3-year,acute care,unit-specific analysis[J].Ostomy Wound Management,2009,55(11):39-45.
[5]蔣琪霞,劉云,劉亞紅,等.壓瘡預警管理項目設計及其實施[J].中國護理管理,2010,10(9):5-8.
[6]仲繼紅,蔣琪霞,祁靜,等.我院壓瘡預警管理的建立與實施效果[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0,16(8):903-905.
[7]蔣琪霞,管曉萍,蘇純音,等.綜合性醫院壓瘡現患率多中心聯合調研[J].中國護理管理,2013,13(1):26-30.
[8]蔣琪霞,劉亞紅,郭秀君,等.綜合醫院壓瘡預防現狀多中心調查[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2,18(36):4359-4362.
[9]蔣琪霞,陳月娟,蘇純音,等.多中心醫院獲得性壓瘡預防現況及干預對策[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8):724-726.
[10]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 accreditation standards for hospital[M].4th ed.Illinois,USA:Department of Publication of Joint Commission Resources,2011:303-320.
[11]National Database of Nursing Quality Indicators:Guidelines for Data Collection and Submission on Quality Indicators[EB/OL].(2012-02-09)[2013-10-11].http://www.nursingquality.org.
[12]Wound,Ostomy and Continence Nurse Society(WOCN).Guidelines for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pressure ulcers[M].N J:Wound,Ostomy and Continence Nurse Society,2010:2-3.
[13]趙琦,蔣紅,孫曉春,等.基于JCI標準的醫院壓瘡現患率和醫院內壓瘡發生率調查[J].護理學雜志,2014,29(7):47-49.
[14]徐玲,蔣琪霞.我國12所醫院壓瘡現患率和醫院內獲得性壓瘡發生率調研[J].護理學報,2012,19(5A):9-13.
[15]Tannen A,Dassen T,Halfens R.Differences in prevalence of pressure ulcers between the Netherlands and Germany-associations between risk,prevention and occurrence of pressure ulcers in hospitals and nursing homes[J].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2008,17(10):1237-1244.
[16]Vangilder CA,Macfarlane GD,Meyer S.Results of nine international pressure ulcer prevalence surveys 1989to 2005[J].Ostomy Wound Manage,2008,54(2):4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