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強
政府從沒有將證券市場作為經濟增長或經濟發展的資金有效流動的源泉,而只是將它作為解決各個時期所面對的“經濟難題”的“提款機”。這個結果就是讓A股變成了世界最牛的投機市場,沒什么投資價值
與西方發達國家的證券市場不同,中國A股自成立以來一直是“大牛長熊”的格局。
1990年股市的開設就是為了解決當時國有企業的股份制改革的資金短缺,所以采取了世界奇觀的非流通股和流通股的“同股不同權不同利”的股權設置方式,這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當時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過程中所遇到的資金短缺問題,但給后來20多年股市發展留下揮之不去的陰霾。股市發展過程中大幅波動成為常態,譬如沒有實行漲跌幅限制的1996年之前,股市曾出現過1992年5月21日一日上漲105.27%的井噴行情,和1992年11月19日398點起步到1993年2月16日見1558點3個月上漲291.4%的奇觀。
2005年開始采取了改革措施,后來被認為“成功”解決了股權分置弊端的老大難問題,但所采用的措施實際上是對市場股民的再次提款。雖然在限售的三年里,引發了本不該有的一輪998點到6124點的上漲,但隨后的大股東解禁,主力自己斗不過大股東就利用剛剛改革的“做空機制”(股指期貨和融資融券),大肆做空市場,導致隨后的7年熊市。
本輪牛市從2014年的7月22日開始,截至2015年6月12日的11個月時間中,滬指從2054點上漲到5178點,漲幅超過154%,再次呈現出大牛的態勢,以至于管理層發出了“慢牛”的要求。本輪牛市啟動的核心邏輯就是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營造一個寬松的資本市場環境,為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結構升級提供金融支持。所以除了主板市場,多層次資本市場也在建立(新三板、新興板等的建立)。股市雖然現在出現大幅度的上漲,創業板(其中大量不該在創業板上市的公司卻在創業板上市了)出現了5倍的上漲,但高高在上的股價讓股民不寒而栗,收場一定又是大幅下跌的漫漫熊市。
為什么會是這樣一輪又一輪的“大牛長熊”的格局?筆者認為其根本的原因是,政府從沒有將證券市場作為經濟增長或經濟發展的資金有效流動的源泉,而只是將它作為解決各個時期所面對的“經濟難題”的“提款機”。這個結果就是讓A股變成了世界最牛的投機市場,沒什么投資價值。從股市提走的資金并未發揮應該有的作用,而是被任意揮霍。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從根本上改變股市是資金“提款機”的錯誤定位,然后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好基礎性工作。
培育真正合格的“投資人”。造成現在瘋狂漲跌“大牛長熊”格局的一個最主要的形式是沒有合格的投資人,所以才會有散戶和莊家的稱謂,現在只是加上了同樣不合格的大股東。只有機構不再坐莊,散戶不再盲目,大股東不再貪婪,市場才可能正常。
真正建立有效的市場選擇機制。現在的公司IPO,投資者都是不需要專業能力的,申購如同買彩票,新三板也成為大資金操縱市場價格的工具。要解決不符合規律的“大牛長熊”的格局,必須將市場選擇的功能真正發揮出來,這需要將政府的管理改成監督,將社會中介與誠信和法律責任聯系起來。
建立有著不同“收益-風險-流動性”的多層次資本市場,讓資金流向該去的領域,需要資金的公司到不同的市場接受市場的選擇。沒有分層的資本市場,自然是魚龍混雜的市場,不懷好意的大資金就可以輕松操控市場。如果監管者不去監管,只為了利益去管理,資金的有效運動成為奢望。
讓市場中介做“有所為、有所不為”的真正有效率的中介。發揮市場力量的關鍵是市場中介的正確定位、功能的實現,監督的最好方式不是監督者的依法懲罰(事實上我們的懲罰沒有讓被懲罰者畏懼),而是被監督者的自律和互相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