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平
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閱讀經典名著,可以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鑒賞能力,積累他們的文化底蘊、處世經驗,激發他們的創造性思維、進取精神。教師要引導學生成為閱讀的主人,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為學生的終身閱讀打下堅實的基礎。德國教育家第惠多斯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瑞士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學家皮亞杰曾指出:“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這都說明了“興趣”在教育教學中的巨大作用。導讀課是向學生推薦優秀讀物的一個平臺,利用好這個平臺,找到并正確運用了激發小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的方法,小學生才會將老師的“要我讀”轉化為“我要讀”。小學生有了課外閱讀興趣,自然就如花香引來蜜蜂一樣,努力尋求閱讀機會,從閱讀中獲得信息,得到閱讀滿足,產生愉悅的情感體驗。得到的知識和愉快的體驗又會增加閱讀的興趣。小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激發他們的課外閱讀興趣,不僅有益于初中、高中階段的學習,而且將會使他們終身受益匪淺。如何在導讀中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叩開閱讀之門呢?
一、設計巧妙導語
導語是教師在新課的開始階段,從一定的目的出發,用很短的時間,并采取一定的方法或手段,激發學生學習新課的心理情緒的重要教學環節。一堂成功的課往往得力于一個生動的導語,這是因為學生對每一篇新課文都有一種新鮮的感覺,都懷著新的興趣和期待。因此精心設計好一個“開場白”,因勢利導,那么上課一開始就能扣住學生的探究心理,激發其興趣,活躍其思維,從而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一些教師在開場白的設計上可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有的是和文本關聯的一段音樂,有的是書中的一幅插圖,有的是一個問題……這些精彩紛呈的“開場白”喚起了學生的求知欲望,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使他們很快就進入課堂角色。
二、創設生動情境
美國學者布萊森說過,環境都在默默地對學生發表演說。我想說的是,課堂上,教學情境的創設也同此理,它是引導學生進入文本,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最直接的方法。在《城南舊事》導讀課伊始,我課件出示駱駝隊黑白圖片并配上悠長深遠的駝鈴聲,學生初步感受了老北京城南的氣息,在一段聲情并茂的話語之后,播放李叔同的《送別》,緩慢略帶傷感的音樂將學生帶入到名著的意境中,為學生進一步閱讀文本,做好了鋪墊,同時也極大的激發了學生閱讀的興趣。在后來的人物畫廊環節,我播放了英子學駱駝咀嚼和英子在醫院里探望處在彌留之際的爸爸的兩段視頻,激發學生閱讀原著的興趣。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讓學生把閱讀和觀看影視作品交叉進行,對比二者的異同,體會閱讀更能帶給人無限的想象空間。震撼心靈的音樂,聲情并茂的誦讀,精彩的視頻,就是閱讀的享受。
三、制造故事懸念
小學生因為年齡小,生長發育時期最容易產生的是對事物的直接興趣。因此,小學生最喜歡就是爸爸、媽媽、教師講故事。他們常常都會被故事情節所吸引。教師要善于抓住小學生喜歡聽的特點,喚起學生主動閱讀的興趣。在《小豬唏哩呼嚕》導讀課上老師選取最有趣味、最富有感染力的精彩片段,如唏哩呼嚕名字的由來、小豬和蛇,聲情并茂地講給學生聽。在講到小豬在小鹿家因為吃得太多,回家的路上褲帶斷了,找了一條蛇當腰帶時,故事戛然而止。故事講到高潮時故意“賣關子”,制造懸念,激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多方調動學生的讀書興趣,最終達到讓學生讀這本書的目的。
四、允許獨特體驗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要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學生是有靈性的生命個體,他們對課文中的人、事、物都會產生“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感受,而不是借學生的口說教師想說的話,并為他們提供“與人交流”的機會。我們怎樣面對孩子的閱讀體驗?這是一個很嚴峻的話題,因為閱讀總會產生種種不同的體驗和感受,而因為體驗的不公正遭遇是會嚴重影響孩子閱讀的動機和興趣的,我們一定得謹慎。各種不同的表現正是孩子閱讀之后的興奮溢于言表,一種真情的流露,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應寬容對待,不應一味加以指責,打擊孩子的閱讀熱情。在《城南舊事》導讀課上,我出示了小英子和妞兒第二次見面時的一段文字,讓學生讀文字了解妞兒,大多數學生給出了“膽小”“聽話”之類的答案,有一個同學卻給出了相反的答案。“你說錯了。”這樣的話語很可能澆滅他的熱情,而“你的答案真是與眾不同,妞兒真的是這樣的孩子嗎?讀完《惠安館》你就會了解一個真實的妞兒。”不但不會打擊他,反而會激起其閱讀的興趣。
五、問題富于啟發
在導讀教學中,提出的問題要能引導學生認真讀書,要學生必須通過認真讀書才能夠找到答案。如果提出的問題很富于啟發性,這必然促使學生產生一種迫切的需要——急于在書中找到答案,于是便會主動,認真讀書,以解答提出的問題。在《輪子上的麥小麥》導讀課上,教師引導學生就課題質疑,學生提出:麥小麥是誰?他為什么在輪子上?等問題,這樣,緊扣書本,提出了富有思考價值性的問題,激發了學生讀書興趣,促使學生想走進文本一探究竟的欲望。
六、豐富評價手段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的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于事的。”在學生閱讀之后,教師就要提供機會,讓學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悅,讓孩子在今后的閱讀之火越燒越旺。對于積極思考,回答問題的孩子,教師不要吝嗇“你真棒!”“你真是個愛思考的孩子!”諸如此類的評價語言。除了這些豐富的評價語,一些物質獎勵,如一支筆,一本本子、一個可愛的小書簽等,會讓孩子們感受到讀書給他們帶給他們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它們代表了教師對愛好讀書的孩子們的肯定和贊揚,會在學生群體中起到一種良性的榜樣作用,激勵他們向這些榜樣學習。
閱讀名著,如同與大師共攜手,可以增長見識,啟迪智慧,蕩滌靈魂,陶冶情操,提高語文能力和人文素養。作為語文教師的我們,一定要多用心,多實踐,通過導讀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引領學生在書籍的海洋里遨游,讓名著閱讀成為學生放飛“自由的讀書靈魂”的精神家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