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華
摘要:影響學生學習動機的因素有很多:對學科的興趣,該學科的作用,對成就、自信和自尊的渴求,耐心和毅力。
關鍵詞: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能使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學習,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學成功的關鍵。學習動機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如果學生學習動機強烈,就會激發積極主動的學習愿望,濃厚的學習興趣,也就會有較好的學習效果,所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非常重要,老師要學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影響學生學習動機的因素有很多:對學科的興趣,該學科的作用,對成就、自信和自尊的渴求,耐心和毅力。有些學生會因得到別人的認可而受到鼓舞,也有些學生則會因不斷接受挑戰而得到鼓舞。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讓學生樂學,愿學。所以,在學校教育中,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一方面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目的,另一方面要因時因地因人采取適宜的方法和技術。
一、滿足學生的要求
教師在講授課程之前,使學生清楚地了解學習的具體目的、任務和要求,以及教學內容在實踐中的具體意義和在整個知識體系中所占地位,是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有效措施。教學實踐證明:學生知道了學習的具體意義時,就會產生一種強烈的學習愿望,推動他去積極主動地學習。 讓學生分析課堂教學哪些方面增強或削弱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可以讓學生回憶最近的兩節課,請每位學生寫出這兩堂課上影響其積極性的具體因素,然后再讓他們分組討論,促進或影響學習積極性的因素。學生參加該課程的學習可能是為了滿足以下一些需求:完成某項具體任務;尋求新的經歷;完善自身的技能;戰勝挑戰;獲得能力;獲得成功;與他人交流;獲得參與感……你可以根據這些需求來設計作業、課堂活動以及討論問題。
二、讓學生成為主動的學習參與者
競賽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一種手段。在一個班級里,有獎勵便有競爭。競賽,歷來被當作激發斗志、爭取優良成績的手段之一。在學校里,一些色彩鮮艷的星星點綴圖、榮譽表、成績欄等,都是非常引人注意的。在競賽過程中,學生的成就動機更強烈,學習興趣和克服困難的毅力增強。因此在比賽的情況下,學習效率一般都有很大的提高。學生常常在操作、寫作、設計、創造以及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到知識。被動的學習會減弱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因此,教師需要提問,鼓勵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或對結果進行猜測,組織小組學習。積極參加各種競賽活動。
三、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的積極性。在正式講授學習內容之前,提出與課文有關的若干問題,以引起學生的好奇和
思考,是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和內在學習興趣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創設問題情境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成功的教學情境應不斷創設問題情境,激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發學習的內部動機。這種方法要求教師要熟悉教材,掌握新舊知識的聯系,還要充分了解學生。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中外名人成功人士經過艱苦努力終于取得輝煌的成績,他們的這些成就可以對學生有一定的吸引作用,所以讓他們學學名人,學學成功的經驗對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有一定的作用。
四、發揮主導作用,因材施教
教學活動是教師指導學生努力完成學習任務的活動過程。早在幾千年前,孔子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主張,這一主張在教育改革大潮中依舊適用。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關心學生的所思所想所好,才能更好地為教學服務。一些家長不顧孩子的喜好,而純粹為了迎合社會的潮流,讓自己的子女成天學這學那,殊不知這樣做的結果是扼殺了孩子的天性,也把他們某一方面的潛能消失殆盡。作為經受過專業訓練的老師,我們千萬別重蹈覆轍。除此之外,創設一個安全、相互信任和相互支持的學習氛圍,對每個學生表現出真誠的關注和接納,切忌出言不遜,或不顧學生水平差異,拔苗助長。教師對不同水平學生的指導、評價要恰當,合理,多用鼓勵性語言,因材施教,因勢利導,這也有助于創設良好的心理氛圍,從而激起他們的學習愿望,也即學習動機。
五、表揚與批評
對學生進行激勵。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只要看見他們的亮處就給于他們表揚激勵,使他們感到學習生活的趣味無窮,表揚的激勵作用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產生熱情。指導學生對學習結果進行合理歸因,就是要讓學生樹立這樣一種信念:只有努力才有可能成功,不努力注定要失敗。對于不同的學生,教師要幫助他們了解自己的優缺點,并為他們制定確實可行的目標。心理學家們做了許多研究,結果表明:年幼的學生樂于接受表面的表揚;而稍長的學生對于教師的表揚,已能理解到是否故意和符合實際情況。獎勵具有推動學習的作用是肯定的,但如果用的過分或過多,則可能失去效力,甚至造成學生相違背的效果,特別是過分的懲罰會造成不良的結果。懲罰的手段不能不用,但要慎用。
總而言之,教師不管采用哪種方法教學,一切都是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如果能巧用一切策略,就能如魚得水地馳騁于教學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