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國麗
摘要:新課程改革針對語文學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語文學科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初中語文正是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積極進行自我意識的表達的階段,是語文學習的一個重要時期。教師可以采取多種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引導學生積極完成思考與合作探究,并加強語文學科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從而逐步提升初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性,落實教學目標,提升初中生的語文素養。
關鍵詞:初中語文;有效性;策略
語文學科對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發揮著重要作用。特別是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確立,需要教師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提供給學生更為充實、高效的課堂。因此需要語文教育工作者對如何提升教學有效性進行研究,力求提供給學生更為完美的課堂教學,讓學生能夠有所收獲,對學生的成長起到一定的有益幫助。
一、初中語文教學有效性策略的特征
初中語文有效教學的特征大體分指向、綜合、可操作、調控性四種特性。指向性:任何教學策略都指向特定的問題情境、教學內容、教學目標,規定著師生的教學行為。要根據不同的問題、內容、背景條件,來制定、選擇和運用教學策略。綜合性:選擇和制定教學策略,應綜合考慮教學的全過程及其各要素,諸如教學方法、教學步驟、教學媒體、教學組織形式等,在此基礎上對教學進程和師生相互作用方式作全面周到的安排。它不是某一單方面的教學謀劃或措施,而是某一范疇內具體教學方式、措施等的優化組合、合理構建、和諧協同,是具有綜合性的。可操作性:教學策略是供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參照執行的方法、技術等行為方式,是教學活動具體展開的基本依據。它既不是抽象的教學原則,也不是某種教學思想指導下建構起來的教學模式,因此具有可操作性。調控性:教師根據對教學的進程及其各種要素的認識反思,及時把握教學過程中的各種信息,及時反饋和調整教學的進程及其師生相互作用方式,推進教學的展開,向教學目標邁進。
二、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一)有效提問,引導思考
初中生學習語文,需要注重培養其形成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因此教師應當注意引導學生進行獨立的、深入的思考與探究,更為深入、扎實的掌握相關理論知識。引導學生思考研究,就需要教師注重在課堂上提出一些有價值的、能夠引發學生思考的問題。保證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就要求教師深入研究教材,能夠抓準教材的重難點提出問題。同時要掌握本班學生的語文水平,提出學生能夠在思考之后給出合理答案的問題。特別要注意學生在回答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其思維模式,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問題,給出合理的答案。并且鼓勵學生可以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表達出獨特的見解,注重激發學生獨立思考的積極性。根據教材內容,教師還可以選取一些課程讓學生通過合作探究來完成學習,讓每位學生體會到語文學科是十分感性的、人文的、包羅萬象的,并能夠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獲得一定的收獲。教師還需要注意在引導學生完成思考與探究之后,要針對學生的表現及時作出合理的總結,引導學生準確理解教材內容,并能夠將所學內容整合成系統的知識體系。特別需要幫助學生學會正確的思考與探究的形式,逐漸提升自主探究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二)課堂氛圍的營造
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要注意多使用合理的教學語言,多用描述性語言,少用評價性語言。注意師生之間平等相處,傾聽學生的意見和看法,鼓勵學生的質疑。教師要注意對學生的態度多些熱情,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重視,對待每位學生的態度要一致,使學生感到平等和歸屬感。
在教學中,筆者充分運用“親其師而信其道”的心理效能,強化師愛作用,提出“三帶”進課堂——即把微笑、激勵、競爭帶進課堂。在教學中,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學生,把尊重的話語送給每位學生,把和藹的微笑灑向全體學生,以成功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因,實現教與學的“同頻共振”。另一方面,幫助建構學生間團結互助、理解合作學習空間,以集體激勵策略來進一步縮小學生間的心理距離。這樣的課堂教學是平等的、愉悅的,學生的思維是處在積極狀態的,所以會常常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三)建立在學生興趣上的教學
初中生處于成長發育階段,無論從生理還是心理來說都不夠成熟,特別是自制力相對缺乏。因此,教師首先需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保證學生能夠以更好的精神狀態完成語文學習。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可以采取多種方式。就課前導入環節來說,教師可以將導入形式多樣化,綜合使用提問、講故事、播放音頻視頻、課前討論等形式導入新課,讓學生在課程開始階段就體會到新鮮感。在授課階段,教師可以將傳統的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問答模式,轉變成學生提問、教師回答或學生提問、學生回答的模式,從而引導學生集中注意力,提出自己感興趣或者真正有疑惑的問題。課時充裕時,教師還可以針對教材中的某一部分問題,引導學生展開討論。這樣通過多種手段,讓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科的豐富性、多變性,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四)多元教學模式為一體的教學方法
綜合運用多元教學模式策略。其一,教師要不斷了解多種教學模式,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模式庫;其二,善于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內容,學生的水平和教師自身條件選擇組合教學模式;其三,合理使用現代教學技術,提高教學效率,開發學生智慧,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來感受知識。如學習宋詞,借助圖畫與音樂的配合進行真情朗誦,有助于學生更深刻理解詞的意境與情感。有時也可讓學生自己上網查找資料或閱讀,更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鍛煉了學生的探究與實踐能力,進而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結束語: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采取多種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每個老師必須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采用合適的教學方式、教學手段和技術,讓學生能夠理解、認識、掌握及靈活使用老師在課堂上所傳授的知識,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引導學生主動進行獨立思考與互助探究,加強與文學課與日常生活的聯系,逐漸提升初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從而落實教學目標,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提高其語文素養,為今后的語文學習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高慎英,劉良華著.有效教學論[M].廣東教育出版社,2004.5
[2]劉子杰.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基礎教育研究,2014,16: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