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金城
摘要:物理是高中學生的基礎性課程,“關注學生情感,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是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學的必然要求。作為高中物理教師,要站在素質教育的高度,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探究調控學生學習情感的有效策略,努力使學生的心理意識保持一種高度活躍的狀態,更好地貫徹新課程實施素質教育的根本宗旨。本文謹以高中物理電磁學教學為例,談談學生學習情感的有效調控策略。
關鍵詞:高中物理;電磁;學習
一、構建生動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情感
在決定學生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的諸多要素中,心理情感是推動學生主動求知的內在力量。高中物理電磁學知識有很強的概念性和抽象性,而且與學生的生活經歷有一定的距離,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忽視現象,忽視物理情境的建立,學生就會覺得學習起來既枯燥又難以理解,充滿抵觸心理。鑒于此,高中物理教師應發揮教學藝術和智慧,將電磁學內容和學生心理特點緊密結合起來,積極創設與之相對應的、富有新意的生動教學情境,使抽象性、概念性很強的物理知識衍化為生動具體、形象有趣的環境和片段呈現給學生,以情境帶來的新、奇、趣吸引學生的有效注意,強化學生的思維啟迪,給學生一種輕松、暢快的心理感受,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心理情感。學習“閉合電路歐姆定律”一課,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定律內容和解析表達形式,更要讓學生理解電動勢與初中接觸到的電壓有什么本質差別,電動勢、路端電壓、電源內阻、電路外阻之間的內在關系。如果在教學中直接講授,學生的學習主動情感往往不甚濃郁。于是筆者以下面的方式構建教學情境:先取出一節新的一號干電池,用多用表測量電池電壓為1.5伏,將其與額定電壓1.5伏的小燈泡組成閉合電路,閉合開關后請同學們觀察燈的亮度――學生回答“很亮!”;然后再取出兩節用過較長時間的一號干電池,串聯后用多用表測量總電壓為2.8伏,將這兩節串聯的電池替換前面的那節新電池,請學生猜想開關閉合后會出現什么情況?學生大多猜想:“小燈泡會被燒毀”或“小燈泡要比前面亮得多”;但是閉合快關后小燈泡不僅沒有燒毀,反而比前面一次暗得多。與學生原來猜測結果完全相反的教學情境不僅活躍了課堂教學的氛圍,而且“為什么會是這樣?”的疑問有效調動了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引起了學生的好奇與思考。同學們積極投身于對相關內容的觀察、聯想、猜測、探究、交流之中,相對靜態的教學變為全體學生在興致盎然的狀態下踴躍參與的開放式動態教學。
二、積極組織實驗探索,引領學生學習情感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實驗既能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發現精神,更能夠引領學生的學習情感。新課程標準指出:高中物理課程應通過物理實驗培養學生根據實驗目的和條件設計實驗方案、選擇實驗方法、分析處理實驗數據的能力,使學生認識猜想與假設的重要性,明確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深遠意義。根據新課程的要求,教師在電磁學教學中要精心篩選有代表性的符合學生實際水平的驗證性實驗,通過對實驗器材、條件和要求的重新規劃,合理將其轉化為探究性實驗,組織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方案、觀察實驗現象、分析實驗數據、判斷實驗結論,充分挖掘實驗的探究功能,讓學生在實驗中形成科學態度和樂于探究、善于發現、勤于思考的積極情感。例如:“測定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電阻”是恒定電流一章的一個驗證性實驗,教材給出了實驗所用器材和標準的實驗電路,如果僅僅讓學生按部就班地完成實驗,顯然缺乏挑戰性,既不利于學生實驗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培養,也難以開拓學生的學習情感。于是,我們將此實驗轉化成探究性實驗,提供的器材包括:待測干電池(電動勢約1.5V,內阻約1.0Ω),電流表G(滿偏電流1.5mA,內阻10Ω),電流表A(量程0~0.60A,內阻約0.10Ω),滑動變阻器R1(0~20Ω,2A),滑動變阻器R2(0~100Ω,1A),定值電阻R3=990Ω、定值電阻R4=9990Ω,開關S和導線若干。要求學生以測量準確和操作方便為前提分組自主選擇實驗器材,設計實驗電路測定干電池的電動勢和內電阻。這樣的實驗,沒有像教材那樣提供現成的電壓表,滑動變阻器和定值電阻也不是唯一的,需要學生彼此啟發,集思廣益,引發靈感,結合已經學過的電壓表改裝和電流表、電壓表準確測量范圍等知識,分析、設計并親自動手實驗,獲得實驗數據,并對不同的實驗方案進行比較。由于沒有條框限制,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以充分發揮,在探索和發現中潛移默化地奠定了遇到問題自覺動手動腦的思想基礎。
三、引導自主合作探究,發展學生學習情感
新課程突出教學中的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掌握與新課程理念相適應的以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為標志的新型學習方式,是營造學生積極態度、暢快心情、活躍思維和促進學生學習情感發展的行為詮釋。高中物理教師要明確自己在教學中的角色定位,弘揚“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主體觀,把“改變學習方式,提升學習水平”作為調控學生學習情感的切入點,潛心引導學生就物理教學問題展開小組合作、交流、探究活動,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用探究打破學生內心的“平靜”,激起學生思維活動的“波瀾”, 推動由“帶著知識走進學生”向“帶著學生走進知識”的教學模式轉化。力爭使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形成快樂的學習心態,在能動的探索中發現物理基本規律、把握各種影響因素的聯系。從而豐富學生認知體驗,培養學生積極探究的情感素質。例如在學習了“復合場”知識后,我們出示習題(如右圖所示,勻強電場E的方向豎直向下,勻強磁場B的方向垂直紙面向里,讓三個帶有等量同種電荷的油滴M、N、P進入該區域中,M進入后能向左做勻速運動,N進入后能在豎直平面內做勻速圓周運動,P進入后能向右做勻速運動,不計空氣阻力,分析三個油滴的質量關系。)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其中蘊藏的各種物理量間的平衡關系,分析總結處理相關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明確的問題讓學生學有目標,議有方向。通過激烈的討論和彼此的交流,學生逐步發現了下面的等式關系:因為N能夠在豎直平面內做勻速圓周運動,必有Eq=mg,可知三個油滴均帶負電;由此推出對于M,有Eq+qBv=mg,對于P,有Eq-qBv=mg。從而得出mM>mN>mP的結論。這樣的自主合作探究,不僅抽象概括出物理規律特點和性質,使“復合場”中等量關系的分析過程銘記于學生的腦海中,而且讓學生在充分的討論和爭辯中不知不覺地學會了思考合理性,鍛煉了學生思維的邏輯性與敏捷性,提高了學生學習物理的情感認同。
調控學生的學習情感是高中物理教學的重要任務,是突出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要舉措,其關鍵點就在于對教學的潛心探究和科學預設。我們要以新課程理論為指導,以深化課程改革、推進素質教育為宗旨,重視學生的情感要素,潛心研究學生、教材和教法,不斷反思、調整和完善自己的教學實踐,激發學生對物理學習的情感認同和投入,讓學生在情感充溢的物理課堂上快樂地學習、健康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