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上海國資記者 陳怡璇
上交所首設境外合資交易平臺
借助中歐國際交易所,便利雙重上市,簡化中資公司赴德掛牌流程
文‖上海國資記者 陳怡璇

5月27日,上海證券交易所、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與德意志交易所集團,就共同建設離岸人民幣金融工具交易平臺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在德國法蘭克福將成立一家合資公司作為該平臺的運營機構,即中歐國際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初步預計其在2015年11月運營。兩個月前,3月19日,中國財政部發布《首次中德高級別財金對話聯合聲明》,明確推動中德雙方成立人民幣金融工具交易平臺,開展以人民幣為計價貨幣的證券和衍生品交易,按照國際化交易所的標準開展上市、交易和清算服務。“一方面這將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因為對外貿易形成了大量人民幣沉淀在境外市場上,如果缺乏人民幣投資增值的渠道,那么境外持有人民幣的意愿會大大降低,使用比率也會大打折扣,成立交易所將推動貿易貨幣向籌資貨幣轉型;另一方面,服務‘一帶一路’戰略也是此次上交所成立合資公司的出發點,助推企業走出去步伐?!鄙虾WC券交易所資本市場研究所副所長曾剛對《上海國資》表示,這是繼滬港通后,上交所和中金所支持“資本市場雙向開放和人民幣國際化”的又一重要舉措。
此次合資公司以上海證券交易所、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與德意志交易所集團各自持股40%、20%、40%的比例成立,注冊資本2億人民幣。這一股權合資的模式是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一次有益嘗試。
“采用合資的方式,一方面不影響各自原有的存量業務,另一方面通過新設增量業務,利用各自優勢,獲得各自收益。”曾剛表示。
實際上,2013年,上交所理事長和德交所集團首席執行官在北京探討兩所合作時,就已提出了在歐洲建立離岸人民幣證券產品交易平臺、推動歐洲人民幣離岸市場建設的設想。當時即決定采用合資公司的方式。
此后,2014年3月28日,中德兩國中央銀行在柏林簽署了關于在德國法蘭克福建立人民幣清算和結算安排簽署諒解備忘錄,并于同日發表《建立中德全方位戰略伙伴關系的聯合聲明》。
2014年4月,上交所成為德意志證券交易所市場數據的官方受權發布機構,由上交所在香港的一家信息公司實現將信息行情的對接和分享。這一系列舉措都為中歐國際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鋪好前路。
目前合資公司的籌備工作由中金所副總經理陳晗作為牽頭負責,上交所理事長桂敏杰和中金所理事長張慎峰親自擔任領導小組負責人,目前依據德國的相關法律著手制定股東協議、戰略合作協議、公司章程制度以及產品運作方案等。
由于合資公司將采用中德雙方共同構成的人力資源體系,公司正式成立后,將于年末之前派出由中金所和上交所組成的中方人員10-12人,加上德方10余人的專業團隊,借助德交所運營團隊的支持,培養國際化人才,熟悉國際業務操作規則。
作為按照會員制方式組成的非營利性事業單位,雖然收益并非是上交所考量的重點,亦非其設立合資公司的初衷,但合資公司作為在德國注冊的股份公司,保持收益平穩,實現股份分紅,依然需要管理團隊注重經營管理,服務市場需求、建立完善的會員體系,盡快組織投資者隊伍,提升交易活躍度。
實際上,在搶占人民幣離岸中心的過程中,對人民幣感興趣的金融中心自然并非只有法蘭克福,英法德競爭極其激烈。
選擇德交所,一方面因為德國境內已有9%的企業使用人民幣結算中國的跨境貿易,居歐洲第一,開拓人民幣市場將進一步帶動中德貿易。
更重要的是,上交所與德交所早已有十多年的業務合作。德交所在交易系統的技術水平長期領先,2009年上交所新交易系統上線,也是基于由德交所和埃森哲共同開發的系統原型。
此外,面臨人民幣國際化機遇,德國法蘭克福亦希望能伴隨人民幣國際地位的上升改變市場格局,縮小其與英國等地交易所之間在機構聚集度、資金交易量、活躍度、國際化程度等存在的差距。
據了解,德交所作為全鏈條綜合性交易所,其產品橫跨現貨(股票)和衍生品(股票期權)市場。其涵蓋股權類產品,包括股票、存托憑證(DR);債券類產品,包括金融機構發行的債券、企業債券、政府債券,形成多樣風險結構的產品體系。
而上交所作為世界第三的證券交易所,截至2015年5月20日股票市價總值、成交金額、籌資額在全球主要交易所中分別排第三、第二和第三位,是中國國內唯一一家全產品線交易所,更加看重全產品線的交易能力。
曾剛表示,目前合資公司初期產品將以證券現貨產品為主,預計發行十種人民幣定價的基準產品,包括境外企業發行的人民幣債券、股票和境內企業在境外發行的人民幣債券、股票,以A股指數為基礎的ETF產品,以及以人民幣計價的資產證券化等產品,未來將進一步延伸至衍生品領域。而中金所的加盟無疑與上交所形成了最強組合。
以擅長衍生品交易的中金所,有已在國內上市滬深300指數期貨、上證50指數期貨、中證500指數期貨、5年期國債期貨、10年期國債期貨共5個產品,并積極研發股票指數期權、外匯期貨、利率期貨等產品。2014年中金所總成交合約數高達2.18億張。據統計,2014年滬深300指數期貨成交量在全球股指期貨產品中居第4位。
對國內企業而言,特別是涉及國際業務的企業,將增加一個可供選擇的上市地點。此前內地企業須先在香港或新加坡設立離岸公司,并在德國建立離岸公司的分公司后,才能在法蘭克福市場上市。而借助中歐國際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內地企業可以直接以D股或DR方式上市,簡化中資公司赴德掛牌流程。
按照德交所現行上市標準,擬上市公司至少成立兩年,股本至少達到75萬歐元(折合人民幣約503.54萬元),每股票面價值至少達到1歐元,且流通股比重至少為10%。
從參與平臺的上市主體看,可能以中國內地企業為主,將配合國內企業在“一帶一路”戰略過程中的項目融資。
目前,上交所鼓勵中資金融機構,尤其是香港子公司成為該平臺的特別會員,參與平臺交易,包括證券公司、銀行、保險、基金公司在香港的子公司,交易所搭臺,多方唱戲。
曾剛表示,去年3月證監會批準上交所籌建的自貿區國際金融資產交易平臺,與歐美市場時區跨度較大。如果今后能打通上交所的自貿區平臺與中歐國際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這一平臺,即可實現人民幣產品的24小時交易。合資交易平臺遵循德國當地交易時間,將覆蓋亞洲晚間、歐洲白天,以及美洲早間的交易時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