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素梅
摘 要:體育課上教師的示范可以說無論從示范形式,還是從示范效果,都存在很大的不同,但是面對體育課上的各種各樣的示范,評課的時候如何巧妙地把握?這正是本研究重點要探討的問題。本文主要從談體育課教師示范若干現象談起,提出了評示范要把握的前提,重點分析從學生的學、教師的教和課的實施三個不同的視角評教師示范的有效策略,旨為更全面、深入、合理地評體育課上的教師示范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示范;方法;位置;效果;視角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15)07-0018-04
體育教師的水平不同,示范效果也不一。評課的時候,就教師的示范而言,也有不少教師在關注示范的位置、示范的標準、示范的效果等,但是,大多是從優缺點兩個方面評教師示范的。實際上,要想深入、全面且巧妙地評教師示范,有諸多值得探討的問題。
一、難起效:體育課教師示范若干現象
體育課上教師所做的示范無論從效果上,還是從形式上,都有著不同的表現,有的效果非常明顯,學生通過觀察教師的示范能夠感受到正確的積極引導作用,但有些示范卻存在不同的現象,下面就影響效果的主要現象做進一步分析。
1.示范動作錯誤現象
體育課上的示范要盡量避免錯誤,因為示范錯誤不僅不能對學生的學習產生正確的引導,而且不利于學生運動興趣的激發,同時,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威信也將隨之而降低。但是,體育課上的錯誤示范卻時有發生。例如,有教師在站立式起跑示范時,出現手腳一順兒錯誤現象;在籃球的雙手胸前傳接球示范時,接球時的手指錯誤,正對來球方向等。無論是何種運動技能的學習,凡是出現示范錯誤,很難在評優活動中取得好的名次。而且,這種評判結果,很少會產生歧義,言外之意,大家都能夠認同或接受對示范錯誤者的近乎于一票否決的評判結果。因此,示范錯誤在體育教學中是要盡量避免的。
2.示范動作失誤現象
體育教師在課堂上做示范,除了有錯誤示范外,還有些是教師未能完成完整的示范,或在示范過程中出現失誤。造成失誤的原因,并非教師不知道正確的示范如何做,而是由于其他某種原因導致的失誤現象。例如,一位教師在體操技巧手倒立示范的時候,未能倒立成功,而是由于用力蹬地過猛出現平身摔倒現象,引來學生一陣嘲笑。又如,一位教師在做跳山羊示范的時候,由于手扶山羊的位置不準確,出現“人羊馬翻”現象等。假如說示范錯誤是教師對基本技術未能掌握的話,示范失誤或許可以歸結為教師未能掌握運動技能,或掌握技能尚未形成動力定型,改變環境或心境的時候,難以完成規定的完整示范。這種現象比錯誤示范更為多見,尤其是遇到教師傳授非自己本專業的技能時,示范失誤的幾率會更高。因此,為了避免出現示范失誤現象,教師也要不斷地加強練習,力求使教學所涉及的運動技能達到自動化程度,從而才能真正地發揮示范作用。
3.示范位置過遠現象
體育課堂上的示范不錯誤、無失誤并非都能達到一定的效果,倘若示范位置過遠,學生難以觀察到教師示范的過程和細節,示范作用也難以發揮。例如,一位教師在做前滾翻示范的時候,把學生的練習墊子排放成扇形,本來是便于學生觀察,但是,教師在示范的時候,學生一個個蹲在墊子遠離教師的一端,觀察教師示范的距離約20米,可想而知,除了前排的學生似乎能夠觀察到教師的示范動作以外,后面幾排的學生都難以看到示范動作是如何完成的。又如,一節小學的跳遠課,任課教師設計的是讓學生跳墊子替代跳沙坑,并將示范墊子擺放在離學生較遠的位置,學生不僅難以看清教師助跑與踏跳的銜接動作,也難以看清落地的收腿姿勢。學生在觀察這種示范后的練習中,顯然對該技術依然是模糊的,也就很難掌握技術動作。因此,示范位置過遠現象也要盡力避免。
