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飛
摘 要:由于語文是一門見效較慢的科目,許多學生對語文科目產生誤解,認為學和不學都一樣,反正都很難提高語文成績。關于閱讀更是沒有什么規定,讀哪些內容,不讀哪些內容,對增強語文閱讀才能,一朝一夕亦無法見到成效,所以,使學生學習語文十分懶惰。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則必須要調動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
關鍵詞:初中語文;學生的積極性;趣味性;會學習
一、加強教學的趣味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加強語文教學的趣味性就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的必要前提。有趣味的教學活動往往會讓學生產生深厚的興趣,使他們主動積極地參與,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走進語文,愛上語文,當然,也會隨之提高語文的教學質量。例如,在學習成語的過程中,當講課時牽涉三十六計的內容時,我拓展了其相關的故事,學生聽得聚精會神、興味盎然,切實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之后,我用比賽的方式查驗了三十六計的內容,學生的積極性仍然很高,居然可以將故事情節倒背如流。下課時,我給學生布置了作業,讓學生去查閱課外讀本找到與計策有關的歷史故事,并在下一節語文課上講給大家聽。學生從被動學習變成了主動學習,逐漸對語文課產生興趣。由此可見,加強教學的趣味性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著非常關鍵的作用。
二、適量切入歷史人文知識,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初中語文課程本來是可以生動、靈活教學的,但許多老師將語文教學作為機械的知識傳授課,讓學生靠死記硬背的方法來學習語文知識。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把語文課程的內容變得更加豐富多彩起來,在不反客為主的狀況下,適量切入一些課外的歷史人文知識。例如,在講授人教版的《岳陽樓記》這篇課文時,為了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先叫學生將本篇課文熟讀,再把岳陽樓的相應歷史文化具體介紹給學生,當學生深刻地記住岳陽樓的知識后,我又對學生提問:“你們知道我國的四大名樓是哪些嗎?”學生都說不知道。然后我給學生播放了一段視頻,讓學生欣賞了其他的三座名樓:滕王閣、蓬萊閣及黃鶴樓。這樣教學,不但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而且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初中的語文教學中,老師不應當將語文教學當作一堵墻,而應當將它當作中國文化的橫切面,抑或是一個窗口,老師需要讓學生看到語文天地的寬廣及美麗。
三、引導學生“會學習”,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大家對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著重強調學生要“會學習”。唯有讓學生學會了學習方法,才可以在知識的海洋中翱翔,才可以讓學生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現代接班人。在初中的語文教學中,老師必須要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使他們懂得獨立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經過自主探究去獲得語文知識。讓學生在學習途徑中訓練自己的思維能力。例如,在講授《向沙漠進軍》這篇課文時,我對學生提問:“你們是如何理解課文題目的?”有的學生說:“是治理沙漠的意思。”還有的學生說:“是改造沙漠的意思。”我說:“你們說得都有道理,但是理解還不夠透徹。”我讓學生再讀課文深入思考。學生讀完課文后,有的學生說:“課文題目突顯了沙漠對人類的傷害大,它是人類的敵人。”還有的學生說:“課文題目突顯了治理沙漠的難度非常大,才用到‘進軍二字,表明需要如軍隊攻下堡壘那樣困難才可以戰勝沙漠。”這樣教學,不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讓學生掌握了學習的方法,進而提高這一堂課的教學質量。
總之,在初中語文授課過程中,唯有使學生將學習作為一件樂事及美事來做,才可以更好地獲得教學成效。這需要老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想方設法幫助學生領悟到學習的快樂,才可以讓他們對學習產生強烈的熱忱,才可以使他們積極地參與教學。
參考文獻:
[1]邱云菊.“小組合作學習”熱現象背后的冷思考[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8(09).
[2]鄒倫海,劉焱明.淺談開展合作學習的有效策略[J].湖北教育:政務宣傳,2004(03).
[3]文濤.論有效的課堂小組合作學習[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2(12).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