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人煥
在傳統教學中,我們教師擁有絕對的權力,覺得自己高高在上,認為自己的職責就是“傳道、授業、解惑”,自己講什么,學生只有洗耳恭聽的份,學生既沒有“異想天開”,也沒有“離題萬里”。其實,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利于構建高效語文課堂。因此,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怎樣運用新穎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是一項很重要的任務,下面是我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幾點粗淺看法,僅供大家參考。
一、把自主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
獨立是自由的前提,如果我們不能從事自由的活動或者是在活動中不能按照個人的意志行動,那就不是真正的自由主體。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要想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就應該讓學生有獨立性,也就是把“權利”真正還給學生。例如,在學習《荷塘月色》《赤壁賦》《廉頗藺相如列傳》等課時,我積極把“選擇權”讓給學生,讓學生自己閱讀、自己欣賞、自己感悟,給他們充分的自由和權利,而我只是幫助學生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在學習《荊軻刺秦王》《記念劉和珍君》《林黛玉進賈府》等課時,我積極把“說話權”教給學生,讓學生自由發表自己的看法,而我則做學生忠實的
聽眾。
二、采取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
我們大家知道,要想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想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我們教師就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材要求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因此,在學習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時,我常常采用自由朗讀、課本劇表演、分角色朗讀、演講、辯論會等方式組織教學。比如,在學習《孔雀東南飛》一課時,我組織學生進行課本劇表演,學生熱情高漲,他們積極備戰,有的找資料,有的編劇本,有的選演員,有的找道具,他們忙得不亦可乎,而且還增加了合理的想象;在學習《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課時,我組織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學生分小組進行,朗讀形式不但多樣,而且很有感情,正是這種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才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葉瀾教授說:“課堂中的老師和學生,不只是教和學的關系,他們其實是在一起感受課堂的生命涌動與成長,這樣的課堂,學生才能得到多方面發展。”總而言之,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有著巨大的生命活力,只要我們教師積極改革課堂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課堂上唱主角,我們的課堂一定會煥發勃勃生機,我們的學生一定會進入樂學境界,我們的課堂一定會很高效。
參考文獻:
周文琴.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江蘇省教育學會2005年中學語文優秀論文集[C],2005.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