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宏偉
【摘要】高一是初中與高中學習的過渡階段,尤其是英語聽力教學,高一英語聽力教學的質量,如何直接決定著整個高中階段乃至以后英語的水平。因此,高一英語聽力教學不容忽視。本文分析了當前高一英語教學的實際,結合克拉申語言輸入理論,論述高一英語聽力教學中的實踐探究,談談自己的體會和感悟。
【關鍵詞】高中英語 高一聽力教學 克拉申語言輸入理論
聽說讀寫是英語的四個基本功能,在對語言交際的聽說讀寫四個方面進行分析和研究,在日常交際中,聽占45%-50%,幾乎是四者的一半,說占25-30%,讀占16%,而寫只有9%。從這個比值足以看出,聽說的重要性,“聽說領先、讀寫跟上”的實踐基礎和理論基礎。高一是初、高中的過渡階段,聽力又是師生們的容易忽視的一面,因此,提出高一英語聽力教學意義非凡。
一、目前高中英語聽力教學現狀
1.語速問題。剛升入高中的學生,習慣了初中英語的慢節奏,剛聽到語速快的英語,一時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往往還沒反過神來,聽力材料就畫上了句號。
2.聽力設計問題。聽力的問題設計偏難,有的需要幾次推理,有的問題使學生聽不出話外之音,使學生對聽力問題的處理上力不從心。
3.詞匯量問題。詞匯量的多少,直接影響著聽力的質量,決定著聽力能力的大小,詞匯量的困乏,使聽力時無法對聽力內容和聽力問題的判斷和選擇,聽不懂、看不懂,完成問題猶如負重登山,盲人摸象。另外,語法知識的困乏也是影響聽力的主要原因之一。
4.心理原因。在聽力教學過程中,高一學生對聽不見、摸不著的聽力材料力不從心,面對看不懂的問題,感到束手無策,于是,逐漸對聽力有種敬畏感,見到聽力就害怕的內心恐懼感。焦慮、恐懼導致聽力的無法正常進行。
二、克拉伸語言輸出理論
1985年克拉申提出了The input hypothesis,即語言輸入假設輸入理論。他認為聽力問題得力于聽力和閱讀。基于這個問題,克拉申提出了語言輸入要具備四個特點:可理解性,既有趣又關聯,非語法程序的編排,以及足夠的語法量。克拉申語言輸入理論是經過理論聯系實踐的結果。在聽力訓練過程中,有效運用克拉申語言輸入理論,也已解決高一學生聽力過程中的種種弊端,使聽力教學助英語教學走向高效。
三、運用語言輸出理論,提高英語聽力教學
高一英語教學中,師生么都明白聽力教學的重要性。怎樣進行聽力的有效教學,克拉申語言輸入理論給我們以啟示。筆者認為,聽力訓練未必練習成套的聽力訓練題,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根據課堂所學,精心設計聽力問題,有效推進高一聽力教學的開展。
1.注重語言材料的可理解性。語言輸入理論的第一個特點就是語言的可理解性。如果說話者使用孤僻的詞匯、大量的俗語、俚語和成語,使用大量的語法知識點多、句法難的句子進行交際的話,那么,能聽懂、看懂說話者意圖的微乎其微,這樣的話,交際就出現“失真”現象。如學習The world of our senses的Welcome to the unit時,對blind、deaf的理解可以設計聽力練習:Who cant see?A the deaf B the blind C the deaf& the blind 這個聽力設計既與學習材料密切相關,問題的難度也不大,直觀,適合于高一學生,而如何以問題Why cant the blind see?Why cant the deaf hear?等問題的設計,會使學生們束手無策,無從下手。
因此,聽力材料的選擇,務必應針對高一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實際情況,而選擇或者設計利于學生聽懂的語言材料,看懂的聽力訓練題。否則,難題會使學生退避三舍。
2.注意聽力材料的趣味性、關聯性。語言輸入理論要求聽力材料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相一致,材料的選擇,問題的設計也需要兼具趣味性,問題不能太難,太難會使學生望洋興嘆;太容易,對學生來說心理上感到輕視,不能引起學生的足夠的重視,不能激發學生的聽的興趣,對聽力訓練效果不大。
如教學The world of our senses的Task時,為故事寫開頭和結尾,是Task的重點之一。那么,在教學前,先不急于說出教學目標和要求,而是播放一段錄音材料,提出相應的問題,而通過聽力訓練的形式,讓學生自主構建學習目標,從而使學習更高效。如Tapescript:Remember you need to write a story for the competition next week.Before you begin,you should......而設計問題:The question your teacher asks are for the _____ a start a story b body of the story c ending of the story.這樣的聽力訓練,聽力材料是學生所感興趣的話題,聽力練習與學生的實際又相吻合,且聽力無論是材料還是練習的設計都相對來說不難,容易使學生感到成功的感受,增強聽的自信。
3.堅持聽力教學的漸進性。無論做什么事,都有一個先易后難的過程,聽力訓練更是如此。對于高一學生而言,如果剛開始聽力材料語速特別快,問題的設計又偏難,設計的5個問題,學生幾乎都做錯,那么,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對聽力感到距離遙遠,隔了千山萬水,不能靠近。無論是聽力材料的選擇還是問題的設計,都應該注重層次性和曾遞性,使學生逐漸適應高中聽力的訓練要求和訓練形式,有效推進聽力教學。
學生的聽力訓練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高一英語聽力教學中,堅持語言材料的可理解性和趣味性,注重聽力的質量和數量,使聽力教學不再難,使學生養成多聽的好習慣,使學生在高一階段就提高聽力水平,從而進一步提高英語學習效率,英語成績得到進一步提高。
參考文獻:
[1]曹鳳茹.高一聽力教學中存在的困難及應對策略[J].學周刊A版,2010(3).
[2]夏家平.高一英語聽力課堂教學方法新探[J].中學英語之友(綜合版),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