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市第十六中學地處大連市中山區,與中山廣場毗鄰,是一所全日制完全中學。學校創建于1952年,是大連市首所涉外完中。學校占地面積約20000平方米,建筑面積12000平方米。學校擁有一流的現代教學設施,建有網絡控制中心、學校網站和信息辦公平臺。教室內安裝了電子白板和實物投影儀,各種功能教室均實現多媒體教學,并裝有閉路電視系統。物理、化學、生物實驗室均達國家一類標準。
學校現有30個教學班,其中高中班24個,初中班6個,在校生1000余人,教職工150余名。
多年來,大連市第十六中學堅持求真務實的作風,銳意進取,不斷創新,敢立潮頭唱大風!形成了“直掛云帆濟滄海”的樂觀自信、拼搏進取的十六中精神,鍛造了一支思想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的干部教師隊伍。他們以師德高,師業精,贏得了社會的信任和贊譽。近十年,學校先后涌現出1名全國百名優秀校長,1名市級優秀專家,1名特級教師,2名大連市勞動模范,3名全國中小學外語教師“園丁獎”,2名全國首屆外語名師,1名全國優秀班主任,2名大連市名師,市區級教學能手和骨干教師近教師總數的30%,有近百名教師獲得“市區級優秀教育工作者”“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師德標兵”“教書育人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百余人在全國、省、市優質課比賽及其他業務比賽中獲獎,這些都為學校進一步實現跨越式發展奠定了基礎。
學校以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為載體,培養了一批批懂孝道、有夢想、敢創造、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勤儉節約,具有一定國際理解能力和良好公民素養的新時期中學生。
學校以“課堂轉型”和“特色課程建設”為突破口,構建了以“一案”“六步”教學法為主框架的高效課堂模式。課堂教學改革不僅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更讓學生在愉快的教、學活動中,獲得情智的提高。在課堂教學改革過程中帶來的不僅是教學改革的理念創新,更重要的是教育教學價值觀、學生觀的改變,是以民主、平等、和諧為基本特征的新型師生關系的生成,是以自主、公正為價值追求的評價體系的建立。近幾年,十六中學的教學成績不斷刷新,高考成績一本率接近市均值,二本率超過市均值;科研課題獲國家教育部二等獎,多項省級課題順利結題;在市、區各項督導中屢創佳績;學生在各級各類競賽中屢次獲獎,這些都從不同層面反映了課堂教學改革的碩果。
學校以促進內涵發展為導向,以培養身心健康發展的國際化人才為目標,結合學校的辦學傳統和辦學優勢以及師生的實際狀況,堅持以“人本、和諧、服務、發展”為辦學宗旨,以“外語特長,文理兼長,文化兼容,國際特色”為辦學追求,積極構建并實施學校特色課程體系。經過多年的實踐積累,構建了包括外語隱性課程、選修課程、活動類課程、國際課程、泛讀課程五大類相互作用相互支撐的“外語教育課程體系”,培養了一批批具有國際視野,具有現代文明素養,有責任感、懂感恩、懂寬容、有自信、有學力、具有獨立生存能力的身心健康的高素質公民,學校獲“大連市外語特色項目學校”稱號。
近幾年,學校國際交流頻繁,先后與日本的飯塚高中、和歌山縣立日高高中、大連市日本人學校、浦和學院、創價大學、城西國際、韓國的永同、美國的浩瀚高中等近10所國際學校建立起友好校關系,享有保送、免中介費、半免學費、全免學費等優惠條件。多次成功地與日本駐沈陽總領館、大連市對外友協聯合舉辦“日本文化節——‘夏之夜”。國際化的教育視野,不僅吸收國外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資源,更為師生提供了學習、深造、發展的平臺。
學校以國家課程為基礎,引進國際課程,開設并完善第二外語課程,先后開設了英語、日語、俄語、韓語、法語等課程,在初中實行雙外語教學,高中實行“二外”選修,并以此使學生在接受“二外”課程過程中,接收國際理解教育,融合不同文化的理解和認識,同時開設了6大類囊括了文明禮儀、生活技能、身心健康、學科知識、信息技術等近50余門課程的校本課程。不僅如此,我們還加強學校德育課程的建設。結合學校的公民教育、法制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體育節、科技節、藝術節的節日文化,整合資源,建立較為系統的活動類、人文類的德育課程。
為培養學生實踐、創新、組織協調等綜合能力,學校進行了獨具特色的學生社團建設。學校社團完全由學生自主開發和組織,新學期伊始,學生都會借助“石榴講壇”這個平臺來發布社團招聘公告;學期末,他們又利用這一平臺展示各自社團的活動成果。近些年來,一些社團初具規模并引起熱烈反響,如“天籟之聲”校園廣播社團、排球社團、籃球社團、話劇社團、“石榴花”文學社、小百靈合唱團、“動感地帶”健美操社團、民樂社團、舞蹈社團、剪紙社團、商業營銷社團等,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讓校園生活變得輕松而有朝氣。其中“天籟之聲”榮獲大連市優秀社團之星榮譽稱號;網上英語商務課程小組獲得全國比賽亞軍;體育、藝術代表隊在市、區比賽中摘金奪銀,同時,由于社團為學生提供的機遇,許多學生以優秀的成績通過自主招生渠道走進中國傳媒大學、上海音樂學院、中山大學等一些著名高等學府。通過課程引領,學校要把學生培養成具有民族精神和民族素養的合格公民,并具有國際理解和國際視野的高素質現代人。
半個多世紀以來,學校以“服務、民主、科學、法制”為價值追求的現代學校文化,以“方向性、基礎性、實效性”為基本特征的德育體系的建立,以“一案”“六步”教學法為主要框架的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以“依法治校以德管理”德法兼備的管理模式等為十六中學的發展增添了強大的活力,以“石榴精神”“石榴情懷”為代表的學校文化建設,一年一個臺階的優異辦學業績,得到了學生、家長的信任和好評,受到了社會各界的極大關注和廣泛贊譽。學校先后被評為“首屆全國十佳和諧校園”、教育部“十一五”教育學會科研實驗先進單位、“遼寧省文明集體”、“遼寧省雙語實驗校”、“大連市依法辦學示范校”、“大連市外語特色項目學校”、“大連市德育工作先進學校”、“大連市教育研究基地”、“大連市校本研修先進校”“大連市高中課改點校”、大連市籃球訓練基地、大連市外籍生定點學校、遼寧師范大學實驗基地等。
目前,學校圍繞“人本、和諧、服務、發展”的核心理念和核心價值觀,就學校文化建設開始了新的思考,凝練出了“石榴精神”,并以此作為學校精神。“石榴精神”就是“厚德博學,自強不息;求真務實,開拓進取”,其內涵包括博學篤志、虛心好學、追求卓越的創新精神,勤勉自勵、奮發向上的進取精神,幸福工作、和諧共贏、以人為本的人文精神,服務發展、同心同德、共同提升的團隊精神。進而,提出了“石榴情懷”,即全校教師“愉快上班,幸福工作,發展自我,成就學生”;全體學生“快樂上學,成功收獲,感念師恩,不負父母”。十六中人堅信,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下,在“石榴精神”的熏陶里,隨著學校文化內涵建設進程的全面加快,學校的辦學實力和服務水平將不斷提升,廣大師生將更加幸福快樂,石榴園將為“石榴夢”“中國夢”的實現做出更大的貢獻!
(本刊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