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喜芳 劉忠喜
摘要: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要教會學生學習。作為教學最基礎的工程—備課,就必須從以備“教”為主轉變?yōu)閭浣獭鋵W相結合,以備“學”為主。為適應這一教學理念的變化,學案教學應運而生。導學案實質上是教師用以幫助學生掌握教材內(nèi)容、溝通學與教的橋梁,也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建構知識能力的一種重要媒介。
關鍵詞:應用;學案;溝通;學習
“21世紀的文盲,將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要教會學生學習。傳統(tǒng)的重教輕學,硬性灌輸、包辦代替等現(xiàn)象,嚴重地抑制了學生學習能力的發(fā)展。為實現(xiàn)素質教育的目標,必須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舊的課堂教學結構,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新的課堂教學模式。隨著現(xiàn)代認知心理學對學習策略研究的深入以及人們對學會學習或學會求知的關注,教育界開始重視培養(yǎng)學生學習策略和自主學習能力的研究。作為教學最基礎的工程——備課,就必須從以備“教”為主轉變?yōu)閭浣獭鋵W相結合,以備“學”為主。為適應這一教學理念的變化,學案教學應運而生。“授人以魚,僅供一餐之食;授人以漁,則終身受益無窮”是教育發(fā)展的主題思路,現(xiàn)在著力推廣的學案導學的主旨正在于此。
學案實質上是教師用以幫助學生掌握教材內(nèi)容、溝通學與教的橋梁,也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建構知識能力的一種重要媒介。與傳統(tǒng)的教案不同,學案是在教案的基礎上為發(fā)展學生學習能力而設計的一系列問題探索,由學生直接參與,并主動求知的學習活動的案例,它著眼于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如何引導學生獲取知識、培養(yǎng)學習能力,它側重使學生“會學”。
一、導學案的設計思路
(一)備好學生、備好教材、備好課標、備好課堂流程。
備好學生是目標基礎和關鍵。即教給誰學、如何去學的引領;備好教材,是吃透教材的重點難點;備好課標,是正確把握物理新課標對學習的要求,把握教學的深度、廣度的需要;備好課堂流程,是對教學的一個初步設計。
(二)物理知識要以問題的形式呈現(xiàn),問題要精心設計。
使學生能通過學案學會知識、掌握方法、提升能力;使學習內(nèi)容在導學案的引領下,學生知道怎樣借助其它方式,在何處去尋求到幫助,完成每一個小問題,還必須要學生知道怎樣填、填什么,從而達到整體知識的獲得和能力的提升。
(三)導學案所涉及的課堂內(nèi)容,要分層探究(特別是復雜的物理探究過程),有序引導,體現(xiàn)知識的逐步生成過程;要由低到高,螺旋狀上升。探究活動或學習的內(nèi)容要清晰明了,不能含糊不清,不能無從下手。各個探究過程或各知識層面之間的銜接要自然和諧,即由此可以及彼,由此能夠達彼。一般地講,要做到依托學案并閱讀教材,就可以了解概念,推演公式,應用規(guī)律,完成典型例題,基本能做目標檢測。
二、導學案的設計內(nèi)容
一般來說,一個完整的導學案應包括以下內(nèi)容:1、學習標題及學時;2、本節(jié)學習目標;3、導學學法(這是導學方案的核心部分);4、問題引導;5、知識網(wǎng)絡的構建;6、知識鏈接(前后知識點的聯(lián)系);7、問題探究;8、分層次的訓練或練習。針對一個班學習成績不同情況的同學來設計的專項練習題。分三個層次,A 級(基礎):要求學生獨自當堂完成。B 級(中等):可以要求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C 級(拓展):綜合性習題學生是否做可自己決定。9、解釋疑惑、小結;10、課后評價反饋。
三、導學案的正確使用
(一)培養(yǎng)學生提前預習的習慣
在預習中給學生自主探究與聯(lián)系生活實際的空間。學習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尋找感覺的過程。學生需要在實踐中去感覺,在感覺中去提升和完善。因此教師應結合實際情況,提前讓學生結合導學案對教材進行預習,特別對實驗器材的準備,生活中常見、常用的器材等都應在預習范圍之中,物理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又是和生活聯(lián)系緊密的學科,生活中處處有應用,通過教師的積極引領讓學生自己去體驗、去品味物理的樂趣。
(二)突出問題點,增強探究意識
物理教學中,為了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探究實驗、解決問題的能力,需要在學案中設計一些必要的問題,尤其是突出面向探究過程的學習問題,以增強學生的探究意識,同時也可以使學生更有效全面地掌握知識。物理教學中往往能通過問題引起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懷著目的去探究知識,就更具有針對性。如:在學生學習《比熱容》這一節(jié)時,我緊扣“為什么海水和沙子在同一時刻的溫度不一樣呢?”這一問題進行學案設計。讓學生通過猜想與假設,自行設計實驗,完成后對該問題進行探討,從而完成學案的學習目標。在圍繞問題學習過程中可以分組討論,通過交流,可以擴大學生的思維,不再有條條框框對學生思維的禁錮。為了讓學生有交流的主題,學案中有必要制定交流提綱。提綱主要圍繞關鍵問題,交流的內(nèi)容可以是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自主預習時存在或暴露的問題;教師預計學生還不清楚的問題;學生在自主學習時提出的問題;各小組在學習中好的設計思路、好的學習方法等。
(三)加強知識的運用,注重培養(yǎng)能力
如:在學習“大氣壓”中時,學生就圍繞沸點表中為什么要注明“在標準大氣壓下”這個問題展開討論,這樣就把理論上的東西與實際問題結合起來,使得跨度大的知識在這一節(jié)內(nèi)容的學習、這一次的討論而一線牽上,長時間的疑問得以釋疑。
(四)導學導練,加強學生知識反饋
教師“導”為輔,學生“自主”為主,能更好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案并不是直接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的課本,而是指導學生從他們的生活經(jīng)驗入手,通過學生對知識進行思考,在思考的前提下帶著問題、帶著自己的觀點看課本。“學”“練”結合,是完成課堂環(huán)節(jié)的重要手段。如在學習“物體的運動”中的“直線運動”時,我設計的學案抓住重難點,學練結合來設計物體運動的計算題,讓學生圍繞平均速度的計算公式,多訓練多反饋,引導學生完成學習目標。
讓我們從實踐中來再到實踐中去,搞好物理學科的深入研究,不斷深化物理課堂教學改革,使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學生學習能力的發(fā)展有可靠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