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鋒 周昕昕
【摘 要】從1999年開始,我國大學走向了擴招的模式,與此同時我國的高等教育也進入了空間迅速發展的階段。隨著大學生數量的逐步擴大,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也就日趨嚴峻。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包括社會原因、高校原因、大學生自身的原因等,他們在畢業以后能不能夠適應社會、能不能找到合適的工作、如何在大學期間包裝自己為以后的成功鋪好路等關系就業的問題也逐漸成為公眾廣泛關注的社會熱點。本文分析了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希望對改變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有所幫助。
【關鍵詞】大學生 就業難 原因 對策
截至2014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的總人數達到了727萬人,而被稱為“史上最難就業季”的2013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也才699萬人。高校畢業生的人數在不斷增多,而工作需求卻日漸飽和,因此大學畢業生要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便難上加難。
一、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分析
(一)就業市場因素
就業市場的供給與需求不平衡是導致大學生就業難的一個直接原因。近幾年來,我國大學不斷擴招,大學生的數量不斷增長,而用人單位的用人崗位的增加比例卻遠遠小于此,很多行業和專業的需求已初步呈現飽和狀態。供給量不斷地增長,崗位卻有限,就好比一個坑里面硬要栽兩棵樹,這當然行不通。
(二)高校因素
很多高校盲目向綜合性大學邁進,為了追求“大而全”,而缺乏對市場和學生實際情況的分析預測。有的高校招生和就業屬于兩個不同的部門,極易造成專業招生結構的不合理,為大學生畢業時可能失業埋下了隱患。同時,高校對學生的專業技能培養、就業指導和就業規劃等方面都存在著不足。如一些高校未開展對大學生就業的指導和規劃課程,導致很多大學生的專業能力不強與就業能力不足。
(三)政府因素
就我國而言,大學生就業機制的市場化程度和法制化建設還沒有完成,使大學生在就業的過程中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
(四)用人單位的因素
用人單位在觀念上存在一定誤區。有些用人單位盲目追求高學歷,學生能力與個人素質的考察反居其后;此外,用人單位發布的招聘信息多但有效的卻少,間接導致大學生就業難。
(五)大學生自身的因素
首先,大學生專業技能不過硬。許多大學生進入大學后便放松了學習,他們意識不到大學才是自主學習、個人發展的黃金時期,導致其在求職過程中由于專業知識及技能不扎實而被企業淘汰。其次,對薪酬的期望過高。現代的大學生往往過于看重薪酬,眼高手低,影響就業。
二、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對策
我國大學生就業難的現狀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要解決這一社會問題,必須做出多方努力。
(一)高校強化內部改革
高校要主動適應市場,適時地調整專業結構,強化學生實習實踐環節,并重視教學方式的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我院相應對策:第一,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不斷積累實踐經驗。第二,時常發布日常就業信息以便學生了解市場需求和崗位人數需求量。第三,各院系按照學院要求,做好畢業生就業簡報信息的統計和編寫工作。第四,建立就業基地,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就業平臺。第五,開展就業追蹤調查及畢業后就業服務工作,將離校未就業的畢業生全部納入實名制登記范圍,開展實名制登記,全面掌握應屆畢業生的個人基本情況、求職意向等情況。第六,加強與用人單位的聯系,督促用人單位與學生達成就業協議,加強畢業生就業市場調研,根據社會對畢業生的要求開展就業指導。
(二)政府不斷深化改革,完善就業市場
政府要加強宏觀經濟調控手段,并采取有效措施掃除體制性障礙,保障就業市場秩序,從而為高校畢業生提供優質的就業平臺。此外,政府還應加強對高校辦學的指導,并應發揮其自治優勢,主動為高校和學生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務和就業指導。為響應政府相關部門號召,培養大學生展現和實現自身人力資本價值的能力及畢業生求職技巧,我院從就業指導工作資源投入、體系和機制方面著手,積極進行學生就業指導。例如:設置專門的就業指導及職業規劃課程以及組織學生參加模擬招聘比賽,通過就業指導課、網站、壁報等方式大力宣傳優惠政策,并設立專門的就業工作機構和專職人員,引導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此外,定期召開畢業生就業動員大會,并且由學校領導親自進行總動員,指導畢業學生客觀認識就業形勢, 進一步轉變就業觀念。
(三)用人單位樹立科學的人才觀
用人單位要樹立科學的人才觀,根據實際情況,合理置換冗員,選聘人員不一味追求高學歷,而應抓住高能力。為解決這些問題,使畢業生成為就業單位眼中的“香餑餑”,我院通過第二課堂、女大學生培訓、SYB培訓等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值得一提的是,我校結合各專業的情況和畢業生的就業意向,舉辦大、中型和專場校園雙選會,每周舉行“周五招聘會”,邀請與各專業有關的用人單位來校招聘,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就業相關方面的實踐能力。
(四)大學生自身的轉變與準備
首先,大學生在思想上應轉變就業觀念,客觀評價自己,準確把握社會發展趨勢,轉變職業理念;行動上學好專業知識,提高專業技能,要主動把握就業機會,腳踏實地,愿意從基層做起,不嫌苦、不嫌累。其次,注重參加各類社會實踐活動,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第三,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科學地劃分職業階段,明確每個階段的特征、任務,從而更好地實現人生目標。第四,大膽創業。黨和國家一直把鼓勵、支持創業放在突出位置,創業不僅可以增加就業機會,也是落實建設新型國家戰略的需要。在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我院有針對性地開展了內容豐富、實效性強的就業指導講座,并且借用人單位到校選聘畢業生之機,邀請用人單位領導或人力資源部領導、往屆優秀畢業生做就業前景教育及就業指導講座,讓學生了解就業形勢,增強就業的危機感和緊迫感。
三、結論
對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分析以及對策的提出有助于大學生認清社會現狀和就業形勢,幫助他們實現人生價值。總之,大學生要樹立和培養正確的就業觀念,調整就業心態,并通過就業不斷提高自己的社會生存能力、實際工作能力和職業發展能力,相信通過政府、高校、社會、個人的努力,大學生定能逐步實現自我價值,取得事業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