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豐慧
指其是“妖股”,并且直言“對A股市場中連續飆升的妖股不可理解”,聲稱“這些企業都在互聯網行業中排不上號。”這還真有點諷刺意味。馬化騰話語中蘊藏的深刻含義是,互聯網+這個極好的概念已經被股市嚴重扭曲了,炒作過頭了
不理解A股市場中連續飆升的妖股,認為這些企業都在互聯網行業中排不上號。這是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應邀前往中國證監會做演講時表達的觀點。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互聯網+概念后,這一概念迅速在中國大地沸騰起來。一些與互聯網+概念根本就不沾邊的東西也牽強附會與其掛鉤,以顯得多么的“高大上”;無論真專家還是偽專家都開口必講互聯網+,即便有些不著邊際,根本沒有弄清楚互聯網+的內涵和外延。
最不可思議的是,互聯網+被炒作成了A股市場中的一個最大噱頭,投資者也非常認可和買賬。無論是A股主板,還是創業板,互聯網+概念,甚至一些純碎的網站類股票也被爆炒,上漲十幾倍甚至更多,使得創業板股票平均市盈率在100倍以上。這在全球資本市場都極為罕見。
互聯網+概念在股票市場率先“發力”,被炒作成離奇天價和罕見泡沫,遠遠脫離互聯網+在現實中實實在在推進的情形,這種完全背離基本面的情況是極不正常的。互聯網+概念提出后,本應該在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相結合上做足文章。各行各業都應該具備互聯網思維,主動把互聯網運用到企業的實際管理上,達到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的完美結合,產生1+1大于2的結果,提高企業效率,利用互聯網延伸企業經營和服務范圍、領域、地域等。沒想到,互聯網+概念公司的股票被炒作成“妖股”,這是A股市場與互聯網+的共同悲劇。
國內“互聯網+”理念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2012年11月于揚在易觀第五屆移動互聯網博覽會的發言。于揚當時提出移動互聯網的本質,離不開“互聯網+”。不過,由于僅僅是一次發言,沒有引起社會輿論的多大關注。互聯網+概念真正引起社會反響、形成共識,是馬化騰這幾年不遺余力地倡導和宣揚。
資料顯示,馬化騰2013年11月10日在深圳保利劇院演講中提出兩個互聯網路標——“互聯網+”與“順應潮流的勇氣”。他說,“互聯網+”的“+”后連接的是傳統的各行各業——通信業、媒體業、娛樂、零售、金融。2014年4月21日出版的《人民日報》登載了馬化騰對互聯網的觀點與看法,他稱“互聯網+”是一個趨勢,加的是傳統的各行各業。今年“兩會”上,作為全國人大代表的馬化騰的提案就是《關于以“互聯網+”為驅動,推進我國經濟社會創新發展的建議》。最終,互聯網+概念被寫進了政府工作報告中。
最早提出互聯網+概念的馬化騰,今天反過來把A股市場中互聯網+概念股票的暴漲稱為“妖股”,并且直言“對A股市場中連續飆升的妖股不可理解”,聲稱“這些企業都在互聯網行業中排不上號”。還真有點諷刺意味。馬化騰話語中蘊藏的深刻含義是,互聯網+這個極好的概念已經被股市嚴重扭曲了,炒作過頭了,甚至成為釀造金融風險的噱頭和借口了。
本輪A股走出狂牛行情的根本動力究竟是什么,依靠高杠桿資金大肆炒作出泡沫行情能不能持久。券商高杠桿融資業務、信托與銀行的傘型信托產品、P2P畸高杠桿股票配資業務以及民間股票高杠桿配資業務等,是推動本輪行情的主要動力。若不加合理節制,這種動力最終會把A股推向不歸路。監管部門應該下決心去杠桿化,而不是口頭說說、下發一個文件,而不見行動。
投資者一定要清醒認識到,只要是泡沫總會破滅的,風險終究是會爆發的。半世紀初的美國互聯網泡沫如此,中國互聯網+概念泡沫以及整個市場泡沫也最終會走向破滅。如果盲目“賭運氣”,總感覺自己的運氣比別人好,其實背后風險已經開始向你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