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結合當下“走班制”教學的趨勢,以贛州市第三中學高一體育課“走班制”教學實踐為基礎,探討高中體育課“走班制”教學的實施,以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高中;體育與健康課;走班制;教學實踐
在傳統的班級授課制度下,以統一的要求對學生實施統一的教學,造成最常見的現象是“能力強的學生吃不飽,能力弱的學生吃不了”,既抑制了前者的個性發展,也加重了后者的學習負擔,這種現象在高中體育教學中體現的尤為明顯,因此,如何在班級授課制的教育背景下有效地解決學生個體差異問題,真正實現因材施教,是現代學校教育所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走班制”的概念
“走班制”,又稱為走班教學,是在中小學開展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真正意義上的“走班制”教學是學科教室和教師固定,學生根據自己的學歷和興趣愿望選擇自身發展的層次班級上課。不同層次的班級,教學內容和程度要求不同,作業和考試的難度也不同。這種分層教學模式,是承認學生認知能力和認識水平等方面存在差異,堅信每位學生包括學有困難的學生都有發展的潛能。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區分層次因材施教,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逐步提高成績。
二、高中體育與健康課“走班制”教學的趨勢
高中新課程改革以后,高中生在學校除了要學習必修課程,還有總量超過必修課程的國家選修課程和一定數量的學校自主開發的校本選修課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喜好,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科方向和教師,安排自己的課堂學習,選課走班開始走進了普通高中學校。近年來,除了選修課,一些高中學校也開始了在建立一個新的課程體系的基礎上,選修與必修課都開始“走班制”教學的探索。
三、高一體育與健康課“走班制”教學實踐的探討
針對高一體育課“走班制”教學的改革需要,我校高一年級體育備課組根據學校實際情況,積極探索研究,制定了以下試行方案:學校為推進素質教育,十分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體育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校領導對體育課教學給予高度重視;根據《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實驗)》的指導意見,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激發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題地位;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一個學生受益,現擬以高一年級為試點,制定體育課“走班制”教學試行方案。
1.根據學校實際情況設置課程結構
以實際情況設置課程內容,根據學校現有的師資力量,場地設施,器材數量設定相應的課程內容,最大程度低發揮體育教師的教學能動性;以學生興趣愛好進行選課分班教學,根據學生自身的興趣愛好,實際能力進行選課,并根據選課的人數進行專門的體育課分班。課程內容的設置根據學校現有的師資情況、場地器材,設籃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供學生選擇,每學生每學期限選一項,每項限60人;選課后的分班,每個學生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擇相應的運動項目,并到指定的體育教師的班級上體育課,由體育教師組織學生進行選課、分班等工作。
2.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是要統一體育課上課時間,實現統一模塊教學,必須要所有教師所有學生的時間能統一,而現行的體育課安排并不適用,需要教務處將體育做相應調整,調整為所有教師的課時安排相同。二是需要增設場地器材為實行模塊教學,滿足學生興趣愛好,提高教師上課效率,首先要有足夠的場地器材,學校現有的場地器材無法滿足模塊教學的需求,需增設足量的場地器材等設施。具體:籃球60個,足球60個,羽毛球拍60副,羽毛球20桶,標志桶40個。
四、高一體育課“走班制”教學實踐成效與不足
隨著體育課“走班制”教學改革的推進,在取得一些教學效果的同時,一些實際中的困難也顯現出來,分別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改革成效
(1)自主選課興趣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走班制的核心就是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自己喜歡的、感興趣的課程;選課契合學生實際需要,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熱情,充分發揮學生自主選擇,自主學習的能力,能更好地提高教學實效,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
(2)專項教學效果好。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分別設置了籃球、排球、足球、羽毛球四個選項,學生一個學期內有充分的學時來學習和練習其所選擇的運動項目,滿足了學生不同的興趣愛好和實際需求,一定程度上也解決了以往體育課學習運動技能不深入的問題;專項教學中教師可以更深入地幫助學生學習和掌握該項運動技能,從而真正達到“終身體育”和“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的教學目標。
2.不足之處
(1)課程安排不合理。試行選課走班教學,所有的體育課就應當安排在同一時間,這樣才能保證每一個項目都能進行教學,否則就會出現有的班級在上選課的內容;如周二下午的體育課,其中負責足球、排球沒有安排課務,而籃球、羽毛球的班級有課,這樣就會導致選擇了足球、排球的學生沒有老師上課的情況,迫使這兩個班級的學生要回到各自的行政班上課。
(2)教學計劃難落實。由于課程安排的不合理,導致體育教師的課時不統一,各興趣班的成員不固定,導致有的學生上得內容多,有的學生甚至還沒有上過課;如周三下午的體育課,由5、7、19、24班組成,而其中5、7班周一上過一次體育課,已經學習了第一節課的內容,而19、24班則是第一次上課,導致體育老師很無法統一教學,不利于學生練習和掌握該課的知識和技能。
(3)課堂管理壓力大。走班制教學下的班級是由每個行政班的選擇相同課程的學生組成的,教學對象來自不同的行政班,由于課程安排的不合理,又使得每一次課的學生都不一樣,很多學生抓住這樣的一個課程特點,出現了不少遲到、曠課、串課等違反校規校紀的現象。這部分學生上課時間的去向會一直干擾老師的上課情緒,總是擔心這些學生會不會發生意外受傷的事故,體育老師壓力很大。
(4)場地設施不足。體育技能的掌握除了要保證一定時間的練習之外,還對場地器材設施等有一定的要求,我校南校區有籃球場4個,足球場1個,沒有排球場和羽毛球場,這給實際的教學訓練帶來了很大的不便,不利于教學訓練的開展,無法滿足學生基本的學習和訓練的場地需求。
五、對策與建議
1.合理安排體育課
根據目前體育課安排存在的問題,在新學期做出相應的調整,做到每位老師的每一節課都在同一時間,有了固定的教學對象,教師才能更好地安排教學計劃,才能更好地進行課堂管理,從而提高教學實效,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促進學生學習和掌握運動技能。建議調整如下:一是要每個教師的教學課時需一致(24個班,4個教師,每人負責6個班的教學,共12課時);二是要每個班的體育課安排應在同一時間,如周一上午第三節為高一5、7、19、24班,那么下一次課這四個班的體育課也應安排的同一時間;三是要盡可能和其它年級的體育課錯開,保證場地設施的使用不會沖突,讓學生有足球的場地可以進行專項的練習。
2.完善場地設施
目前南校區有籃球場4個,足球場1個,沒有排球場和羽毛球場,為了滿足學生體育課練習的需要,建議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增設相應的運動場地和器材設施,從而更好地滿足學生的日常學習訓練。
六、總結
隨著高中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推進,學生逐步實現個性化的學習成為必然趨勢,“走班制”探索將會成為越來越多高中學校的選擇。但總體上看,現階段的高中體育課“走班制”仍處于嘗試探索階段,“走班制”帶來收獲的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問題,未來高中體育課“走班制”如何進行,還需要進一步探討。
參考文獻:
[1]黃文濤.高中選課走班制的實踐與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1,(4),286
[2]朱建榮.高中新課改走班教學管理的探索[J].教學月刊,2013,(4)
作者簡介:
丁榮(1987.9~),男,江西贛州人,贛州市第三中學體育教師,碩士,研究方向:學校體育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