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雨哲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北京 100024
聲音在記錄片中的傳播作用分析
劉雨哲
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北京100024
摘要在紀錄片中,聲音是重要的記錄方式,良好的聲音不但能夠提升觀眾的感受,同時也能幫助觀眾更好的了解紀錄片的內容。因此,正確理解聲音的作用,對提高紀錄片的制作質量和滿足紀錄片的制作需求具有重要作用。關鍵詞 配音;解說;同期聲;敘事
在現實生活當中,我們去感受外面真實的世界大多都是通過眼睛去看、耳朵去聽這兩種感官來配合完成。因此,在紀錄片中除了已經拍攝到的畫面之外聲音元素也是不可或缺的,只有畫面與聲音的協調配合才能真正帶給觀眾全方位時空的立體感。另外,紀錄片相對于其他各類別的故事片來說,畫面構圖、布景的美感相對來說比較弱,也沒有演員生動形象的表演,因此,我認為,在提高紀錄片的觀賞性上,聲音比其他元素更加重要,同時,聲音帶給觀眾的影響和感受也是最直接的,對促進觀眾正確理解紀錄片內容具有重要作用。相比較于畫面來說,更能直接、快速、經濟、高效的表達所述故事的情節,進而一步推動情節發展,成為敘事發展的動因,所以,記錄表達真實性的方式有很多種,而聲音參與敘事,正是其中一種。現在越來越重要的聲音形式,是襯在畫面之下的解說詞。而解說詞的內容和聲音表現,是提高紀錄片播出效果的關鍵要素,對紀錄片制作和紀錄片的播出有著重要影響。
例如在紀錄片《紅旗渠》中,聲音的作用就比較明顯。在具體介紹中,紅旗渠由于誕生環境較為艱苦,其誕生時間正是中國相對困難的時期,并且紅旗渠的起止位置較遠,達到了1500千米,這種人工的引水渠,已經成為了具有世界意義的奇跡工程,在國際上享受重要聲譽。紅旗渠的紀錄片為了全景展現其修建過程,整個紀錄片幾乎是和紅旗渠同步拍攝的,拍攝時間跨度較長,達到了10年。
就我的了解,當時中國的經濟處于極其困難的條件,所以整個紀錄片的基調是有一種弘揚精神的宣傳作用在里面的,向聽眾傳達了林縣人民在物質條件十分艱難的情況下,克服了重重困難解決了林縣缺水的問題,為林縣的人民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使林縣經濟得到了有力的促進。紀錄片不只是向大家展現出當年興建的過程,更多的是林縣人民優秀品質的集中體現,所以要通過解說配音,弘揚一種紅旗渠精神,蘊含著黨的領導、群眾路線、干部作風、革命精神等十分深刻而豐富的內涵,通過激情澎湃的聲音的塑造,
讓觀眾了解了中國共產黨人的作風和品格,讓更多人了解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先進性。通過這個配音展示出時代特色和精神,使當時修建紅旗渠的精神完全的展示在觀眾面前,使觀眾更為直觀深刻的理解了修建紅旗渠的艱難,保證了紅旗渠這部紀錄片的整體制作水準,滿足了紀錄片的制作需要。在那個年代肯定是引起強烈的共鳴,但是就現在來看,在這個聲音的表現上來看,就從內三外四來講,情景再現上是大家都很有共鳴的,投入到那個在懸崖上辛苦開拓的畫面,所以聲音激情能直接的讓我們感受到,有一種代入感;但內在語和對象感我體會不太出來。外部的呈現技巧停連重音語氣節奏方面,就是著重感受在語氣上貼合國家那種正式宣傳弘揚精神的那種語氣語調,但我就自己個人而言,因為不處在那個時代背景之下,所以對這部紀錄片并沒有產生太多的共鳴感。
整部紀錄片配的背景音樂,是主動的、積極的、昂揚的,音樂的情感體現與片子內容、主題、基調相符,搭配協調,讓聽者并不覺得突兀或是感覺反差大,布局也很合理。
第二,《話說長江》。從這部紀錄片的拍攝時間來看,這部紀錄片誕生于1976年,這個時間正好是中國十年動亂剛結束,無論是國家經濟還是政治走向,都趨于正常,這個時期恰好需要一部展示國家精神和民眾風貌的紀錄片,以達到提振民眾信心和重塑國家形象的目的。在話說長江這部紀錄片拍攝過程中,解說詞鏗鏘有力,是一種時代的聲音,同時也是一種民眾精神面貌的代表。
這部紀錄片做了一些改變和突破,比如說第一次啟用主持人這個角色,希望通過主持人能夠達到活躍氣氛的目的,使整個紀錄片能夠在一種輕松活潑的氛圍內進行,提高紀錄片的整體觀賞效果,滿足觀眾的觀賞需要。
應用了這種方式之后,話說長江這部紀錄片取得了量好的收視效果,不但使觀眾獲得了真實的感受,同時也使觀眾在整體觀看中獲得了較多的收獲,滿足了紀錄片的拍攝需要,達到了紀錄片拍攝的預期目的。
