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上海國資記者 王錚
廣州國改

文‖上海國資記者 王錚
被謂為最具市場化的廣州市國資改革方案于5月25日印發出臺。打造若干國資金融控股平臺、競爭性領域企業擬全部整體上市、市屬企業2017年調整至30戶、允許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等內容無疑贏得市場少有的一致喝彩。該方案出臺的消息經媒體公布后的第一個交易日,就有9支廣州國資股票漲停。
“其既契合政策號召又迎合了市場所需。并且,不同于其他地方國資改革方案中內容多為方向性目標,廣州市國資改革方案有著極為準確的實施細則,讓資本市場有明確預期。”多家接受《上海國資》采訪的市場研究人士高度認可。
事實上,從2014年年底開始,廣州國資旗下企業屢有動作,如廣州友誼通過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100億元,收購廣州越秀金控100%股權;白云山、廣州浪奇分別定向增發實施員工持股;海格通信、廣電運通先后停牌,擬訂實施增資方案等。從目前來看,其顯然已預示廣州國資改革方向及偏好。
廣州國資以汽車、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與健康、地產等5大產業加上金融業為其核心產業。旗下上市公司包括廣汽集團(A+H),越秀地產(H股)、越秀房托基金(H股)、越秀交通(H股)、創興銀行(H股)、廣州浪奇、白云山(A+H)、廣州發展、廣百股份、東方賓館、廣電運通、海格通信、珠江實業、珠江啤酒、廣州友誼、珠江鋼琴、廣日股份等。
據《上海國資》了解,廣州國資改革方案體現出的地方特色最為顯著的是在四方面:一是將打造公眾公司、推進上市作為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主要實現形式;二是將資源整合作為優化國資布局的重要著力點;三是將推動國資金融業跨越式發展作為國資產業高端化發展的重要抓手;四是將化解政府性債務和提升準公益性企業市場化運作水平作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及民生服務的重要保障。
在上述四個特征中,推進混合所有制和整合資源最為市場看重。
“廣州市國企改革兩條主線是:其一,突出國有資本運作,推動混合所有制改革和上市公司的重組與整合;其二突出國資布局的優化,實現結構調整和重點發展。”申萬宏源在研究報告中表示。
當然,前期亦有不少地方提出打造公眾公司,推進企業上市,但廣州市國資改革方案細則、目的和手法似乎更為清晰,更易形成判斷。
其改革方案的表述是,充分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推動資產資本化、資本證券化,使國有控股上市公司成為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重要實現形式,2020年競爭性市屬企業全部實現整體上市或至少控股1家上市公司。
相關專家表示,“近期,已經實施了像廣州友誼、廣藥白云山等上市公司增資的多個‘100億工程’,可見廣州市國資委正從存量優化和增量提升兩方面著手推進資產證券化,從而推進混合所有制發展,加大‘二次混改’力度。”
“將激活存量與用好增量相結合,大力推進資源整合和調整國資布局,充分利用資本市場激活存量資源;用好增量資源,積極進入金融、民生等行業,為廣州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廣州市國資委的相關資料如是表示。

2014年以來廣州市國資委旗下上市平臺改革情況上市公司珠江啤酒珠江鋼琴廣日股份白云山廣州浪奇廣州友誼海格通信廣州發展廣汽集團東方賓館創興銀行越秀交運越秀房托廣百股份珠江實業越秀地產廣電運通廣州國資運作平臺入駐股權激勵拓展業務股權激勵資產整合股權激勵引入民資戰投資產整合股權激勵廣州國資運作平臺入駐股權激勵廣州國資運作平臺入駐股權激勵廣州國資運作平臺入駐引入民資股權激勵資產整合擬更名資產整合暫無引入民資股權激勵2015年6月2日公告,大股東珠啤集團100%國有股權被劃入廣州國發;2015年6月5日開始停牌籌劃非公開發行股票事項2015年5月26日,牽手人民出版社發展文化教育產業;2014年6月20日推最新的股票期權激勵計劃2015年4月29日,擬投資1.2億元收購及增持松興電氣40%股權對其控股;2014年6月16日,推出中長期激勵效果的激勵基金計劃擬增資白云山醫院;有員工持股計劃;2015年1月13日公告