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洪專
摘要:德育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貫穿于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和學生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滲透在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中。對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和學校工作起著導向、動力和保證的作用。作為一名初中的語文教師來說,也感覺應該充分利用“為人師表”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促使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潛移默化地把德育教育滲透到學生心里,從而真正達到“文道統一”和“教書育人”的目的。
關鍵詞:初中生;德育工作;研究
下面就這方面所取得的一些經驗做一簡要總結:
一、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
韓愈說過“文以載道”,語文教材就是最好的德育教育素材。教材中的許多課文都蘊含著豐富的優秀的思想教育內涵,有熱愛祖國和熱愛家鄉的,有孝敬父母和誠實守信的,有環境保護和民俗風情的,還有揭示社會黑暗現實的等等。我在教學過程中,先讓學生初讀課文,然后根據不同的教育內容設計不同的感知問題,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例如:我在教授《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時,在整體感知教學環節中,我設計了如下兩個問題:請同學們朗讀詩句,思考:①重陽節的來歷?②談談你還知道哪些重陽節的風俗?問題①可以讓學生廣泛涉獵重陽節的風俗習慣,分享課前查找的資料信息;問題②可以讓學生對重陽節的認識從粗淺了解轉向探究根源,可以說是對文史地哲等知識的一個匯總學習,從而使學生對我國的傳統節日文化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二、用人格魅力對學生進行德育影響
韓愈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傳道”——用現在的話說就是要“教會學生做人”,這就需要教師“身正為范”,教師的高尚品質會對學生的情操起到熏陶的作用。一般人的交往都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之效,何況教師還是在特定的場所、特定的時間“傳道”呢!一個班集體中,大多數學生個性都特別突出,而這種突出的個性,多是自我意識太強、專橫獨斷的表現,需要教師以成熟的道德品質去平和、去中和、去協調、去感染,這種影響產生的效果是“任何教科書,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懲罰和獎勵制度都不可能代替的”。教師的道德示范作用不僅應當反映內在的精神境界,而且應當體現外在的言談舉止上。優雅的言談舉止是一個人氣質美的表現,也可以說是內在美的外化,作為教師應在這方面努力嚴格要求和完善自己,因為“身教甚于言傳”,魏巍在《我的老師》中寫道,學生們連老師握鉛筆的姿勢都“急于模仿”,這表現出學生的“向師性”和“模仿性”。
三、通過各種活動形式創造德育教育氛圍
德育是素質教育的靈魂,強有力的德育工作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基礎。我們學校也是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德育活動引導學生,給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氛圍。烈士陵園、紀念碑等各類人文歷史文化設施,既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也是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陣地,在維護祖國統一、宣傳科學理論、傳播先進文化具有重大作用。通過主題班會、團課、國旗下的演講、班級板報、詩歌朗誦、演講比賽、文藝匯演、紅歌比賽、社會實踐等豐富多彩的活動,為學生搭建文化平臺,充分發揮思想教育功能。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豐富多彩的活動是德育工作的重要載體,學校堅持寓教于樂的原則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能力,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陶冶學生的情操,讓學生在活動中接受教育、發展自我、豐富自我。每周進行集體升國旗儀式及國旗下講話活動,每天下午利用校園廣播播放革命歌曲,開展安全防范應急措施的演習活動。配合上級有關部門,結合各類重大紀念日組織學生走出校園,參與實踐體驗,組織學生上街進行“法制宣傳”、“普通話宣傳”、“預防毒品宣傳教育”等實踐活動。
四、用愛感動學生,潛移默化中感化學生
陶行之先生說過:“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在學校德育工作中,愛是基礎,愛是本質,愛是師德的核心,愛是教師最基本的行為準則和道德準則。
(一)用真誠的愛打動學生。
愛是人的一種基本需要,是學生的一種心理寄托,是學生一種內心渴望。教師只要真誠真心的付出愛,不但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溫暖之情,而且還很容易打動學生。一旦學生這種心理需求得到滿足,可以增進師生友誼,產生情感共鳴,啟迪學生心靈,喚醒學生理智,就可以達到“親其師、信其師、樂其師”的境界,從而把握成功的教育真諦。我們知道,在班級里,無論是學習方面,還是其他方面,都有一些表現好的孩子。在老師和學生的眼里,他們都是優等生,老師寵著,同學敬著,在他們的周圍只有贊許的目光和激勵的話語。可我覺得,如果這些孩子不受到挫折教育的話,他們將來遇到困難時就不能承受得了了。所以,我在必要的時候,也會適當的批評他們,使他們知道自己也有錯的時候,應極力改正自己的缺點,使自己更完美。
(二)用無私的愛感化、關愛差生。
在德育工作中,教師不僅要愛聰明、漂亮、健康、學習好的學生,而且還要愛反應遲鈍、調皮搗蛋、有不良行為習慣的學生,杜絕偏愛優生與歧視差生。“植而不修則歪,教而不育則差,育而無方則罔。”在我們的德育工作中,愛要無私!教師在對待“差生”問題上要以全部心血傾注在他們身上,全心全意,耐心細致地進行轉化教育工作,不僅不嫌棄、不歧視,而且多加愛護,對他們常常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持之以恒。善于發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多表揚,少批評。不傷害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這樣,轉化差生就不再是“老大難”的問題了。
綜上所述,德育工作是一項充滿挑戰性又具有愛心的工作,教師要不斷地完善自己。同時還要不斷致力于自我教育,才能教育好別人。我作為一名年輕教師,既然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就要懷著一顆為學生無私奉獻的心,帶著對學生全部的愛走上講臺,讓學生在師愛中快樂學習、健康成長、全面發展。這一信念不僅是促進我不斷成長的內在動力,更是作為一名教師應當時刻謹記不能丟棄的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