4.示范位置過偏現象
有些教師在體育課上做示范的時候,未出現錯誤、失誤或過遠現象,但是卻出現了位置過偏現象,同樣達不到應有的示范效果。例如,在一節實心球課上,任課教師做示范的時候,讓學生與教師同排蹲立,每人手持實心球,準備向后拋出,教師事先做一次示范,但是由于教師蹲立的位置過偏,示范的全過程幾乎沒有一個學生能夠觀察到,更不用說看清示范的方法了,這種示范顯然是無效的。又如,一節50米途中跑課,教師在跑道上做示范的時候,讓學生四列橫隊站立,教師示范前要求前兩排學生蹲下,便于后兩排學生觀察教師的示范動作,可是,學生蹲立和站立的方向卻與教師的示范垂直,且教師的示范沿著排頭學生的位置向遠離學生的方向跑出,假如學生不轉身或轉頭自行調整的話,幾乎所有的學生難以觀察到教師的示范。這些過偏的示范,不便于學生觀察,也就難以掌握動作方法。
5.示范視線阻擋現象
體育課上的示范,除了要注意位置適中,還要考慮是否有器材擋住了學生觀察示范的視線,假如有阻擋現象,也會無形中給學生的觀察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例如,在一節小學四年級的跳高課上,教師并排擺放了8組跳高架和海綿墊,教師的示范器械擺放在了學生使用器械的正前方靠中央位置,按說從場地器材的布置上來看,是較為合理的,但是當教師示范的時候卻發現,任課教師讓學生站在了8組器械的另一側。也就是說,在教師示范和學生之間,是一排學生練習的場地和器械,教師示范的時候,一幅幅跳高架都不同程度地影響著學生的觀察,顯然,示范效果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又如,一節健美操課上,教師把“課課練”部分要使用的自制器械沙瓶擺放在師生的一定間隔之間,后排的學生幾乎看不到教師的腳步動作,顯然,也難以觀察清楚上下肢的配合。因此,教師在做某項技術動作的示范時,要確保觀察視線不受任何物體的干擾。
6.示范缺乏指導現象
實際上,我們平日看到的體育課上的示范,盡管不出現以上幾種現象,有時,依然達不到應有的效果。究其原因,教師的示范存在著單純走流程現象,即為示范而示范,也就是說,在完成示范教學環節,不是為學生的學習而示范。這樣的示范,很容易出現既便是學生認真觀察了,也難以會看、看懂、看會,因為,教師示范的時候缺乏對學生觀察方法的指導。例如,一節高一年級的籃球單手肩上投籃課,教師講解之后,告訴學生,“同學們,下面老師給大家做個示范,你們一定要認真觀察”。學生聽到這種提示以后,開始認真觀察教師的示范動作,可是,由于教師沒有明確提出有任何觀察法的指導,結果大部分學生聽了教師要做投籃示范以后,大多把目光直接集中在了籃圈上,在等待觀察教師是否將球投進的結果。顯然,這種示范就存在著走流程的現象,學生因不知道先觀察什么,后觀察什么,而是根據籃球運動的興趣點,都在觀察投籃的結果,顯然這樣的示范是難以奏效的。
除此之外,有少數課上,還出現需要用器械的示范教師卻不用器械(如籃球投籃示范不用球、排球墊球示范不用排球),或甚至教師不做示范等現象,這或許與教師所掌握的運動技能水平有限有關。但無論如何,一旦教師在課堂上做示范,而且有必要做示范的時候,就要力求做到示范作用的正常發揮。
二、會觀察:評體育課教師示范的前提
基于前面談到的體育課有可能發生的若干現象,為了能夠促進評教師示范的效果,有必要談一談對體育課上教師示范的觀察方略。在評教師的示范之前,只有會全面、系統、深入地觀察示范的內容、過程、形式、方法和效果等,才能準確無誤地評出示范的真問題和好經驗,然而,該如何觀察示范呢?
