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國安
摘要:高中物理是一門規律性強、對思維能力要求較高的學科。教學中發現, 盡管有的教師教得很辛苦,學生學得也很辛苦,但實際教學效果卻并不理想。為了提高廣大同學們的物理學業成就,幫助更多的學生順利地升學,討論和研究高中物理同課異構教學,就顯得十分迫切與必要。
關鍵詞:高中物理;同課異構;問題研究
一、高中物理一般意義上的同課異構
一般而言,高中物理同課異構是指選用同一教學內容,根據學生實際、現有的教學條件和教師自身的特點,進行不同的教學設計。“同課異構”要求教師精心研究教材,潛心鉆研教法和學法,以便各顯風采,各具特色,為集體研討提供很好的研究平臺。它是教師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總結教學經驗的一條有效途徑。同課異構的研究過程一般是這樣幾個步驟:首先,確定教學內容;然后,進行教材的分析研究、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收集相關課題的資料和資源;再次,經過思考和討論后,撰寫教學設計,并進行教學實踐;再次,進行會診式研討,詳細剖析教學中的行為;最后,針對教學中暴露的問題,修改原來的教學設計,寫出反思材料。
二、關于高中物理“同課”、“異構”的思考
在高中物理同課異構中,“同課”是基礎,“異構”是發展。選擇同一教學內容,這決定了“異構”是在一個共同的基礎上進行;而不同的教師進行各自的個性化的教學設計,由于教師自身學識、經驗等差異必然導致最后的教學設計帶上各自的特點,呈現出五彩繽紛的效果。教學內容的“共性”決定了同課異構的“同”,不同教師的“個性”決定了同課異構的“異”。能夠反映出同課異構的魅力與內涵的,反映不同教師得到不同的發展的,恰恰是“異構”。如何理解“異構”呢?是指教學結構上的不同?如果“構”僅僅作為“教學結構”,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學理論和學習理論指導下的在一定環境中展開的教學活動進程的穩定結構形式,那么這種理解未免過于簡單和狹隘。那么,高中物理“異構”是在教學資源的重組和利用上求異?是在文本解讀上求異?是在教學設計與構思上求異?是在教學方法上求異?還是在教學風格上求異?高中物理同課異構實質是一個不同教師面對同一教學內容,立足于各自教學經驗,遵循教學的科學規律,在同伴的幫助之下,廣泛占有各種資源,進行各種教學構想,并將構想予以優化后付諸實踐,從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最終優化課堂教學,使自己對課堂教學的認識、對教學規律的把握經歷一個不斷的、螺旋式上升的“認識——實踐——再認識——再實踐”的教學認知建構過程。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需要再認識“同課異構”。
三、高中物理同課異構的實施
由于我們必須考慮同課異構過程中教師的自主建構,實現教師自身內涵的豐富與智慧的提升;所以,我們認為,同課異構應該以“提高教師的教育智慧”為終極目的,圍繞“教師的專業發展”和“課堂教學的改進”這兩個核心展開,在實施的過程中注意以下幾點:
(一)以高中物理同一主題為核心
同課異構的基礎是“同課”,即同一教學內容。只有確定這一主題,才能保證教師有一個共同的基礎進行比較式的研討。共性與個性是事物之間普通存在的一種客觀聯系,比較的過程追求“同中求異”、“異中求同”,沒有了“同課”這一“同”,比較就失去了基礎,就不能稱其為同課異構,就失去了同課異構的價值。
(二)以高中物理行動研究為基礎
行動研究的目的就是應用科學的方法,解決教學中的問題。它關注的是特定情境中的特定問題,無須重視研究結果是否可以推廣到其他不同情境;無須關注研究變量的控制與操作。行動研究的主要目的就在于解決特定的問題,強調在研究的過程中,立足于自己的教學實際,把自己遇到的教學問題轉化為教學研究的“小課題”,基于“教學問題”進行研究,基于“有效教學”進行教學設計,不斷對教學行為進行反思,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智慧,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三)以高中物理微格分析為手段
沒有細致的觀察就沒有精細的分析,沒有精細的分析就難有問題的發現,沒有問題的發現與解決就難以取得進步。所以,我們借鑒微格教學的方式來進行微格分析,一方面利用了現代視聽設備作為課堂記錄手段,真實而準確地記錄了教學的全過程,幫助教師直接從記錄中觀察自己的教學活動,收到“旁觀者清”的效果。另一方面,其他教師注意在課堂中就某一主題進行觀課議課,幫助上課教師從指導教師和同伴那里得到信息,更為全面的看到本人上課的過程。
(四)以高中物理比較研究為方法
高中物理“同課異構”的基本研究方法應該是用“比較”的方法來看待“同”中之“異”,側重點是在研究“異”。“比較研究法”是常用的教育教學研究法,它是對某類教育現象在不同時期、不同地點、不同情況下的不同表現進行比較分析,以揭示教育的普遍規律及其特殊表現,從而得出符合客觀實際的結論。在同課異構中,我們要充分的應用比較研究的方法,明確比較的主題,關注同課之中的異構在何處,各種異構在課堂教學行為中的表現又有什么不同,取得了什么效果,存在著什么問題,這樣,才能拿到一手的資料進行比較研究,得出科學的結論。
(五)以高中物理同伴互助為橋梁
同伴是校本研修中最基本、最高效的力量,當我們在教學中遇到問題時,尋求同事的幫助是每位教師的第一反映,因而同伴互助也是同課異構中最直接、最常用的方式。《學記》說“同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沒有同伴的互助支持,教師個人將限于孤立。所以,我們力求教師個人與團隊之間進行廣泛的對話和合作,營造同課異構中同伴互助的專業合作與精神共享;在同伴互助中將個人的才智與團隊的集體智慧緊密地結合起來,形成個人成長與團隊進步相輔相成的學習共同體,從而既促進教師個體在專業能力、知識、態度等方面的發展,又實現學校教育教學整體質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