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磊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增長,我國礦區土地資源遭受了嚴重損毀,礦山土地復墾工作是解決社會經濟發展、礦產資源開發和土地資源保護矛盾的有效途徑。適宜性評價是土地復墾方案編制的核心環節,本文以露天開采多年的鐵礦為例,將層次分析-模糊綜合法應用于礦區土地復墾適宜性評價中,為礦山土地復墾提供了量化的評價方法。
關鍵詞:露天開采;適宜性評價;層次分析法;模糊綜合法
0 引言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國家對礦產資源的需求迅速增加,礦山開采造成生態環境破壞日益嚴重,使得我國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受到嚴重威脅[1]。為解決我國人地矛盾,實現耕地總量動態平衡,實施礦區土地復墾工作十分必要。而適宜性評價在土地復墾工作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土地復墾項目決策的基礎和依據。
當前,土地復墾適宜性評價方法國內外多采用極限條件法、指數和法、模糊綜合評價法、可拓法、人工神經網絡評價法等,沿沒有一個統一、全面的理論體系[2]。本文采用層次分析法和模糊綜合評價法相結合的方法進行露天開采礦區的土地復墾適宜性評價研究。
1 層次分析-模糊綜合評判法
層次分析法是將決策有關的元素分解成目標、準則、方案等層次,在此基礎之上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決策方法[3]。它把研究對象視作一個系統,再分解成遞階層次結構,逐層分析后,根據客觀事實判斷,對復雜事物中的各元素依據重要性給予相應的權重。露天開采礦區的土地復墾適宜性評價是的是一個多影響因素的復雜系統,可以將其劃分成不同層次,在確定不同影響因素的權重大小后,從而得出各層次對土地復墾適宜性的影響程度。
模糊綜合評判應用模糊變換原理和最大隸屬度原則,對多個影響因素共同作用的系統進行的逐層綜合評判,是模糊數學的一種應用方法。土地復墾工作是一個復雜的大系統,其適宜性評價的影響因素較多[4],單因素判別法不足以真實的反映其最優結果,層次分析-模糊綜合評判法可以對多個因素所影響的事物進行綜合評判,適用于土地復墾適宜性評價。
2 礦區概況
該鐵礦礦山位于遼寧省鞍山市東北郊,礦區交通運輸方便。
礦區所在地區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溫差變化較大,年平均氣溫7.8℃,降水多集中在7~9月份,年均降水量900mm左右,積雪期從11月上旬至次年3月下旬,最大積雪深度1.0m。
礦區地貌類型屬于丘陵地貌,區內土壤主要以棕壤為主。山頂處土層較薄,厚度約為0~0.3m,山坡處土層較厚,厚度可達1.8m。有機質含量 0.71%~1.76%,養分含量由上向下逐漸降低。礦區植被主要為人工種植的刺槐及松樹。
3 評價過程
3.1 評價單元的劃分
該鐵礦采礦過程中造成了嚴重的土地損毀,損毀單元主要是露天采場、排巖場、表土場、工業場地和運輸道路。各損毀單元損毀程度、損毀土地利用類型相差較大,依據礦山各損毀單元的差異,分為露天采場坑底平臺、露天采場階段平臺、露天采場邊坡、排巖場平臺、排巖場邊坡、表土場、工業場地和運輸道路8個參評單元進行評價。
3.2 初步復墾方向的確定
在拜訪了當地國土資源局、林業局、水務局等部門后,編制人員以走訪和座談的方式了解和聽取了礦區附近村民的意見。綜合考慮后,結合礦區原土地利用現狀,本著因地制宜和農用地優先的原則,初步確定復墾方向為:對于損毀了林地、草地和采礦用地的礦區土地,復墾方向以林地為主,盡量實現礦區林地的占補平衡。
3.3 待復墾單元影響因素
根據礦區自然環境條件因素和土地損毀的方式特征,確定土地復墾適宜性評價影響因素為原土地利用類型、地形坡度、土壤質地、有效土層厚度、灌溉條件、水文與排水條件。
2.4.3模糊綜合評價過程
⑴露天采場坑底平臺的原土地利用類型評價
根據礦山待復墾土地主要限制因素土地適宜程度等級表和開采結束后待復墾土地評價單元土地特征,確定原土地利用類型的評價結果見表4。
2.5 適宜性分析結論
根據土地復墾適宜性分析,露天采場邊坡由于坡度過大,不適宜復墾,其他復墾單元復墾為林地,與周邊林地景觀相融合,符合當地村民要求。
3 結語
層次分析-模糊綜合法適用于土地復墾適宜性評價工作,利于實現評價工作的綜合性和主導性原則,可提供定量化的評判過程,為解決這類復雜系統問題提供了一種可行的辦法。
參考文獻:
[1] 王世東、郭徵等.基于極限綜合評價法的土地復墾適宜性評價研究與實踐[J].測繪科學,2012(1):67-70.
[2] 王歡、王平等.土地復墾適宜性評價方法[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10(4):154-158.
[3] 郭德勇、范金志等.煤與瓦斯突出預測層次分析-模糊綜合評判方法[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2007(7):660-663.
[4] 劉斌,蘇少青.模糊綜合評價法在礦山土地復墾可行性分析中的應用[J].廣東土地科學,2009,2(8) :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