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秀玲
義務教育階段的化學課程是化學教育的啟蒙階段,化學教學應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感受化學的重要性,提高對化學的學習興趣;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體驗學習過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與合作的能力以及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要實現這些,歸根結底是課堂教學效率問題,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那么,如何提高化學課堂教學效率呢?
通過多年來課堂教學實踐的探索和課題的研究,對化學課堂教學策略有了新的認識。
一、情境創設導課,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創設情境,是指教師將抽象深奧的化學教學內容融入一種假設的或真實的環境中,呈現給學生,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化學教學常常可以通過歷史故事、新聞資料、生活常識、實驗、科研成果等作為導課情境,引起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1.從實驗著手創設情境導課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課堂教學中應盡量運用化學實驗來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例如,通過酸堿指示劑的變色反應,使學生掌握酸堿指示劑和酸的通性。所以化學課堂教學盡量開發實驗的功能,把知識教活,把學生教活,讓學生喜愛化學,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2.新聞資料導課
大氣污染的學習可以通過新聞報道導課。例如一些有關PM2.5的報道。
3.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選擇一些實例
如用米飯變餿這一生活經驗來講緩慢氧化。
4.利用實際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如“神十”升天時,所用燃料氫氣的量的多少。
二、提高教師個人素養,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1.豐富知識儲備,塑造個人魅力優化課堂教學內容
要想給學生一碗水的知識,教師自己就應該擁有一桶水的知識量。在學生心目中就會形成對教師良好的印象,甚至崇拜這位老師,教師豐富的知識儲備和別具一格的個人魅力會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2.優化課堂教學內容
課堂教學內容設計要符合學生個性,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為本,一起為了學生發展的教學精神,我們可以借助多媒體等學生喜歡的教學手段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盡量掌握更多內容。
總之,課堂教學過程做到自始至終由教師有效整合教學資源,合理搭建教學平臺,學生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當然教學所涉及的環節是方方面面的,老師必須方方面面地考慮問題,使教學效率達到最大化,才能真正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