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接友
【摘 要】如何發揮輔導員自身的優勢和作用,從而獲得最佳的教育管理效果呢?需要遵循“了解關心、公平對待、尊重信任、寬嚴相濟、理智與情感統一”這五項原則。
【關鍵詞】輔導員 以情感人 原則
一、輔導員情感投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如何發揮輔導員自身的優勢和作用,從而獲得最佳的教育管理效果呢?情感投入是十分重要的。在我看來,輔導員情感投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輔導員的情感投入是大學生心理調適的需要
馬斯洛在需要層次理論中指出:人們在滿足了生理、安全等需要之后,繼而產生一種愛和歸屬的需要,這種愛的需要在特殊的環境中表現得特別強烈和明顯。大學生正處于生理、心理、人格逐漸完善、發展和成熟的特殊時期,面對多方面的心理壓力,對愛的渴望表現得尤為迫切。他們需要有一個交心、談心的朋友,需要通過心靈的對話解除心中的困惑,緩解因不適應而產生的心理壓力,輔導員的情感投入能滿足他們的心理需要。
(二)輔導員的情感投入是做好教育管理工作的精神動力
輔導員在教育管理過程中付諸情感的同時,其自身心理上也將得到情感的回報與激勵。輔導員在和學生的接觸與相處中必然會產生一段深厚友誼,這樣的友誼十分單純,十分美好。許多大學生在畢業后曾多次和我聊起過去的點點滴滴,那是一段難忘的經歷和記憶。也許正是因為有了情感的付出,才覺得管理工作中的精神生活是充實的。
(三)輔導員的情感投入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
輔導員對學生的教育管理是通過彼此間的思想信息交流來實現的,學生是否愿意接受輔導員發出的教育管理信息,接受的程度和取得的教育效果如何,則完全取決于輔導員與學生的心理相容水平。心理相容程度較高,則表明輔導員真正了解了學生的心理,說到了學生的心底,做到了學生的心底,是受學生歡迎的,也是從實際出發的。這樣,教育管理的實際效果與預期管理目標的一致性就會很高。要達到廣泛模仿和較高的心理相容水平,取得預期的教育效果,輔導員的情感投入是前提和基礎。
二、輔導員工作以情感人的原則
上面我一直在強調情感投入的重要性,而從另一方面來講,情感屬于影響學生思想和行為的非理性因素,可能會對理性管理產生影響。為做到情與理的有機結合,可以遵循“了解關心、公平對待、尊重信任、寬嚴相濟、理智與情感統一”五項原則。
(一)了解關心
由于每個學生成長的家庭生活環境不同、家庭和學校的教育水平不一,從而形成了他們不相同的思想、情感和個性。因此,要對學生有的放矢地教育,輔導員必須增強自我意識和同理心,深入、廣泛了解情況,結合他們不同的思想表現、興趣愛好、性格特征、學習情況、身體狀況、家庭環境等,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實施不同的教育內容,恰到好處地關心、啟迪和幫助學生。通過細致的工作,找到感情產生的共鳴點,建立起情感溝通的橋梁,從而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真愛,激發其成長成才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全身心投入到大學的學習生活中去。如果連自己班上的學生都不能十分了解,那么工作肯定是難以做好的。
(二)公平對待
在班集體中,學生綜合素質和學習基礎參差不齊,優秀生與后進生、智力水平較高的與反應較慢的、學習勤奮的與自由散漫的、性格內向的與活潑開朗的共同生活在一個集體中。輔導員不能有遠近親疏,不能有個人好惡,不應以學習成績優劣、智力水平高低定遠近,更不應以家庭貧富論親疏,均應一視同仁,公平對待。當然,這里的公平對待不等于和每個學生交流的時間完全一樣多,而是指對每一個學生都應該盡到職責,不要讓他們產生被忽略的感覺。
(三)尊重信任
只有充分尊重、信任學生,才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讓其度過充實的大學生活,從而激勵學生獨立自主地學習、工作、生活,充分展示并完善自己的個性,以積極主動的熱情和開拓進取的精神去體驗學習和生活的樂趣,最終收到從“學會”到“會學”,從“他律”到“自律”,從“模仿”到“創造”的教育管理效果。
(四)寬嚴相濟
“寬嚴相濟”從字面上很容易理解,“相濟”有相互補充、相輔相成的含義。在工作過程中,為完成教育任務、達到預期目標,必須嚴格訓練和教導每一個學生,使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作風。另一方面也應讓學生感覺到關愛的存在,這是維系良好人際關系的前提和基礎。這兩個方面并不相矛盾,輔導員在教育管理過程中應注意運用合理的方式,掌握分寸,既當嚴師,又做益友,做到嚴中有愛、嚴中見愛。
(五)理智與情感統一
輔導員投入情感是影響學生思想和行為的重要因素,它能激發學生的情緒情感,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但如果情感因素得不到理性地控制,就會失去目標和方向,導致教育目標的失敗。如果在工作中只強調情感力量,甚至一味地姑息遷就學生,將會助長學生向不良的方向發展,這不但會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而且也會增加工作的難度。因此,必須將理智和情感統一起來,在動之以情的基礎上曉之以理,才能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實現既定的教育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