《話說長江》幾乎全部都是同期聲,拍成都的茶館,里面熱鬧非凡的聲音、倒水的嘩嘩聲、小孩打呼嚕的聲音、說書的在講《三國演義》的聲音,都錄下來了,這樣子當然更加生動、更加生活化。紀錄片是一種記錄真實的藝術形式,因此,在給受眾訴諸于畫面真實、場景真實、設身處地感的同時也應注重從聽覺上帶給觀眾的真實和真切。紀錄片中的“紀錄”二字就說明了在紀錄的過程中客觀存在的各種聲音,包括人或物以及自身活動發出的聲音等等,它具有逼真性、真實性和表意性。因為這些在拍攝過程中收集到的原生態的聲音具有無論后期再怎么努力都無法達到的效果,這樣的場景直接帶來的效果是用什么樣的語言都無法描述的震撼,只有還原當時場景中,最真實的同期聲才能使影片得到最佳的效果。因此我們不得不說,這些在拍攝過程中收集到的原生態的人物語言、音像在刻畫當時的氛圍,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中有著極為特殊而顯著的作用,只有同期聲是對當時場景的最真實還原。
然后是《江南》,在課上就看了一部分這個片子,還記得老師還問了我們愿意看的人有多少和不愿意看的人有多少,還說了原因。我當時是舉手愿意聽的,因為我覺得聽著這個片子特別閑適,舒服,跟著鏡頭徜徉在江南水鄉之中。2009年的這個片子,技術較之前都有一個很大的提升,而且人民的生活也都逐漸好起來了,穩步發展,進入小康,時代需要的就是這種放松、休閑、輕松的文化紀錄片。任志宏深沉平穩的配音讓我覺得特別有畫面感,哪怕不看影片,就光聽他說,通過他的重音停連節奏語氣,都能讓我感到那種文藝風情氣息,一停一頓的,特別舒服,不用動腦子就光欣賞畫面聽著沉穩的配音,安靜舒適的不得了。
就感覺那種對象感和播講欲望還是挺強烈的,感受于心,再播講出來,傳達到我這的時候我就覺得特合適,直接情景再現于眼前。《江南》用全新的視角解讀了紀錄片中的所有內容,使觀眾能夠更好的理解紀錄片的內涵,達到了提高紀錄片拍攝和播出質量的目的。使整個紀錄片在整體制作品質上獲得全面提升。
最后,是前一段時間《舌尖上的中國2》的播出又掀起了一股紀錄片收視的熱潮。《舌尖》這兩年的出現,隨著人們物質生活的富足,對于食物的追求也是越發的精致,不只是停留在能吃飽肚子,而是要從食物的色香味各方面去考量,才能獲得滿足。在舌尖紀錄片的拍攝過程中,良好的解說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不少觀眾都對其中的解說有著較深的印象,并且有許多觀眾是沖著具有磁性的解說聲音而觀看的該紀錄片。因此,紀錄片中的聲音,是紀錄片的重要元素,同時也是紀錄片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舌尖》中音樂的運用帶來一定的節奏的變化,反復出現的一些聲音和畫面, 它直接作用于我的聽覺和視覺而使我能產生一種跳動的、有規律性的感覺。同時還營造那種自在安逸的氛圍,在享受美食的時候,聽著解說有一種美食就在眼前的真實感,每次我看的時候都會忍不住的咽口水。
解說詞的基本作用就是對畫面起著解釋、補充和升華,舌尖中的解說詞使內容得以更完整清晰的呈現,既發揮了解說詞的作用又發揮畫面語言特有的感染力和張力,而且確實是以畫面內容為主,解說為輔,在恰當的時刻、在真正需要的時候才使解說詞適時的出現,而且解說的聲音不跳戲,既補充了畫面沒有展現出來的內容,而且也有那種又生動的、娓娓道來的講述感。
在紀錄片中,不但需要有良好的影像給觀眾以真實感,良好的解說也是提升紀錄片整體質量的關鍵。在當前紀錄片拍攝中,拍攝手段和拍攝技術不斷升級,拍攝效果也日趨完美,良好的解說成為了紀錄片吸引人的重要元素。結合當前拍攝效果較好的紀錄片,解說和聲音對紀錄片的整體制作質量和制作水準有著重要影響,正確理解聲音對紀錄片的影響,對紀錄片拍攝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所以,在紀錄片拍攝中應重視聲音的作用,并將聲音作為主要的元素進行全面展示,保證紀錄片在拍攝和播出過程中能夠滿足實際需要,達到提高節目制作質量的目的。
再好的畫面,也要有聲音來配合,聲音元素的加入無論是同期聲、音樂還是解說詞,無疑都會拓展紀錄片的表現空間,提高著紀錄片的藝術性、生動性、思想性、真實性等等,因此可以說在紀錄片中擁有著與畫面同樣重要的作用。重視紀錄片中的聲音元素,使聲音與畫面得以更好的融合,以更好的表現形式、表現方式展現出紀錄片獨特的藝術魅力。
參考文獻
[1]李春頤.從探索頻道節目看影視紀錄片的發展模式[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3(9).
[2]蔣曉明.紀錄片的真實性與主體介入[J].現代傳播,2003(2).
[3]冷冶夫.紀錄片也能這么拍[J].數碼影像時代,2015 (4).
[4]儲超.紀錄片傳播傳統文化的價值[J].科技傳播,2015 (4).
作者簡介:劉雨哲,所在院校: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專業:播音與主持藝術
中圖分類號G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6708(2015)139-008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