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美燕,沈英飛,湯樣華
(杭州市蕭山區中醫院,浙江杭州 311201)
隨著顯微外科技術的快速發展,游離皮瓣移植已廣泛應用于修復肢體軟組織缺損。盡管顯微外科技術質量是游離皮瓣移植手術成功的關鍵,但相關專科護理水平和患者的主動參與也直接影響該術式的預后。目前國內關于醫護合作工作模式研究較多,但對醫護患合作模式的研究甚少,鼓勵患者參與醫療安全是“國家患者安全目標”之一[1]。有研究顯示,患者和醫生共同參與決策,可以增強患者的控制感,提高治療的依從性和滿意度,進而改善治療結局[2]。2013年1月,本院以優質護理服務為理念,試行醫護患三位一體無縫對接護理模式,通過改革工作流程,創新服務模式,促進醫護患合作,有效提高了游離皮瓣移植患者的治療護理依從性、健康宣教知曉率和降低皮瓣修復術后血管危象的發生率,現報告如下。
1.1 對象 選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間在本院顯微外科行游離皮瓣移植修復的105例四肢軟組織缺損患者(排除有精神疾病、認知障礙或其他嚴重軀體疾病)為研究對象。根據入院先后順序,單號入對照組,雙號入觀察組。觀察組52例,男25 例,女27 例;年齡11~70 歲,平均38.2歲;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6例,初中28 例,高中14 例,大專及以上4 例;損傷部位:手部18例,腕部5例,小腿14例,踝部9例,足部6例;受傷原因:碾壓傷17 例,壓砸傷24 例,機器絞傷11例。對照組53例,男26例,女27例;年齡10~68歲,平均37.6歲;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7 例,初中26 例,高中15 例,大專及以上5 例;損傷部位:手部20例,腕部6例,小腿13例,踝部8例,足部6例;受傷原因:碾壓傷17例,壓砸傷23 例,機器絞傷13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文化程度、損傷部位、受傷原因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兩組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并報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干預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的護理模式,由責任護士在入院時、術前、術后給予常規指導,其他時間根據需要進行教育,經管醫生在查房時給予疾病治療相應指導,患者有問題自行向醫生護士詢問,在對患者指導教育的實踐和形式上,醫生和護士未形成統一的行動。
1.2.2 觀察組 采用醫護患三位一體無縫對接護理模式,將醫生、護士、患者及患者家屬都納入同一體系中。
1.2.2.1 成立醫護患一體化小組 醫護患一體化小組由醫療小組和護理的責任小組組成,由科主任和護士長帶頭,以副主任醫師以上職稱的醫療組長和主管護師以上職稱的責任組長擔任醫護患一體化小組長,同一組的醫生和護士共同管理同一組患者。
1.2.2.2 醫護培訓 全組成員參加科室組織的一系列學習活動,確保達到醫護人員給患者實施的健康教育是統一的,做到醫護協同化。同組醫護人員共同交班查房、術前討論、病例討論及各種形式的科研學術活動,跟進當前治療護理前沿信息,提升醫護人員專業能力。同時注意培養年輕醫護人員的溝通能力,對患者及家屬采用正向激勵,以得到患者的充分信任,使其主動參與和配合治療護理。
1.2.2.3 循證文獻資料 制定游離皮瓣移植圍手術期臨床護理路徑[3],并將血管危象及預防方法等內容配注圖片,將彩色圖片塑封裝訂成冊,制作皮瓣顏色、張力比對卡[4],用于游離皮瓣血液循環的觀察。醫護合作將路徑表與圖片內容相結合,通過真人演繹拍成視頻,用移動護理站在患者床邊播放,以達到直觀、形象的宣教。同時詳細列出需要患者及家屬共同參與的內容。
1.2.2.4 醫護患共同參與實施 每例患者均由一個小組專門負責,以患者為中心,重視患者知情權和參與權,從患者入院時即由責任護士接待,介紹醫護患一體化小組成員,并指出醫護患一體化小組需要患者及家屬的主動參與,經管醫生和責任護士一起根據收集到的患者資料初步制定患者的健康教育計劃。醫護對健康教育的內容有分工,主管醫生以講解游離皮瓣移植術的相關手術知識、術后可能出現的并發癥以及患者的心理疏導為主;護士以患者的行為干預、病情觀察和指導功能鍛煉等教育為重點,根據圖文式游離皮瓣移植術的臨床護理路徑表對患者實施干預。患者的共同參與需要患者了解自己的診斷、檢查和治療計劃,明確問題和表達感情,患者根據自身存在的問題設立控制目標,主動提出行為改變的計劃和步驟,并指導患者共同評價結果。醫生、護士在整個實施過程中既有分工又有合作,術前、術后醫護共同交班,共同查房,共同檢查患者游離皮瓣情況,每日利用晨會時間小組成員對經管患者的情況進行溝通、反饋,以達成教育的連續性和一致性,通過醫、護、患三者之間不斷的交流、反饋、評估,依照每例患者的各自特點,實施動態、有步驟、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
1.3 評價指標及方法
1.3.1 患者遵醫行為 包括環境要求、用藥、臥床、禁煙、烤燈照射、健肢活動、患肢功能鍛煉等7項內容。全部按要求執行為完全遵醫,5 項或5項以上按要求執行的為部分遵醫,4項及以下按要求執行的為不遵醫。完全遵醫和部分遵醫按遵醫計算。患者遵醫行為由責任護士在治療結束時評價。
