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


[摘要] 目的 探討醫院-社區-家庭三位一體護理干預對腦梗死患者負性心理、神經功能恢復以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方法 選取蘇州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收治的116例腦梗死患者,隨機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各58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與指導,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進行醫院-社區-家庭三位一體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神經功能、不良情緒、生活質量等改善情況。 結果 護理6個月后,觀察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量表評分為(5.97±2.98)分,顯著性低于對照組的(8.35±2.76)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觀察組患者獨立生活能力量表指數評分為(69.90±3.47)分,顯著性高于對照組的(66.77±2.91)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觀察組患者抑郁自評量表評分為(41.8±7.2)分,均顯著性低于對照組的(49.3±8.7)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觀察組患者焦慮自評量表評分為(39.7±9.5)分,均顯著性低于對照組的(49.0±9.2)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觀察組患者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均顯著性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結論 對腦梗死患者進行醫院-社區-家庭三位一體的護理模式,能夠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減少患者抑郁、焦慮等負面情緒的發生,提高患者的康復效果與生命質量。
[關鍵詞] 個性化護理干預;腦梗死;情緒障礙;生命質量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5)06(c)-0162-04
腦梗死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疾病,其發病原因往往是患者局部腦組織由于血液供應的不足而導致局部腦組織壞死,引起腦組織的軟化[1]。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與社會的不斷發展,腦梗死的發病率也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該疾病不僅會對患者的生活質量與健康狀況造成嚴重的影響,同時也會給社會與家庭帶來非常嚴重的精神與經濟負擔[2]。因此,對于腦梗死患者而言,不僅需要在治療期與恢復期盡早接受康復護理干預,同時也需要提高護理水平,使護理系統化、個性化,以滿足腦梗死患者的護理需求[3-4]。在本次研究中,蘇州大學附屬第二醫院(以下簡稱“我院”)將醫院-社區-家庭三位一體的護理模式應用到腦梗死患者的護理中,明顯改善了患者的神經功能與生活質量,效果顯著,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由我院收治的腦梗死患者116例。全部患者在入組時均符合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訂的腦梗死診斷標準[5],且經過頭顱CT與MRI確診。使用隨機數表將全部116例患者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58例。觀察組,男34例,女24例;年齡44~71歲,平均(52.3±11.6)歲;病程5~20 h,平均(10.1±3.6)h;梗死最大面積23~42 cm2,平均(33.65±11.86)cm2;對照組,男32例,女26例,年齡42~72歲,平均(51.6±10.8)歲;病程4~21 h,平均(9.8±3.7)h;梗死最大面積24~41 cm2,平均(32.73±10.55)cm2。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梗死面積以及其他臨床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住院期間,兩組患者均接受常規治療,同時進行系統的健康指導。健康指導的內容主要包括疾病講解、飲食指導、康復訓練指導以及并發癥預防等幾個方面。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之上實施醫院-社區-家庭三位一體護理干預,其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2.1 治療前護理 當患者入住醫院后,相關醫護人員及時給予患者熱情周到的服務,讓患者熟悉醫院環境以及病房環境,同時為患者詳細講解護理的一般注意事項,讓患者對其有一定了解,對于患者提出的問題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盡量滿足。同時,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溝通,對患者的疾病情況以及心理、情緒情況進行全面了解,對患者出現的一些負面心理與情緒進行及時開導,同時讓患者及其家屬全面了解疾病,認識疾病,建立治療信心,減少患者及其家屬的心理負擔,促進醫患關系的良好發展。
1.2.2 治療中與治療后護理 在治療過程中以及治療后,需要為患者提供舒適安靜的休養環境,讓患者得到充分的休養,促進康復。同時,引導患者正確飲食,保證每日飲水量,每日飲水量應達到1.5~2 L,另外還需多補充水果與含纖維素多的食物,促進正常排便。
1.2.3 知識干預 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知識宣講。通過知識宣講,一方面讓患者及其家屬對疾病與治療方法有進一步的了解,對于康復訓練有進一步的認識,使患者得到最佳的康復訓練;另一方面能夠根據患者的疾病情況以及恢復的實際情況,制訂系統化、個性化的飲食、功能鍛煉等,讓患者得到最佳的護理,樹立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