1.了解示范的內容與過程
在體育課上觀察教師的示范,最先是要能夠通過教案了解教師在課上要做什么內容的示范,以及充分把握示范的過程。有了這樣的了解和充分的把握,在觀察課堂上的示范時,才能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我們可以通過瀏覽教案,獲悉主教材的內容,即要在本次課上學習什么技術動作,這一技術動作的學習,往往是需要教師做示范的。例如,主教材如果是要學習籃球的原地單手肩上投籃技術,課上教師會或多或少,或徒手或有球地做該項技術的示范。即示范的內容可以通過教案上的基本信息了解到。再通過查閱教師教的欄目的具體教學步驟與方法,可以進一步把握示范的過程,在哪里開始做示范,在主教材學習階段,安排幾次示范,在開始部分的時候有無提前發揮激發興趣的示范,在課的結束部分進行小結的時候有無回顧總結性強化對動作認知的示范。假如能夠在看課前事先對這些示范信息有所了解,觀察示范就能夠不失時機,且較為全面地把握示范的效果。
2.觀察示范的形式與技能
體育教師在課堂上所做的示范,不僅有不同的形式,還能反映出具有一定差異性的示范技能水平。而這些都是可以通過觀察課堂示范所能捕捉到的。然而,該如何觀察示范的形式,如何觀察出不同的示范技能?我們需要了解,示范大概有哪些形式:從與講解的搭配上來看,有只做不講的獨立示范,有邊講邊做的整合示范;從示范對象來看,有教師獨立的示范,有師生合作的示范,也有讓學生單獨完成的示范;從示范正誤取舍來看,有只做正確示范,有正誤對比示范;從示范完整性來看,有分解示范,有完整示范;從示范難易遞進關系來看,有先易后難的示范,也有先難后易的示范;從器材使用情況來看,有徒手示范,有器械示范;從示范人數來看,有單人示范,有多人一起示范等?;趯σ陨鲜痉缎问降亩鄻有院投嘁暯菤w納,在看示范的時候,就要能夠多一些思考和判斷。當然,有的形式是相互交叉的。例如,教師獨立示范的形式,既有可能是做的正確示范,也有可能做了正誤對比示范等。由此可以提示我們看課者,在看到示范環節的時候,在形式上要能夠從多個視角觀察與判斷示范的結果。
同時,我們還可以根據示范的具體情況,看到教師示范技能水平的高低,前面所談到的示范不良現象,都可以歸納到低技能水平的示范之列。相比較而言,中等技能水平的示范,就可以在觀察的時候發現,教師雖然正確地完成了示范動作,且位置適當,但是由于未能關注到學生觀察法的指導,因此,可以稱其為中等技能水平的示范。高技能水平的示范,主要體現在示范效果上,教師的示范能夠同時考慮到學生的觀察方法是否正確,并能夠及時正確地給予引導,又能結合學生觀察中出現的特殊情況,做出示范方式的調整等。其結果就很有可能出現:學生看見了、會看了、看懂了、看會了。接下來學生練習的時候,能夠基本正確地完成動作,即便是按照運動技能形成規律出現錯誤動作,也不會十分突出。
3.聆聽示范的提示與效果
教師的示范,往往會有一些語言相伴,大多是放在示范之前做一示范提示。但大多數教師習慣于提示學生:“同學們,下面老師給大家做一下示范,你們一定要認真觀察?!睆倪@樣的提示語中,我們獲取到的信息,無疑就是提醒學生下面到了示范環節,讓學生注意觀察。但是,這樣的提示與不提示沒有太大的差別,因為并沒有告訴學生如何觀察教師的示范。對于會觀察的學生而言,或許無需過多的關于方法的提示就能達到一定的觀察效果,而對于那些不會或不善于觀察的學生而言,教師示范的作用就很難在他們身上有所體現。因此,教師的提示如果不到位,甚至沒有提示的話,示范環節不但占用了寶貴的時間,而且還發揮不了應有的作用。體育課上聆聽提示語的時候,要能夠區分提示的程度,是否有方法的指導,是否有針對性的引起注意的要求。有觀察法指導的示范,例如,一節小學肩肘倒立課,教師示范之前的提示語是:“下面我給大家做一下示范,請同學們注意觀察:第一,我壓墊了沒有?第二,手指尖是指向哪個方向的?第三,在還原的時候,我做的是什么動作?看完以后我要提問?!边@樣的提示語顯然有明確的觀察法指導。學生聽了這樣的提示,都能夠把握住需要觀察的關鍵技術環節。