1.3.2 患者健康教育知曉率 采用本科室自行設計的住院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評價表,包括患者對禁煙目的、臥位要求、適宜飲食、疼痛分級和止痛方法、烤燈注意事項、安全防護、常見并發癥及預防方法、功能鍛煉的方法、檢查治療和護理操作時的注意事項、出院指導等10 項內容。100 分為滿分,分成優(≥90 分)、良(81~89 分)、一般(60~80分)、差(<60分)4個等級。患者健康教育知曉率由責任護士在患者出院前調查。
1.3.3 術后并發癥 包括血管危象、切口感染、壓瘡、肺部感染。醫護人員共同觀察確認。
1.4 統計學方法 所得數據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認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遵醫行為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遵醫行為比較
2.2 兩組患者健康教育知曉率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健康教育知曉率比較
2.3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3.1 醫護患三位一體無縫對接護理模式能提高患者遵醫行為 醫護患三位一體無縫對接護理模式中醫護人員秉承“以患者為中心,關愛患者,患者需求至上”的優質護理服務理念,患者及家屬積極參與其中,有利于提高患者對醫療護理工作的配合度。共同參與的護理模式是由奧倫的自我護理學說發展而來的一種護理模式,此護理模式一方面滿足了患者的自我護理需求,在護士的指導和幫助下,逐步從單純護理接受者轉變為自我護理者,患者從被動的服從者轉變為共同的參與者,并采取有利健康的行為方式[5];另一方面,通過醫、護、患間不斷的交流、反饋、評估,可以及時了解患者存在的問題,了解不依從的原因并進行針對性干預,從而提高患者遵醫行為及治療護理依從性。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遵醫率為96.15%,高于對照組的83.02%,提示醫護患三位一體無縫對接護理模式優于常規護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患者遵醫行為。
3.2 醫護患三位一體無縫對接護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知曉率 醫護人員共同設制了圖文式游離皮瓣移植術的臨床護理路徑表,使患者從入院到出院都能得到系統、動態又具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和護理[6]。將路徑表與圖片內容相結合,通過真人演繹拍成視頻,用移動護理站在患者床邊播放,直觀、形象,通俗易懂。醫護人員共同參與健康教育,做到資源共享,不但可以促進醫護彼此之間的學習和交流,提高工作效率,而且還滿足了患者及家屬的心理需求,提高了患者學習健康知識與技能的興趣,通過形式多樣的同質化教育,有效地增強了健康教育的效果。醫護患三位一體無縫對接護理模式發揮了各自的特長和優勢,相互間取長補短,宣教結果做到事半功倍[7]。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健康教育知曉率高于對照組,提示醫護患一體化護理模式優于常規護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
3.3 醫護患三位一體無縫對接護理模式有利于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游離皮瓣移植術后可能出現血管危象、切口感染、壓瘡、肺部感染等并發癥,采用圖文式游離皮瓣移植術的臨床護理路徑,醫護患一體化小組成員在患者入院、術前、術后詳細講解常見并發癥及預防方法,并將常見并發癥及預防方法等內容配注圖片,將彩色塑封圖片、皮瓣顏色張力比對卡用于觀察游離皮瓣血液循環,不僅使患者對整個治療護理過程和可能出現的并發癥了如指掌,而且為醫護人員評判術后并發癥提供了客觀觀察標準,有利于醫護人員及時發現處理術后并發癥。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提示醫護患三位一體無縫對接護理模式有利于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1]中國醫院協會.患者安全目標手冊:2008年[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37-51.
[2]侯曉婷,徐征,周玉潔,等.結直腸癌住院患者參與手術治療決策的現況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4,49(5):526-529.
[3]沈英飛,陳曉霞,湯樣華.圖文式臨床護理路徑在游離皮瓣移植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與康復,2014,13(12):1160-1162.
[4]沈英飛.自制比對卡在游離皮瓣血液循環觀察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8):封3.
[5]詹園園.母嬰同室新生兒護理的共同參與式探討[J].護士進修雜志,2011,13(9):845-846.
[6]劉莉娟.臨床路徑表在口服希羅達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5):109-110.
[7]高麗,賈燕瑞.醫護合作的功能鍛煉指導在股骨頸骨折術后老年患者功能鍛煉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2,18(27):3244-3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