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慶生
摘要:曾有一段時間初中數學教材分為兩大版塊:“代數”與“幾何”,之后教材經歷了若干次改革,數學中原本就不可分割的“代數”和“幾何”,變得數中有形,形中有數,代數和幾何相互穿插。二者不僅僅是表層意義上的結合,更關鍵的是思想上的結合,這就潛移默化地強調了數學中的“數形結合”這一重要的思想方法。
關鍵詞:初中數學;數形結合;教材
仔細研讀初中數學教材(2012第3版),筆者發現“數形結合”思想如同一條主線,貫穿于初中數學的始終。新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數學中有一些重要內容、方法、思想是需要學生經歷較長的認識過程,逐步理解和掌握的,如分數、函數、概率、數形結合、邏輯推理、模型思想等。”這就要求學生具備數形結合思想方法,并運用它來幫助學生理解教材中知識,并解決實際問題。
縱觀整套初中數學的教材,可以把數形結合思想分為以下三種主要形式:“以數化形”、“以形變數”、“形數互變”。以下從“以數化形”這個維度來分析教材中所蘊含的數形結合思想方法。
在數學中,有些數量關系十分抽象,學生很難理解和把握;而圖形的優點在于形象、直觀,能將抽象的思維形象地表現出來。數和形本就是一種對應,所以我們可以把“數”的對應形式——“形”找出來,利用“圖形”解決“數量”問題。也就是說,從己知問題情境中提煉出某種“模式”(數與形之間的一種特定的結構或關系),再根據這種模式把數量問題變為圖形問題,并通過分析圖形,最終解決此數量問題。初中階段將數量問題轉化為圖形問題一般有兩種途徑:平面幾何知識和解析幾何知識。
“以數化形”意義在于:1。將抽象的代數語言化為幾何直觀,可避開復雜冗長的推理或計算;2。通過直觀形象的圖形來幫助人們理解和闡述抽象晦澀的代數關系,獲得出奇制勝的效果。
案例 一元一次不等式
七年級教材第十一章的內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本章第2節“不等式的解集”從“說出不等式x-3>0成立的x的值”出發,發現有些數能使不等式成立,有些數不能使不等式成立,由此得出“不等式的解”的概念,并給出思考:不等式的解與方程的解有什么不同?
此思考的作用是使學生認識到不等式解的無限性,由此得出“解集”概念,并用數軸來表示此解集。
用數軸表示實數是數形結合的一個具體體現,用數軸來表示數集比用數軸來表示數又進了一步。教材在得出“不等式的解集”的概念之后,立即就給出了用數軸表示不等式的解集的方法,使學生直觀地看到不等式的解有無限多個,并從直觀上理解“不等式的解集”與方程的解的區別,加深學生對解集的理解。這里借助數軸表示不等式解集,僅是讓學生對此有個初步的認識,在之后確定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集時,利用數軸更為有效。
本章第6節“一元一次不等式組”把數形結合思想體現得更加淋漓盡致。首先從一個實際問題出發,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概念,之后利用不等式的性質分別求出兩個不等式的解集,用同一數軸上分別表示這兩不等式的解集,兩個解集的公共部分即此不等式組的解集。
在這里我們能夠更加清楚地看到數軸的作用。新課程標準要求:“會用數軸確定由兩個一元一次不等式組成的不等式組的解集。”強調利用數軸,把借助于這種直觀、形象的方式,求兩個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作為解題關鍵的一步,使學生容易理解和掌握。若是這里不借助數軸,僅憑“x≤170”和“x≥136”這兩個不等式去求解集,當然是可以求出來的,但是對于七年級學生的思維水平來說有相當大的難度。前面兩節己經對“在數軸上表示數集”做了大量的鋪墊,因此學生能比較自然地接受在數軸上表示出“公共解集”,數軸在此功不可沒。
還有一點在這里不得不提,部分教師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根據自己的經驗和在數軸上表示公共解集的特點,總結出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一個順口溜:“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間找,大大小小解不了。” 在解不等式組時,有了這個順口溜,就可以通過不畫數軸便得到不等式的解集,從而節省解題的時間。這個順口溜總結得很形象,也很押韻,但筆者是不提倡的,原因有三:
一、這個順口溜里只有死記硬背,缺少應有的理解,而且記憶起來相當有難度的,整個順口溜每一句里都“擺”滿了“大”“小”二字,稍有不慎便記錯規律,從而導致解題時出現錯誤,雖然通過不畫數軸節省了時間,但似乎本末倒置,有點弄巧成拙了。
二、數軸是一個核心知識,它串聯了相反數、絕對值、有理數運算、不等式解集等一系列的內容。在解決不等式組解集問題時,通過數軸的演示,學生對不等式組的公共解集的理解變得更加容易,能一目了然。
三、數軸建立了實數與數軸上的點之間的一一對應關系,它溝通了數與形之間的聯系,提供了一個實用工具,使抽象的數量關系有了直觀形象的幾何意義,因此在此利用數軸求不等式組的解集,使這個抽象問題更加直觀化,繁瑣問題更加簡單化。
我們在教學中要分析教材中滲透的數形結合思想方法,首先要了解教材的編寫特色,將幫助我們了解教材的知識體系,以及挖掘教材中隱含的數學思想方法。其次,要了解教材的知識體系,我們要從整體入手,了解初中數學知識的編排序列,這對于我們在初中階段逐步地、反復地滲透數形結合思想有著極大的幫助。再次,要了解教材的編寫意圖,通過我們的思考,還原教材的本真,把握教材的實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