同樣,示范的效果除通過提示語能夠被預估到以外,實際上,教師示范結束以后,通過看學生的眼神、表情、動作、聲音等,都能夠初步判斷出教師示范的效果。例如,一節軟壘課,在開始部分,教師就做了一個漂亮、優美、標準的擊球示范,學生看了示范以后,先是異口同聲地發出了“嗚?。 钡馁潎@聲,隨后,又一同鼓起了熱烈的掌聲。教師問“同學們,想學嗎?”大家一起高聲回答:“想?!苯處熡謫枺骸跋氡壤蠋煷虻酶脝幔俊边€是一個響亮的“想”字回應了教師的提問。我們不難看出,這樣的示范,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對軟壘的興趣,說明示范效果比較明顯。當然,也有虛假示范效果現象,多發生在教師示范前向學生要掌聲的情況。例如,有一節小球操課,老師在示范之前,在提示中加入了這樣的語言,“同學們,如果老師做得好,希望能給老師一個掌聲”,結果,教師示范以后,學生都鼓起了熱烈掌聲,實際上,這種示范效果,假如不提出要掌聲,學生自然也會鼓起來的,因為,示范動作確實十分優美??墒?, 出現這種現象的課堂,多數是教師的自信心不足導致的。顯然,我們通過聆聽提示語和全面把握學生觀察示范的反應,能夠初步判斷示范的最真實情況
三、有技巧:不同視角評教師示范的策略
過去,看課者評教師示范的時候,很少專門就示范而點評,大多是將示范作為評課內容中的一部分來評說。如果示范效果明顯,可能作為優點來評;如果示范確實存在某種問題,可能就會直接或間接地指出示范的問題及根源所在,有的還會進而提出有針對性的改進策略。但是,當我們專門評體育課上教師示范的時候,就不能只是泛泛地評說優缺點,而是要多角度、全方位、深入性地評析示范的合理程度及效果呈現情況等。
1.從學生學的角度評教師示范的效果
看示范的方法和結果,決定著評示范所能達到的全面和深入程度。當我們從學生學的角度來評教師示范的效果時,大致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第一,評一評教師在示范的時候,究竟有多少學生在觀看示范,以及觀看時的精力集中情況,那些不看的或邊看邊溜號的學生在做什么,分析為什么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現象。第二,評一評學生對教師示范前的提示語的反應情況,有多少學生在按照教師的提示認真觀察,觀察學生都發出了哪些語言和行動。第三,通過學生觀察后做練習的情況,評一評觀察示范的效果,是不是有學生不知道教師要求做什么,不知道如何做,或提出讓教師再為自己重做示范的要求等。假如出現學生在觀察中走神,有可能教師在示范前提出的觀察要求不夠明確,還有可能是教師的示范水平未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也有可能是學生的學習習慣不良。假如學生在做練習的時候,發現大部分學生不能按照教師的示范模仿完成動作,或許是教師的示范位置不夠適當,大部分學生未能觀察清楚規范的動作方法。如果看到大部分學生做出了錯誤的動作,或許是教師自身的示范準確性不高,學生跟隨教師做出了錯誤的動作。如前面談到的站立式起跑一順兒的錯誤示范,結果學生在練習的時候,無一例外地都按照教師的錯誤動作做了“準確”的模仿。由此可以看出,學生在觀察示范和練習中的種種反應,都能夠推斷出教師的示范效果。好的示范過程與對示范標準的把握,能夠激發學生較為強烈的學習欲望,并能做出積極的反應。差的示范,學生的反應也固然是與之對應的,諸如溜號、動作錯誤等都說明了這一情況存在的可能性。