1.2.4 恢復訓練干預 由于患者在長時間內需要以臥床為主進行休養,因此極有可能給身體帶來諸多不良影響,引發諸多副作用。因此,需要對患者的恢復訓練進行干預。首先,應將與腦梗死相關的知識、患者日常活動注意點、康復訓練等相關方法以及注意點總結并裝訂成冊,以供患者及其家屬進行閱讀。同時,讓相關醫護人員進行有針對性的專門講解,指導患者及其家屬具體做法,使患者根據自身情況得到更好的恢復訓練。同時,還可以組織患者及其家屬觀看相關腦梗死患者恢復訓練的錄像,一方面學習恢復訓練的方法,另一方面了解康復訓練后的效果,使患者理解康復訓練的重要性,消除緊張、焦慮的情緒,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從而能夠主動配合進行康復訓練。
1.2.5 心理疏導 由于疾病的原因,患者需要康復的時間往往較長,在此期間,由于與外界溝通的減少、康復訓練的單調以及對疾病本身的恐懼等均會造成患者的負面心理與負面情緒,嚴重時甚至有可能造成精神障礙。因此,在該過程中要多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溝通,一方面了解患者的內心情況,對患者的負面心理與負面情緒進行疏導,充分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另一方面向患者講解疾病的情況,讓患者全面了解疾病,正視問題,積極消除不良情緒與心理障礙,讓患者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消除自卑心理,重新面對現實與新生活。
1.2.6 社區健康教育 社區也可以采用多種方式表達對患者的關心與愛護,促進患者的早日康復。社區中可以運用多種方式對腦梗死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指導,如邀請專家進行講座、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邀請康復患者介紹經驗等,加強患者及其家屬對疾病的認識,并結合每例患者的不同情況進行針對性指導,使康復護理更具效果。
1.2.7 家庭健康教育 家庭環境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患者的恢復。因此,在患者的患病與恢復過程中,患者家屬要保持積極良好的心態,多與患者進行交流與溝通,積極參與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安排中,與患者一同進行康復訓練,促進患者的康復。在探視過程中,家屬要安慰與鼓勵患者,讓其感受到家庭的溫暖,讓患者感受到有親朋好友一起面對疾病、對抗疾病,從而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同時,護理人員應對患者家屬進行健康教育,不僅讓患者家屬全面了解病情,同時傳授護理與康復訓練中的一些技巧與可能出現的問題的解決方法,促進患者家屬積極加入到患者的康復訓練中,不僅能夠促進患者的恢復,同時也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
1.3 觀察指標
①采用美國國立衛生院卒中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量表(NIHSS)和獨立生活能力量表指數(BI)評定兩組患者于入院時與護理6個月后神經功能及獨立生活能力改善情況[5],其中,NIHSS評分越低表明神經功能恢復越好,BI評分越高表明獨立生活能力改善越理想。②使用抑郁自評量表(SDS)以及焦慮自評量表(SAS)對兩組患者于入院時與護理6個月后的不良情緒進行評定,評分越高表明患者的不良情緒越嚴重。③采用美國波士頓健康研究所設計的生活質量評價量表(SF-36)對兩組患者護理6個月后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定[6],主要包括心理健康、情緒角色、軀體功能、軀體角色、疼痛、社會功能、活力以及總健康8項指標,評分越高表明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數據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神經功能缺損情況比較
入院時,兩組患者的NIHSS評分與BI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護理6個月后,觀察組患者NIHS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而BI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 < 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負性心理變化情況
入院時,兩組患者的SDS評分與SAS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護理6個月后,觀察組患者SDS和SA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 < 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出院后生活質量情況
護理6個月后,觀察組患者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均顯著性高于對照組(P < 0.05);觀察組中軀體功能評分最高,活力指標評分最低;而對照組心理健康評分最高,活力指標評分最低。見表3。
3 討論
近年來,腦梗死患者的病死率與病殘率均較高,腦梗死對患者的運動、語言等多個方面均存在嚴重的不良影響,從而導致患者生活質量下降[7]。然而,腦梗死患者在多個方面均具有恢復潛能,通過正確積極的康復訓練,能夠促進患者多個功能的恢復,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8]。對于腦梗死患者而言,僅僅依靠簡單的技術性護理與指導,以及醫院方面單一的護理是遠遠不夠的。腦梗死患者的護理與康復過程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需要醫院、社區與家庭共同參與,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制訂合適的系統化、個性化的護理方式,以達到滿意的護理效果,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在引起腦梗死相關的長期功能障礙的原因中,最主要的原因為認知功能障礙。因此,在對腦梗死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需要促進患者神經功能的恢復[9-10]。在護理過程中,應當盡早對患者進行功能指導與鍛煉,積極促進神經功能與生活能力等方面的恢復。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經過護理后的NIHSS評分顯著性低于對照組,表明使用醫院-社區-家庭三位一體的護理干預模式,能夠促進患者神經功能的恢復,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障礙,減少腦梗死患者長期功能障礙發生的可能性。