,擬向馬云旗下基金和廣州國發等定增募資100億元2014年12月29日公告,擬向廣州國發和公司員工定增募資6.5億元2014年12月8日公告,公司擬定增募資100億元收購并增資廣州金融控股平臺越秀金控,打造金控平臺;廣州國發參與認購2014年11月11日晚公告,擬定增實施員工持股計劃2014年11月11日,控股股東已由廣州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變更為廣州國發2014年8月5日公告,廣汽集團與比亞迪組建合資公司,發展新能源汽車;2014年7月11日公告,推6435萬份為期十年的股權激勵計劃;2014年6月24日公告,擬發行60億元A股可轉債,降低融資成本2014年6月27日成功收購廣州嶺南國際酒店管理有限公司100%股權擬更名嶺南控股數據來源:結合公開信息、中金/申萬宏源研究所、《21世紀經濟報道》2014年2月被越秀集團收購75%股權,助力越秀集團金融板塊2015年2月27日,越秀地產宣布將從做規模向做效益轉型,從機制機制上創新,推進事業合伙人制度2015年3月10日公告,擬向大股東廣州無線電集團和員工持股計劃發行2.1億股改革方式 改革措施
申萬宏源通過統計認為,廣州市國資委直接監管的企業主體較多,但分布面較廣,結構上并不盡如人意,其中大型企業占比仍然較低,而整體上市的的主體占比并不高,這些既是廣州市國資企業目前仍然存在的問題,也是這一輪國資改革大潮著力解決的重點。
據了解,未來廣州國資更具體的路徑是,在存量優化方面,廣州市國資委將支持存量上市公司利用資本市場,通過并購重組促進規模擴大、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并加強資本運作,適時增減持國有股權,籌集和整合資源加快發展。在增量提升方面,將鼓勵具備條件的企業通過首次公開募股、借殼、新三板掛牌等形式成為公眾公司。“這將以推動金融和準公益性企業上市為重點,推進金融企業優化股權結構并借助資本市場加快發展,推動準公益性企業利用上市平臺轉型發展。”業內專家表示。
對于國企整合資源,市場亦多加稱許。市場多數研究機構認為,因廣州市特大國企數量不多,資源相對比較分散,這既是廣州大力推動國企資產重組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廣州國企改革實現難度較低的有利條件。
“廣州國資委旗下國企以競爭性企業為主,競爭性國有企業資產整合難度、阻力不會太大,并且,廣州市擁有的上市公司平臺中,大多數有過資產注入、重組整合的歷史經歷,這方面廣州利用上市公司平臺進行資源整合的效率會很高。”看來,業界對廣州國資整合前景頗為樂觀。
改革方案亦在整合國企方面明確提出了時間表,至2017年,廣州市屬企業調整至30戶左右,實現市屬經營性國有資產的80%集中在關鍵領域和優勢產業,集中到前20戶大企業集團。
“2013年9月,廣州市實施了經營性國有資產統一監管,全市130多家市屬企業(包括金融企業)全部納入廣州市國資委統一監管。目前,已完成了63戶直接監管企業的重組整合,使直接監管企業數量減少為32戶。”相關數據顯示。
據了解,在2015年年底前,絕大部分委托監管將正式移交廣州市國資委直接監管。在此基礎上,廣州國資將圍繞核心產業,充分整合國資系統資源,支持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優勢的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提升核心企業的支撐帶動能力。
方案的另一引人注目的地方,在于潛力巨大的金融業改革。廣州國資表示,將國資金融業作為未來國資發展的重中之重,“推動國資金融產業跨越式發展”,這令市場激動。
方案表示,將圍繞廣州主導產業及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金融需求,重點實施“232”戰略,一是打造兩家金融控股平臺,打造成以銀行、證券為核心,全牌照覆蓋的綜合化金融業務平臺;二是做強做優三家銀行,支持其加快境內布局和業務發展,提升綜合實力和競爭力;三是做強做大兩家證券公司,通過增資擴股,引進戰略投資者,優化股權結構,增強資本實力,實現快速發展。
“力爭至2020年,國有金融資產保持年均增長20%以上,國資金融業增加值占全市金融業增加值的25%以上,國資金融業成為核心產業,為建設區域金融中心和打造現代金融服務體系作出更大貢獻。”廣州市國資委相關資料顯示。
華泰證券在其研究報告中表示,在越秀金控注入廣州友誼之前,廣州國資金融行業上市公司較少,所以,金融資源未來進行同業整合并尋求上市的預期很大。