2.從教師教的角度評教師示范的能力
如果看示范的效果,我們選擇了從學生學的角度來把握,相反,我們還可以從教師教的角度分析、點評教師的示范能力。過去,我們會以是否掌握了運動技能,以及運動技能水平高低來判斷教師是否具有真本事。而現在,這種認識有待進一步提高。實際上,能否把自己所掌握的運動技能傳授給學生,這才是教師教學能力水平高低最貼近的評價標準。教師在體育課上,不僅要會做某項技術,還要有技能體現,更要把規范的技術和高超的技能傳授給學生。就教師的示范而言,示范的能力體現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點:一是示范是否確保了準確無誤;二是示范時機是否恰到好處;三是示范前的提示語是否具體到位;四是示范的方位是否便于觀看;五是示范中是否關注學生的反應;六是是否對示范效果做出判斷與及時調整等。過去我們談教師示范的時候,可能大多會集中在:采取的是哪個方位的示范(正面、背面或鏡面),示范是否正確等,實際上,新課改以后,為了能夠很好地貫徹落實課程基本理念提出的“幫助學生學會體育與健康學習”,我們不得不與時俱進,把示范的能力評價進一步提升為:不僅要看學生看沒看、看懂沒看懂、看會沒看會,還要強調學生會不會看,這些都是評價教師示范能力的集中反映。因此,在評示范的時候,我們也就不能只是對教師示范位置、形式、內容等做出好與差的簡單判斷,而還要評教師對示范所能達到綜合效果的駕馭能力,這種能力的差異性,也是教師會不會教的一個很重要的分水嶺。因為,教師示范是教師教的很重要要素之一和示范能力強弱區分的關鍵點,在于是否讓學生掌握了觀察的方法。目前,能夠體現出這種示范實效性的教師數量還有待增加,但需要教師們轉變對示范的認識。只有充分認識到學生掌握觀察方法的重要性,才能在示范的時候有觀察方法指導的具體體現。同時,我們也能夠把握“能做示范”(單純完成動作)者和“會做示范”(關注學生的學法)者之間的本質區別。
3.從課的實施角度評教師示范的時機
當我們提及課上的示范時機時,大家或許會不約而同地想到基本部分主教材教學環節的示范。實際上,從課實施的全過程來看,示范不一定都集中在這一環節之中,我們不僅需要拓寬最佳示范時機的范圍,還需要結合課的不同環節的實施效果,靈活把握不同內容示范的時機調整。就主教材規定要學習的專項運動技能而言,示范從基本部分可以向開始部分和結束部分延伸,前面我們已經談到了示范所能發揮的激勵和回顧強化作用。另外,既便是基本部分主教材學習期間的示范,是判斷一次示范還是多次示范,課的實施過程中,假如一次示范就足以達到效果,也就無須做出重復性示范。但是,很多情況下并非如此,往往根據課堂觀察到的教學效果,需要教師多次示范。假如我們在看課時,發現需要多次示范的未能如此,而無需多次示范的卻反復示范,評課的時候,我們都可以作為問題一并提出。另外,體育課上,除了對主教材運動技能的學習需要教師做示范外,有時,復雜的或專項的準備活動、不熟悉的游戲比賽方法等也需要教師做示范,以便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評示范的時候,不僅要了解當前體育課示范中存在的若干現象,還要掌握看課時觀察教師示范的有效方法,更要有評示范的技巧,并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對示范動作的優劣、示范水平的高低、示范效果的好壞等做出分層分類的評判。能否深入分析示范問題產生的根源,提出促進其完善的合理化的建議,也是區分評示范能力大小不可忽視的重要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