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亞娣
(渭南師范學院物理與電氣工程學院 陜西 渭南 714099)
追溯商業銀行監管的歷史,大約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無論是政府,還是百姓,都十分關注銀行的監管問題。商業銀行的所有日常活動能否平穩運行?會不會像山西票號那樣最后發生擠兌風潮,發生破產、倒閉的狀況?作為運營者本身,更是在乎這個問題。萬事以預防為主,對商業銀行的運營也不例外,如果能提前進行監管,建立合適的預防體系,隨著商業銀行的日常運營,動態地查看其狀況,也許能讓管理者第一時間發現存在的一些問題,從而有較為充足的時間進行處理。圖像比較直觀,可以清楚明了的顯示某些特征,讓觀察者容易發現一些問題。本文重點討論了如何借鑒統計控制的思想,通過構造多元控制圖的方法解決商業銀行運作狀況的監測問題。
商業銀行能否實現平穩健康的經營,從根本上來講,要看自身的盈利模式、管理制度、資本充足情況,還要看是否具有償付能力、是否可以及時有效地抵御消極事情。由此可以看出,影響銀行運營不穩健的因素來自各個方面,宏觀與微觀、財務和非財務、外在的和自身的等等,所以在考察銀行的運營狀況時,應該事先建立一個合適的評估體系,比較經典的評估體系有:PEARLS(維護、財務結構、資產質量、收益與成本、流動性、增長)、CAMELB(資本、資產質量、市場風險、收益、負債、業務)和CAMELS(資本、資產、管理、盈利、流動性、敏感性)等等評價體系。每種體系的特點在不同程度地反映在了指標體系上,但都大同小異。
從商業銀行的財務入手,著重于銀行的內部評估,建立相應的評估體系,從資本充足程度、流動性、安全性、效益性、發展能力五個方面開展分析,具體指標為:資本充足率、核心資本充足率;拔備覆蓋率、不良貸款率、最大客戶貸款比;資產利潤率、資本利潤率、收入成本比;流動性比率、存貸比;利潤增長率、存款增長率、貸款增長率。
控制圖的作用是服務于監測以及做判斷的重要依據,它的資料來源于樣本數據,所以選樣在這個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對控制圖能否發揮其效用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為此,需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樣本的選擇。首先,所選樣本應該是在日常運營中比較穩健,或者是運營風險相比較能小一些的部門。其次,作為樣本,應具有代表性,在總體中應具有良好的分布,能真正代表總體。再次,變異性。銀行的運作過程不可能是一直平穩,存在波動是正常的,因此在挑選樣本時應具有某種程度的區別。最后,關于樣本容量的問題,要較為準確地發現運營過程中的一些情況,必須建立在大樣本的基礎之上。
本文選取十四家上市銀行2006年年報數據,對上市銀行的經營績效進行研究。樣本銀行包括:一是國有商業銀行,具體包括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二是股份制商業銀行,具體包括深圳發展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華夏銀行、中國民生銀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交通銀行、中信銀行。
相比較一元控制圖的制作過程,繪制多元控制圖的首要任務是對樣本觀察數據實施大幅度“降維”和綜合轉換處理,直至生成各個樣本單位的綜合得分。此后才能根據統計“3σ”規則,繪制運作風險綜合變動控制圖。因此,如何對樣本數據實施相應的統計處理,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下文就對此問題進行討論。
隨著多元統計方法的推廣和普及,因子分析方法所建立的綜合評價函數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認可,因子分析實現的是一種“降維”的效果。因子分析是從若干原始指標(變量)中選出較少幾個綜合指標(因子變量),反映原始指標的絕大部分信息,并且所選的因子具有獨立性,而且因子變量據該方法主要通過因子分析選擇幾個公共因子,以每個公共因子的方差貢獻率作為權數來構造評價函數,得到綜合評價函數值,之后按照該值進行評價,其值越大經濟實力越強。因子分析方法在多指標綜合評價方面優于其他統計分析方法,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方面已得到了廣泛應用。
