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南山

企業黨委是政治領導的核心,黨委成員通過法定程序進入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班子,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班子中的黨員依照有關規定進入黨委會,構建“雙向進入、交叉任職”的國企領導體制,通過黨委、紀委與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成員的兼職融合,通過創新企業領導體制。構建適應現代企業制度的黨建新體制,發揮黨組織政治核心的治理功能
今年6月,中央深改組通過《關于在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中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的若干意見》,從制度和法律層面提出了“堅持和加強黨對國企的領導”,發揮國企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的新要求。
圍繞企業生產經營開展工作,發揮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是黨對基層黨組織的明確定位。企業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既是《公司法》明確的治理定位,也是《黨章》賦予基層黨組織的重要職責,更是在深化國資國企改革中,促進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的必然要求。確保黨的領導在國有企業建設現代企業制度中得到體現和加強,需要從法律和制度層面,明確黨組織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中的法定地位,把加強黨的領導和完善公司治理統一起來。在企業黨組織、股東會或出資人機構、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之間,建設“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治理關系,發揮黨組織承擔從嚴管黨治黨責任的核心治理功能,具體包括五大方面。
健全中國特色的國有企業領導體制,發揮政治核心的治理功能。公司治理是一個開放的系統,是協調多元相關利益關系、實現長期價值最大化的制度安排。企業黨組織作為從嚴管黨治黨的責任主體,根據《公司法》和《黨章》的有關規定,推進黨的組織建設融入公司治理結構之中。企業黨委是政治領導的核心,黨委成員通過法定程序進入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班子,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班子中的黨員依照有關規定進入黨委會,構建“雙向進入、交叉任職”的國企領導體制。通過黨委、紀委與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成員的兼職融合,通過創新企業領導體制,構建適應現代企業制度的黨建新體制,發揮黨組織政治核心的治理功能。
黨的建設與國企改革同步謀劃,黨組織同步實施政治引領功能。按照確保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在基層企業落地執行,以精干、高效為原則,合理設置黨組織工作機構,實現體制對接、機制對接、制度對接、工作對接,避免黨建工作在企業制度變革中被弱化和虛化。黨務工作者應為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既精通黨務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又熟悉生產經營和企業管理工作,以增強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更好實行黨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經營管理活動同步謀劃、同步部署、同步落實、同步考核和同步獎懲,有力強化黨組織政治引領的治理功能。
以制度化、程序化方式,完善黨組織對企業重大問題的決策參與功能。以企業制度形式明確企業黨組織參與重大問題決策的內容和程序。國企黨組織對涉及企業改革發展全局的重大決策、重要人事安排、涉及職工群眾切身利益等重大問題,黨委要按照黨內議決規則進行集體研究,通過會議議決提出意見或建議。然后,由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中承擔職務的黨委成員,按照治理機構的規定程序,反映黨委議決的意見或建議,使黨組織對企業重大問題的意見和主張,在企業決策中得到重視和有效體現,有效發揮黨組織參與決策的治理功能。
堅持黨管干部原則,發揮思想政治優勢強化選才育人的宣教功能。依據治理規則和公司章程的規定,建立適應現代企業制度要求和市場競爭需要的選人用人機制。黨組織要依照黨的政治原則和組織標準,強化政治宣傳的教化功能,加強對企業各類人員的政治理論、思想品質、專業技能和聯系群眾作風等方面的培訓宣教工作;通過把好“任前考察”、“監督評價”、“思想教育”、“民主測評”和“專業培訓”等重要的程序關,支持股東會、董事會和經理層等治理機構依法行使用人權,實現黨管干部原則與市場化用人機制、董事會聘免經營管理者、經營管理者行使用人權的有機地結合;推進黨建工作融入企業人才隊伍建設,加強黨員干部和經營管理者隊伍的建設,把黨組織的政治宣教優勢轉化為企業高端人力資源的核心競爭力。
加強黨的紀律和作風建設,增強黨組織的監督保障功能。加強黨內監督力度,著力加強對國企領導班子的監督,重點解決黨員領導干部在思想作風、學風、工作作風和生活作風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堅決反對官僚主義、形式主義、濫用職權和謀取私利的不正之風,鏟除滋生腐敗的土壤,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環境;黨內監督要與出資人監督、審計等專業職能部門監督、紀檢巡視監督、職工民主監督以及社會監督相結合,增強企業監督工作合力;黨內監督要加強對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資產聚集等重點部門、重點崗位和重點決策環節的監督,有效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切實發揮黨組織對國企改革發展的監督保障功能。
作者系上海國有資本營運研究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