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昕
【摘 要】語文新課標要求對語文教材體系、語文教學活動、語文考試大綱進行全面改革。作為語文教學活動中的一個重要因素,語文教師在新課改實施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但是,目前語文教學中還存在著一些教師角色定位錯誤或者失當的現象,如不及時糾正調適,教學效果必將受到影響,新課程改革的步伐也會受到阻擋。本文擬就新課改背景下語文教師的角色定位問題,作一些探討。
【關鍵詞】語文教師;角色定位
語文教學如臺戲,教師只有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讓課堂富有活氣,充滿魅力,讓學生在課堂上有“如沐春風”之感,在藝術享受中潛移默化地接受知識,受到教育。
一、語文教師應在學生和教材之間扮演橋的角色
教材是語文知識的載體,學生是獲取語文知識的主體。教師這座橋就是讓學生走進教材與教材交流。
教師如何能扮演好橋的角色呢?
首先,提起學生對教材的興趣,否則橋搭了學生也不愿通過。教育實踐告訴我們“興趣是推動學生求知欲的強大內在動力,興趣往往是創造的先導。”要提起學生對教材的興趣,語文課的起始,猶如一篇文章的開頭,顯得尤為重要。好的導語,能一下子把學生的心緊緊抓住,使其注意力立即指向教師,指向教材,并能激起強烈的學習熱情,從而增加學生快樂、舒暢的情緒體驗,促使產生豐富的聯想和積極的思維。為達到此目的,教師必須采用各種手段去刺激學生的視覺、聽覺感官,使他們興奮起來,產生求知的欲望。
其次,我們要設計好教材這個誘餌。充分挖掘教材中學生發現不了或感受不到的藝術美和思想美,使學生感到教材不僅是知識載體而且是藝術、思想的結晶,要讓學生萌發從教材中感受這些東西的欲望。我認為,那些經過時光淘洗留下來的經典作品,一般都表達出了人類所共有的情感特征或者精神品質,不同時代的人都可以從個人的生活體驗出發,去回應作品。當然,學生有時在閱讀時難以獲得共鳴,那么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與作者對話,幫助學生進入作者的心靈世界。
最后,我們在教學中重點教給學生理解教材的方法,讓學生運用這種方法獲取知識。要讓學生在學習中知其所以然,真正的學到知識,掌握知識,就必須授之以"漁"。 這種授之以“漁”的教學模式,能有效地解決學生不動腦筋死讀書的問題,學之有法。
二、教師應做打開學生閱讀視野大門的鑰匙
教材的知識是有限的,課堂教學也是有限的,然而知識是無限的。在語文教學上就是要求我們語文教師要不斷發展課外閱讀,開拓學生閱讀視野。作為語文教師,不但要在語文學科內知識淵博,而且要在相關的學科如書法、繪畫、音樂、天文地理,歷史諸方面都要有一定的造詣。語文課包羅萬象,如不能作為多面手,要想把語文課講活,激發起學生學習興趣,是很難的。語文教師首先應博覽群書,博采眾長,給學生起到很好的表帥作用,當好開啟學生求知之門的鑰匙。
鼓勵學生開展課外閱讀中應注意:首先,要給學生閱讀的自由;其次要做好閱讀指導,如怎樣選書怎樣年看出;另外還要培養起良好的閱讀習慣,如每天定時閱讀的習慣,每天定量閱讀習慣,做讀書筆記習慣,閱讀中提問題的習慣等。
三、對學生人文精神的滲透上教師要做藝術感染的天使
語文不只是交際和思維的語言工具,更是人文精神的載體。語言教育就是通過立言以育人。教育家季米良捷夫說:“教師不是傳聲筒,把書本的東西由口頭傳達出來,也不是照相機,把現實復寫出來,而是藝術創造者。”語文教師更是如此。
教師要做好藝術感染的天使,要在這幾方面加強修養。首先情感要豐富而真誠,“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以說語文教學是情感教學,主要體現在學生與作者,學生與教師,教師與作者及學生與學生情感交流上。通過交流來感受對方情感上的美,以使學生受到熏陶,從而內化為自己的思想情感。
其次在言行上要有風度,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藝術首先包括談話的藝術。”教師的教學效果很大重程度上取決于他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語言運用中要注意做到這樣幾點:①教師語言要純潔、文明、健康。蘇霍姆林斯基說:“對語言美的敏感性,是促使孩子精神世界高尚的一股巨大力量,這種敏感性,是人類文明源泉所在。”②教師語言要準確,鮮明、精練。③教師語言要熱情、誠懇且富有激勵性。教師一定要努力把活生生的靈感和思想貫徹到自己的話語中去,使“情動于中而言溢于表”。④教師語言要含蓄,幽默,富于啟發性。教師如果語言豐富,措辭優美 ,含蓄幽默,富有魅力,讓學生置身于語言美的氛圍 中,學生會心情愉快,興味盎然,思維敏捷。
也有人把語文教師角色定位為“導游”“舵手”“主持人”“導演”等,我想一個成功的教師是兼具多種角色的,如于漪老師,李鎮西老師就是很成功的典范。無論我們扮演什么角色,最終目的是為培養出適應社會要求的高素質人才。我們要乘著教改的春風,把語文教學藝術發揮得淋漓盡致。
參考文獻:
[1]陳林生.橋梁 鑰匙 天使 先鋒——論語文教師在教學中的角色[J].鎮江高專學報,2006(01)
[2]蘇蘭.淺說語文教師在教學中的角色[J].文學教育(上),2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