將控制圖繪制出來不是目的,核心作用是要通過此圖反映被考核對象整體運作波動的狀態。為此,需要按照既定的評估體系對被納入考核對象的單位進行搜集評估資料,然后在對被考核對象實施綜合評估,在此過程,利用繪制控制圖時采用的樣本統計處理結果,最終在控制圖中標示得到的評估值,為銀行監管提供一定的判斷標準。
為了保證評估體系中各項指標的評估方向一致,一般需要對逆指標進行倒數變換。中國人民銀行確認的存貸比標準值為:存貸比≤75%。過高或過低的存貸比都會對銀行造成不良影響,因此存貸比指標屬于適度指標,對其進行正向化處理,使用公式;而對于反向指標如不良貸款率、收入成本比等,首先使用公式5 8)對其進行正向化處理,然后對正向化處理后的樣本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最后對標準化處理后的數據進行分析。
為達到保留原始信息80%的信息要求,本文選擇四個公共因子,累計貢獻率達到82.7%是相當的高了。接著可以看到因子載荷矩陣,從而得到因子分析模型。因為因子載荷矩陣的不唯一性,我們可以采用方差最大化旋轉使得各行的離差為接近1或0,從而公共因子可以很好地被解釋,故先進行因子旋轉,選用的方法是最大方差轉軸法,從中可以得到各公共因子的線性關系,如下:


圖1 作為標準的控制圖
公共因子 F1在 X1、X2、X5、X6、x7、X8上的載荷大,即資本充足率、核心資本充足率、最大客戶貸款比、資產利潤率、資本利潤率、收入成本,反映了各商業銀行的資金盈利情況。公共因子 F2在 X3、X4、X11、12上的載荷大,即撥備覆蓋率、不良貸款率、利潤增長率、存款增長率,反映了商業銀行的資金安全性。公共因子F3在X9、X13上的載荷大,即流動性比率、貸款增長率,反映了商業銀行資金的流通性。對于盈利性、安全性、流動性的矛盾和統一,銀行經營的總方針是謀求三性的盡可能合理的搭配協調,盈利性為銀行的目標,安全性是一種前提條件,而流通性是銀行的操作性或工具性的要求,銀行在保證安全性的前提下,通過靈活調整流動性,來致力于提高盈利性。公共因子F4在X10即存貸比上的載荷大,反映了銀行資產配置能力,存貸比越小,銀行資產配置能力越強,越有利于商業銀行競爭力的提高。
通過對各因子得分加權數得到銀行的綜合得分,反映他們的綜合實力。權數為各因子對應的特征值除以這四個特征值之和,即貢獻率,因為除數相等,此時用特征值代替貢獻率成為因子得分的權數。得分為正的銀行市場競爭力較強,為負的則較差。可見,我國銀行業絕大多數的銀行實體缺乏有效的市場競爭力。從11個銀行的綜合得分來看,最高分和最低分差距較大,我國銀行業核心競爭力參差不齊,有自身不同的特點。
由總得分數據可得均值為0.000437,3σ=1.604017,從而可繪制出控制圖,見圖1。
經過處理后數據得到的控制圖,只要給出下控制界限就可以了。一旦當被評對象的綜合值落在下控制界限的下方,表明該單位的運作風險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要采取相應的控制和改進措施。如果被評對象的綜合值落在控制圖中心線上方之外,說明該被評對象整體運行良好,不會出現統計意義上的經營失敗風險。
使用控制圖來監控銀行的操作有巨大的益處,它是完全基于銀行體系日常運作實際情況的評估,擁有良好的管理靈活性。當然,使用此方法時,作為一個參考代表性的樣本選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專業知識、豐富的經驗和細致深入地研究是信貸審核員必備的。除此之外,樣本取決于環境和需求的變化,需要適當地進行變化和更新。
[1]栗秋佳:基于質量管理工具的交行包頭分行信貸風險管理研究[D].包頭:內蒙古科技大學,2010.
[2]章彰: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3]杰克·L·金著,陳劍等譯:運作風險度量與建模[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4]楊軍:商業銀行客戶評價[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9.
[5]安東尼·桑德斯著,劉宇飛譯:信用風險度量[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1.
[6]耿修林:管理統計[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