這有其根據。此前,2013年底,廣州市曾出臺《關于全面建設廣州區域金融中心的決定》。業內認為,金融產業由此成為廣州市力圖壯大和突破的重點所在,并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
據了解,廣州國有金融資產主要集中在越秀集團和廣州金控這兩大金融平臺之內。
“兩大平臺金融牌照均較為齊全,擁有銀行、券商、信托、基金等控股企業。”公開資料顯示。
不過,在這兩大平臺中,因越秀集團近期注入上市公司廣州友誼,市場對其更有期待。
據了解,越秀集團資產總額接近2000億元,是廣州市資產估摸最大的國有企業集團,確立的產業體系是房地產、交通基建、金融等“3+X”體系。在金融產業方面,其擁有證券、期貨、基金、信托、產業投資、擔保、融資租賃、小額貸款等企業。2013年10月,越秀集團出資收購香港創興銀行,填補自己在銀行牌照方面的空白,除保險外,目前基本拿齊了金融牌照。
“越秀集團打造廣州市金融控股集團的意圖已非常顯眼。”業內人士表示。
廣州金控則是廣州市唯一以金融為主業的產業集團,旗下金融機構有廣州銀行、萬聯證券、立根融資租賃、立根小額再貸款、大業信托等。2014年,廣州金控資產重組170億元銀團貸款債務化解,并完成了立根融資租賃公司5億元增資,資本實力躍居廣州同業前三,萬聯證券增資擴股引進戰略投資者工作亦順利推進。
業內認為,廣州市將充分發揮廣州金控和越秀集團兩大金融控股平臺的資本運作實力,特別將做強做大銀行、證券、融資租賃、產業投資等金融業務。
此次廣州改革方案特別提到了推動提高準公益性企業市場化運營水平和自我發展能力,這在其他地方國資改革方案中亦不多見。
方案提出,將進一步提升地鐵、公交、供排水、環境治理、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和運營管理水平,支撐城市正常運作和基本民生服務保障,提升廣州城市競爭力。
業內由此預計,未來,水務、固廢處理類國企整體注入上市公司的可能性較大。
“在探索公益性國企市場化這方面廣州有可能走在全國前列,形成廣州國企改革的鮮明特色。”華泰證券在其研究報告中表示。
華泰證券認為,廣州國有公共事業單位目前市場化率較低,除了天然氣業務在上市公司廣州發展外,其他水務、固廢處理均由國有獨資控股。
“廣州市水務投資集團和廣州環保投資集團是規模較大的兩家廣州市屬水務和固廢處理類國企,如實現市場化運營,通過資源整合,業務注入現有上市公司的概率相對較高。”華泰證券研報表示。
據官網介紹,廣州水務組建于2008 年12月16日,主要統籌中心城區供水、污水處理、河涌綜合整治、濱水土地及其附屬水利設施等涉水項目的投融資、建設和營運,是集水務產業的策劃、設計、研發、投資、運營、服務于一體的大型國有獨資企業。其業務范圍涉及供水、污水處理運營,以及與涉水業務相關的投融資、工程建設、設計、咨詢、科技研發、信息技術、設備和濱水土地開發等產業鏈業務。
該集團旗下擁有廣州市自來水公司、廣州市凈水有限公司、廣州市自來水工程公司、廣州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廣州市水投土地開發有限公司、廣州水務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等6家全資子企業。
但規模龐大的廣州水投集團經營能力卻極為有限,廣州市政府財政曾予以大力補貼和注資,以降低其負債率。
“這有可能為其接下來的資源整合做準備。”業內猜測。
相比水投集團,廣州環保投資集團似乎更具確定性。其官網介紹,廣州環保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是由廣州廣日集團有限公司聯合廣州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廣州廣重企業集團有限公司共同出資組建成立的國有大型企業集團,致力于城市固體廢棄物處理設施的投資、建設、運營維護等公共性、環保性業務,以及城市固體廢棄物處理技術的研發、專業設備制造和銷售工作。
廣州環保投資的優勢明顯,其股東背景強大,廣日集團和廣州發展集團均擁有上市公司平臺。
“背靠上市公司,廣州環保投資獲取資源的能力頗強,預計在未來的準公益企業市場化改革方面,廣州環保投資將率先改革,或者引進戰投資,亦不排除注入上市公司的可能。”業內人士表示。
至少從目前看來,廣州國資改革方案已是后來居上,前景亦被期待。
此次廣州改革方案特別提到了推動提高準公益性企業市場化運營水平和自我發展能力,這在其他地方國資改革方案中亦不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