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艷
摘 要:通過問卷調查,明確學生在學習態(tài)度、興趣、方法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了解學生喜歡的地理教師應該具備的素質。針對問卷反映的問題,結合教育教學實例和相關理論,論述了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地理學習習慣等教學基本策略問題,旨在為廣大地理教師提供參考,更有效地進行自然地理教學。
關鍵詞:自然地理;地理教學;策略
因為地理學科自身的特點和學生水平的差異,高一年級學生的自然地理學習一直都很吃力,筆者想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因勢利導、對癥下藥地開展教學策略研究,以提高自然地理“教”與“學”的效果。所以,于2014年5~6月,對高一年級20個班的學生的地理學習現(xiàn)況進行了問卷調查。
一、學生地理學習狀況及結果統(tǒng)計
1.問卷調查的目的
目的是了解學生對高中地理知識的掌握程度、學習態(tài)度、學習興趣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有效的改善措施,為自己以后的地理教學提供參考,在課堂上精心設計不同課型的教學策略,更有效地進行自然地理教學。
2.問卷結果統(tǒng)計
本次調查共發(fā)出問卷200份,回收193份,廢卷2份,有效問卷191份。整理分析得到以下結果:(1)初中的地理學習情況不容樂觀,學校基本上沒有開課,或者只開一節(jié)來應付上級的檢查。(2)81%的學生對初中地理知識不了解,對地理知識的掌握情況更差,連中國有幾個省級行政區(qū)都不知道。(3)在地理學習態(tài)度上,92%的學生不愿意課后花時間學習地理,其余的學生認為花一點時間還行,但不能影響其他科目的學習。(4)在學習方法上,絕大多數學生認為熟記就行啦,不需要理解。在遇到不會的問題時,他們多數去問同學或者置之不理。(5)參加地理課外活動的情況更是糟糕,只有很少的學生偶爾參加過,其他學生是從來沒有參加過,對地理的學習興趣很低。(6)學生喜歡的教學方式是:多外出實踐、自主探究(但老師最后一定要總結)、和諧教學法、競賽法等。
二、學生學習現(xiàn)狀的原因分析
1.學生地理知識薄弱
絕大多數學生因為中考不考地理,學校和學生都對地理不重視,造成他們對地理知識總體了解不夠,連一些常識性的知識都不知道,特別是對地圖知識更是無知。課外更是很少有學生愿意主動去參加地理相關的活動,也很少去閱讀地理知識。
2.地理學習態(tài)度不積極
學生一進入高一就開始學習高中階段最具難度的知識點,這部分知識的學習,不僅需要學生有很好的地理空間思維、還要結合物理、數學、化學等學科的一些他們還沒有學過的相關知識來解釋一些內容,學生接受起來很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難提升。
3.學習習慣不好
絕大多數學生認為地理是文科,只要背就可以啦。其實要想學好地理,理解、看圖和分析等能力是很重要的,必須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三、教學策略
1.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和諧融洽的師生情感,是學生樂學、愛學、勤學、巧學的內在動力。師生在合作、尊重、理解的基礎上愉快地共同完成教學任務是教學改革的出路之一。
(1)引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愉悅感
我們都知道如果一個人的情感體驗是積極的、愉快的、精力充沛的,那么他的感受就高;如果情緒低沉、疲勞不堪,他的感受就會降低。教師在教學中應積極地投入情感教育,時時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歡樂,及時給予鼓勵和正確評價,以情激情。我常在課堂練習時設計小組競賽搶答,答題要在課前精心設計好,先是小組代表回答,本組成員相互補充,把題目回答得完整便可得分。然后,根據難易程度設計幾道搶答題,答對者可為本組爭得一分。這樣,聽課時學生的注意力相當集中。答對的學生為本組贏得了成績,組員們都對他投以感激的目光,有的還豎起大拇指。那種獲得成功的喜悅之情不言而喻。
(2)幫助后進生獲得自我提高感
后進生由于在學習中多次受挫,造成缺乏自信或產生自卑心理,對自己的學習感到力不從心,因此更希望得到尊重、信任與關心,更渴求得到一個好成績。作為教師,首先要對他們充滿信心,主動找他們談心,消除學生的恐懼心理,用熱情和真誠贏得學生的信任,并善于挖掘后生思維的閃光點,尋找合適的機會,使他們的才能有所表現(xiàn)和發(fā)揮,提高其自信心。在備課時,教師應設身處地為后進生著想,認真鉆研教材,精心選擇教法,編寫詳細的教學方案,充分發(fā)揮教具的直觀作用。
2.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地理學習習慣
(1)培養(yǎng)看圖識圖能力
地理科學是以一定的空間為研究對象的空間科學。在地理的教學中要圖文并茂,才能使地圖變得易懂,文字變得有所依托,才能更好地拓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地理教師根據教學目標聯(lián)系學生實際情況,提煉教材,精選具有典型意義的地圖,然后加以巧妙設計和加工,盡可能在“圖”的基礎上涵蓋教學目標所要求的重點內容。根據圖與圖之間內在的地理邏輯,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地把各章零散的知識串聯(lián)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使學生逐步形成對整本教材的總體性的把握,構建比較系統(tǒng)的知識能力體系。
(2)養(yǎng)成課前預習、課堂自主學習、課后總結復習的習慣
課前預習可以使學生變得主動,使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得到培養(yǎng),提高學習效率。課堂上學生的自主探究活動使學生真正處于學習的主體地位,創(chuàng)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真正起到能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能充分發(fā)揮他們自主學習精神的目的。課后總結復習可以把握好主干知識,使主要的知識點得到鞏固。
3.加強教師的教學水平
在地理教學中從課前準備到課堂實施,地理教師都要講究策略,使教學藝術化,注意在教學過程中拓展學生的思維水平。
(1)地理教師要精心備課
備課既要吃透教材和大綱,又要吃透學生和教法。因此備課時,一要注意與學生情感共鳴,這樣他們接受的地理事物往往能長久地保留在頭腦中。二要與時俱進,講課時能結合最近的熱門話題,往往很容易引起他們求知的欲望。三要針對學生原有的基礎和智力層次,巧妙設計課堂教學結構,提出不同的教學目標和相應的教學策略。
(2)多參加教研活動
教研活動的內容集中在對教材中重、難點和考試范圍的探討上,每學年都會針對考綱的不同有不同的變化。還有就是聽課、說課、評課和聽報告,看別人的教學實例,啟發(fā)我們的教學,收益頗多,應該多學習別人的長處。
參考文獻:
[1]林憲生.地理教學基本理論問題[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
[2]夏志芳.地理課程與教學論[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