由于腦梗死往往發病較為突然,且病程較長,患者難以在短期內恢復,因此腦梗死患者往往會出現悲觀、抑郁、焦慮等負面情緒[11-13]。因此,在護理過程中,應當及時、經常與患者進行溝通,了解患者的內心情況,積極給予患者情感與社會支持,疏導患者的負面情緒,樹立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主動地參與配合康復訓練,促進患者自身機體各項功能的恢復,提高患者自身的生命質量[14-18]。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在進行醫院-社區-家庭三位一體的護理干預下,其SF-36評分顯著性高于對照組,而SDS評分與SAS評分顯著性低于對照組,表明采用醫院-社區-家庭三位一體的護理干預能夠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減少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的發生。
綜上所述,對腦梗死患者進行醫院-社區-家庭三位一體的護理模式,能夠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減少患者抑郁、焦慮等負面情緒的發生,提高患者的康復效果與生命質量。
[參考文獻]
[1] 周在霞.基于PDCA循環的臨床護理路徑對腦梗死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2,9(22):144-146.
[2] Yuji K,Takeshi H,Akira U,et al. Fusiform dilatation of the outer contour of a dissected anterior cerebral artery revealed by magnetic resonance cisternography in a patient with simultaneous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J]. Journal of Stroke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2014,23(6):1717-1720.
[3] 侯彩葉.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腦梗死患者肢體功能恢復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12,9(27):139-143.
[4] Satoru T,Yoshio T,Hiroyuki M,et al. Hydrocephalus after 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 for hemispheric cerebral infarction [J]. Journal of Clinical Neuroscience,2013,20(3):377-382.
[5] 中華神經科學會.各類腦血管疾病的診斷要點及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1995)[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
[6] Zhan L. Quality of life:Conceptual and measurement issues [J]. J Adv Nurs,1992,17(7):795-800.
[7] Satoru T,Hiroshi N,Kojiro W,et al. Ventriculomegaly after 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 with hematoma evacuation for large hemispheric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J]. Clinical Neurology and Neurosurgery,2013,115(3):317-322.
[8] 鄒艷麗,曹金明.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護理干預體會[J].中國醫藥導報,2012,9(3):138-139.
[9] 曾軍紅,劉小明,羅良華.臨床護理路徑在腦梗死患者康復功能鍛煉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合理用藥,2014,7(11):148-149.
[10] Sayaka F,Ryota T,Akito H,et al. Reversible Dropped Head Syndrome after Hemispheric Striatal Infarction [J]. Journal of Stroke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2014,23(4):785-787.
[11] 范云霞,符曉艷,王羚入,等.腦梗死偏癱患者早期康復護理干預效果評價[J].解放軍醫藥雜志,2014,26(11):106-109.
[12] Liu P,Gao L,Song JX,et al. Correlation between tongue manifestations and glucose,total cholesterol,and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J].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14,34(2):162-165.
[13] 崔玉琴.急性腦梗死合并高血壓患者的人性化護理干預效果[J].實用心腦血管病雜志,2014,22(11):152-153.
[14] 張琳,呂俊剛,徐海麗,等.不同年齡老年腦梗死患者的危險因素研究分析[J].醫學綜述,2014,20(20):3797-3799.
[15] 揭永秀.急性腦梗死患者行介入溶栓治療循證護理32例臨床分析[J].中國醫藥科學,2013,3(11):105-106, 110.
[16] 謝珊華.腦梗死偏癱失語患者實施早期護理干預對語言恢復的作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4,9(33):205-206.
[17] 徐福平,李湘青.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α基因多態性與復發性腦梗死的分析研究[J].醫學綜述,2014,20(19):3595-3597.
[18] Zhang FQ,Li X,Dong Q,et al. Risk of Acute?Cerebral Infarction and Plasma Asymmetrical Dimethylarginine and Homocysteine Levels:A Cli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Chinese Population [J]. Journal of Stroke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2014,23(9):2225-2232.
(收稿日期:2015-03-16 本文編輯:程 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