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鴻艷
摘要: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目標。從一定程度上說,聽、說、讀、寫能力對一個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這些基本素質的培養卻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是一個與社會生活密不可分的過程。
關鍵詞:語文教學;聽說讀寫;培養
語文教學具有明顯的社會性。語文學習在整個社會生活中幾乎是無所不在的。學語文,語文課堂是主要場所,第二個場所就是學校各科的教學,即每一門都在進行語文教育,雖然教師不一定有意識進行。劉國正先生還說:“家庭也是學語文的相當重要的場所。每個孩子降生下來,過一段時間就開始學說話,開始接受語文教育了。第一個老師就是他的媽媽。
無論是從理論還是從實踐方面,無數的事實都證明了語文學習離不開豐富多彩的生活。本文從聽說讀寫能力等教育教學目標出發,結合教育教學實踐,談談語文學習與師生生活的關系,以及生活對語文學習的影響。
一、聽的能力與生活
聽,是為了理解對方意思,然后作出適宜反應,達到交流的順暢。而人的語言能力,一從書面學得,二從交往學到,而后者顯得更重要,特別是在現代社會。語言環境的復雜性,多變性,交流雙方心理的復雜性隱蔽性等,要求人們對語文和語言的學習必須密切結合社會生活。
聽的能力的培養,在課堂上要注意老師提問的重點、知識講解的方法和其它同學回答問題的優點等,要結合自己的不足進行改正。另外就是在日常和社會生活中,要有意識、自覺地培養和提高外,還可以在學校中通過論辯、演講等語文活動(語文生活)來訓練。
二、說的能力與生活
說,是為了準確表達自己的意思,只有表達準確了,才能達到交流目的。說話的能力,一樣離不開社會生活。而且說必須與聽緊密結合,先要聽得準了,才能說得準、說得好。筆者的小孩,三歲不到上街買甘蔗,派出所一位干警問說:阿漢,給我一根。小孩答道:那兒有大把!大家大笑說答得妙。細想,確實答得不錯:凡是小孩,大多是小氣的,只要對他有所圖謀,他將下意識地加以反對。但我的小孩卻不置可否,回避了問題,言語中還包含潛臺詞。我有所不信,認為這是偶然的,但后來事實證明了不是偶然現象——那是在生活中的自我保護意識使然。語言離不開生活,而且是深受生活和環境的影響,在有一定壓迫感的環境之下,人的語言就多幾分防御性;在長期的恭維中,語言總會多幾分狂傲;在一心求生或求榮的情況下,語言可能會多一些虛假。
對于廣大初中生而言,如何“會說”就需要在語文課堂上要積極回答問題,要注意準確理解老師提問的核心詞語,抓住所學習的語文內容,注意語言的規范;在平常和同學的交往中更應該注意說話的輕、重點。有些同學性格內向,不敢在眾人面前說話,這就更需要加強鍛煉,要勇于適當的“表現”自己,要在課堂上敢于發表自己的觀點、看法和認識。要主動同各位老師打招呼,不膽怯。當然閱讀一些相關書籍也很重要,如《演講與口才》、《名人訪談錄》等提高說話的技巧。
三、讀的能力與生活
讀,也和聽一樣,是信息的接受活動和過程,目的是要理解別人的意思。建構主義理論告訴我們,人們對新知識的認知過程,都以自己原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對新知識進行同化,在原有的認知結構基礎上建立新的認知結構。其基本思想是: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強調“情景”對意義建構的重要作用。在實際情景中進行學習,可以使學習者能利用原有認知結構中的有關經驗去同化和索引當前學習的新知識,從而賦予新知識以某種意義;強調學習過程的最終目的是完成意義建構;論強調強調為學生學習營造一個解決問題的概念框架,以真實事例或問題為基礎,讓學生自主地到真實環境中去感受、體驗、調查研究分析和解決問題。文學作品閱讀,都伴隨著讀者的再創作,正所謂一百個讀者就有一百個哈姆雷特,不同的人之所以對同一作品人物想象出不同的新形象,是因為不同的人,其生活環境、生活背景甚至生活習慣不同。從建構主義理論內涵、從文學閱讀和鑒賞方面分析可知,學習離不開生活,讀的能力的培養和提高也離不開生活。
四、寫的能力與生活
語文與生活結合有多種途徑,其中一條就是善于捕捉住學生所關心的事情,捕捉住學生中的熱點問題,因勢利導,進行語文教學,進行讀寫聽說訓練。中國學生懼怕作文是出了名的,為什么外國一些國家學生恰好相反,喜歡作文呢?我們不妨對兩者的作文教學方法與過程作個比較。中外寫作教學相比較,有很大的不同,從內容上看,我國重視文學寫作,而外國的寫作教學內容全面,重視應用文;從寫作過程看,我國是封閉的靜態的過程,外國則是動態的開放的過程,比如美國一些學校,從小學二年級起開始做讀書報告,讓學生到圖書館借閱有關報刊書籍,把讀到的內容加工整理,插圖、注解,裝訂成冊,學生儼然作者、編輯和出版者,雖然奔忙于圖書館和社會生活之中,但卻樂此不疲;從寫作效果看,我國的寫作教學主要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外國的則同時形成了其他能力,比如搜集、分析和加工資料,最終形成自己結論的能力,還有了解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等。開放的深入實際的寫作訓練,不僅調動了學習積極性,更使學生形成實際應用能力。作文教學的形式應該多元化、內容生活化一些,這樣學生作文的積極就會調動起來。
語文學習離不開生活,語文活動本身就應該是一種豐富多彩的生活。語文教育者的使命就是引導學生關注生活,積累豐富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并以此去認知新的知識;同時盡力營造種種與真實生活相似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自主探索和研究,建構知識,提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