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敏等


[摘要] 目的 探討直系家屬參與康復護理對腦卒中患者功能恢復的影響。 方法 選取本院2014年1~11月就診的100例腦卒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康復護理,觀察組給予直系親屬參與的康復護理。比較兩組的日常生活能力與肢體運動能力評分及總有效率。 結果 兩組護理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與肢體運動能力評分顯著高于護理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與肢體運動能力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護理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直系親屬參與康復護理在腦卒中患者中的應用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康復護理;腦卒中;功能恢復
[中圖分類號] R74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5)06(c)-0192-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participated by immediate family members on functional recovery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apoplexy. Methods 100 patients with cerebral apoplexy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November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5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egular rehabilitation nursing,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participated by immediate family members.The score of daily life ability and physical exercise ability,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score of daily life ability and physical exercise ability in two groups after nursing was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nursing,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The score of daily life ability and physical exercise abilit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nursing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nursing,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participated by immediate family members on functional recovery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apoplexy is significant,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Rehabilitation nursing;Cerebral apoplexy;Functional recovery
腦卒中是由于腦血流減少或腦供血不足導致的疾病,具有高致死率和高致殘率的特點[1-3]。據統計[4-5],約70%的腦卒中患者存在各類功能障礙,而治療后的康復護理是改善患者病情、提高其生活質量的重要措施。本研究選取本院的腦卒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直系家屬參與康復護理對腦卒中患者功能恢復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1~11月就診的100例腦卒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61例,女39例;年齡42~73歲,平均(51.93±5.95)歲。將入選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兩組的性別、年齡以及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治療后給予常規康復護理,觀察組給予直系親屬參與的康復護理,具體措施如下。①專業培訓:醫護人員在對患者進行常規康復護理的基礎上,應及時與家屬進行溝通,為其講解護理的流程和作用,并選擇1~2名患者的直系親屬,對其進行專業的護理培訓,使其能夠參與專業化的康復護理。②情感護理:鼓勵患者家屬與患者隨時進行溝通,叮囑其留意患者的情緒變化,及時了解患者的想法并進行正確的引導,以便提高患者康復的信心。此外,可通過患者家屬了解患者的喜好,利用談話、聽音樂、看電視等方式對患者進行有效的感官刺激,鼓勵患者積極地感知外部世界,克服內心的恐懼、不安,從內心接受現實,面對病情,積極治療。③康復訓練:醫護人員應根據患者的病情安排相應的康復訓練,并與指定的直系親屬合作,指導患者的康復訓練,使患者的心理在訓練中保持足夠放松,叮囑家屬對患者的進步進行鼓勵,使其能夠增加訓練的自主性。④習慣培養:在日常生活中,家屬應注意培養患者的自立習慣,評估患者的能力,鼓勵其在能力范圍內自主完成。⑤鼓勵交流:家屬應盡可能地鼓勵患者與病情恢復良好的其他患者進行交流,使患者真切感受到康復護理的作用,并建立其與外界交流的橋梁,使之能夠排除心理障礙,接納真實的自己,開始新的生活。
1.3 觀察指標
采用Barthel指數法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進行評定,總分100分;采用簡易Fugl-Meyer積分評分對患者的肢體運動能力進行評定,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的能力恢復越好。對兩組護理3個月后的健康狀態進行評價,生活能夠完全自理為痊愈,生活基本能夠自理為好轉,生活能力無任何改善和提高甚至降低為無效。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護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與肢體運動能力評分的比較
兩組護理前的日常生活能力與肢體運動能力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護理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與肢體運動能力評分顯著高于護理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與肢體運動能力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護理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2 兩組總有效率的比較
觀察組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3 討論
隨著社會健康意識的不斷增強,康復護理日益深入群眾的生活。腦卒中作為近年來發病率不斷攀升而治愈率低的疾病,其對康復護理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6-10]。對于一般腦卒中患者而言,在發病后,其中樞神經系統在結構以及功能上都存在一定的重塑性,這也是臨床上腦卒中得以痊愈的基礎[11-13],因此腦卒中患者在經過常規的治療后,進行合理有效的康復護理對其各項功能恢復具有重要意義,尤其是對患者肌肉、關節等進行相關訓練,可實現患肢感覺及運動功能的恢復,但由于醫療資源的不足以及護理費用等諸多因素限制,康復護理在病情恢復的過程中受到限制[14-15]。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護理后的日常生活能力均明顯提高,且觀察組護理3個月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提示直系親屬參與的康復護理更有利于患者的功能恢復。
直系親屬參與康復護理能夠取得良好效果的原因可歸結為以下幾點。①情感方面:直系親屬作為患者身邊熟悉的人,有利于信任感的建立,能夠與患者進行及時的溝通并了解病情。②能力方面:在康復護理中選定的直系親屬會接受專業的護理訓練,其能夠掌握患者康復護理中需要的各種理論和實踐知識,且對患者實行類似于“一對一”的服務,護理的針對性較強。③需要方面:直系家屬作為患者的日常生活了解者,能夠更加準確地理解患者的需求,及時地對患者的需要作出回應,能夠有效降低患者對外界的抵觸以及內心自卑感的產生。④外界交流方面:直系家屬了解患者的人際關系模式,更有利于為患者與他人的交流選擇正確的模式,提升患者與外界交流的信息,使其能夠真正地接納自身的變化,接受外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