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遵慶
“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在我校已全面運用2年了,通過運用,我感覺這個模式非常好,很適合歷史教學,符合現在的教育理念。在課堂上,教師教得輕松,學生能積極參與,學生充滿了活力、情趣盎然。下面談談我在模式運用中的具體做法、想法及反思。
一、揭示學習目標
指教師在學生自學之前,讓他們明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能夠從整體上感知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和目的,而且可以在接下來的自學活動中做到方向明確,有的放矢,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做法:教學目標的陳述要力求簡明扼要,層次清晰,并在廣度和深度上與教材和課程標準的要求保持一致,既不降低,也不拔高。另外,教學目標不僅要有知識和能力目標,還要有方法輔導、德育滲透、心理疏導等發展學生全面素質方面的要求。
反思:在揭示某一個學習目標時,學生應達到的程度有時定得不夠準確、到位,需要繼續探索。
二、出示指導自學
在這一階段,教師要讓學生知道他們需要自學什么內容、怎樣進行自學、可以用多長時間、最后要達到什么要求等。這樣可以使學生在學習時有一定的壓力,增加學習的緊張程度,提高學生自學的效率。如果在自學時給學生提供具體的方法指導,長期堅持下去,還有利于學生掌握自學的方法,增強自學能力。學生自學前的指導一定要具體、明確,這樣學生在學習時心中有數,才能在自學的過程中增強針對性,提高學習的效率。教師的指導要做到“四明確”,即明確時間、明確內容、明確方法、明確要求,只有做到四明確,學生才能高效率地進行自學。
做法:(1)自學(自主學習)。學生按照教師提出的要求進行積極的閱讀思考或動手操作,嘗試通過獨立與合作方式理解課本知識,并內化成自身知識結構。其目的:一方面是為了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自主性、能動性,真正體現學生主體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是為了讓教師發現學生在學習中暴露出的問題,以便增強接下來的“教”的針對性。教師在學生自學的過程中要進行一定的督查,及時表揚和鼓勵那些自學速度快、效果好的學生,同時重點給中等生和后進生提供指導和幫助,多關注這些學生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2)互學(同桌之間、小組成員之間互相學習)。是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通過討論、互助學習、學生教學生,可以提高學生的各種能力,在完成學習目標的同時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及時發現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反思:我認為這一環節是本節課最主要的環節,表面上是學生在自學和老師關系不大,但我認為,這一環節是一節課最核心的地方。因為這一個環節是學生能否真的通過自學完成學習目標,而且要充滿興趣和好奇地學習的關鍵,所以,這一環節自學問題的設計是最重要的,也是備課時最難得、最費時間的、最需要教師下工夫的地方。這一環節設計好了,這節課就成功了一多半了。同時我也發現,交流探討有時用時很長,顯得有點倉促。說明問題的設計還不到位,還需要從新設計。
三、后教
后教的作用主要是對學生的自學進行一定的梳理和必要的糾正、補充,同時也是對學生自學的更高層次的深化和提升,這對于提高學生學習效果是極為關鍵的。
做法:(1)在學生自學和互學中發現問題,先讓學生自己解決,若自己無法解決,可通過優生來解決或者在教師的提示下解決。
(2)學后自測。教師根據學習目標和自學問題設計的題型或者問題,學生可能會感覺通過自學自己已經完成學習目標了,也沒什么問題了。教師就是要通過設計的學后自測達到以下目的: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是后進生(提問時要盡量照顧到后進生,如果后進生都學會了,那么就可以保證全班學生基本上都已經達到了本節課的目標)。②再次發現問題,通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來解決問題。③能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和解釋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反思:這些問題的設計要求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目標要達到的程度準確定位,同時還要有豐富的生活經驗。
對我來說教學模式才運用不久,需要我深入思考和改進的地方還有很多,我要繼續努力。
編輯 楊兆東