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思忠
新課程倡導教學中要開展啟發式,小組合作討論,重在提高和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精神和競爭意識,并讓學生養成聽取意見的良好習慣,虛心向每一位同學取經,相互幫助,相互促進和發展。
一、在互動式學習中,取長補短實現“互補”效應
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每堂課在組組互動中,讓學生敢于暴露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在組組互動合作中,教師要善于誘導學生群策群力,虛心討教,在學習上取長補短,共同切磋,發揮每個學生的智慧,真正實現“互補”效應,讓學生在合作中體驗快樂。合作學習中的認知沖突,是智慧的碰撞,可促進學生再思索、再探討。例如我在講“求代數式的值”問題時,可出示這樣一道題,已知:x2+x-1=0,求x3+2x2+1的值。我從不同途徑引導學生思考,一、二小組用分離法,通過拆項,補項將原式分離出x2+x-1,代之以0;三、四小組用降次法,把已知條件變為x2=1-x,再用1-x代入x2;五、六小組用豎式除法,求出(x3+2x2+1)÷(x2+x-1)的商式和余式,這幾種方法都比較簡捷地求出代數式的值是2,從而避免了繁雜的計算。學生通過合作順利地解答了求值問題。學生之間互幫互學,增進友誼,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二、在互動學習中,培養學生敢于提問和質疑的能力
敢于大膽提問是數學學習的一個重要品質。在師生互動合作中,有著平等的師生關系和友好的學習氛圍,可以消除學生“怕”的疑慮,讓其大膽提出疑惑,求得幫助。我在和學生的合作學習中,經常鼓勵他們把疑惑提出來,雖然在課堂上可能會暫時打斷教學層序,但此時,我并不責怪,而是表現出對勤學好問學生的喜歡,讓其大膽放心地提出問題,讓他感到自己的提問是主動思考和有能耐的表現,從而提升他們對學習數學的興趣。
在師生互動合作學習中,要鼓勵學生敢于質疑。讓學生不盲目相信書本和他人,對書本上的錯誤,對老師講課時出現的疏忽或同學學習上暴露的各種錯誤,都敢于提出,敢于質疑。
如,在講“一元二次方程根與系數的關系”時,我故意漫不經心地舉例:“由剛才的關系,方程3x2-5x+3=0的兩根之和就應為1。”當時,沒有哪個學生看出破綻表示懷疑。于是,我有意停頓一下,提醒:“哦,剛才我是隨便舉例,你們覺得有問題嗎?”馬上,學生開始注意了,在下面嘀咕,“好像這個方程沒有實數根。”
有學生拿筆在紙上劃,有的心算,很快大家有了一致答案:這個舉例是錯誤的。因為這個方程沒有實數根,所以,根本就不存在兩根之和。于是,我抓住教育契機,鼓勵學生要敢于思索和懷疑,獨立思考并通過尋求幫助來找到解決的辦法。
三、在互動學習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在互動學習中,學生的認知過程、學生間思維碰撞的過程,時常會有思維火花閃現,這種火花往往會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同時,在互動學習中,我還運用多媒體課件,將文字、數據、圖像等信息通過多媒體處理,讓學生在自己熟悉的問題上,從不同角度進行觀察和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這樣不但鞏固和擴大了學生的知識,而且完善和提高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